中国的古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中国古窗承载着太多的禅意,太多的故事。一扇扇,一户户,雕花或者镂空的古窗,打开了建筑内部与外部的通道,打破了自然与文明的隔阂。
而古窗也如建筑的眼睛,带领着我们,去窥探那千年前的秘密与传说。
古窗之美
--
支摘窗、槛窗、漏窗、空窗、地坪窗等等,古窗的形式变化万千,图案更是暗藏乾坤。功能完备、姿态各异的古窗,道尽了南北差异与古人的智慧。
支摘窗往往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下固定,只有中间的部分可以通过中立柱支起来,便于空气流通。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则是天的进出口。
因此,窗可以引诱一角阳光照亮房间,也可以逗引一抹春色深入屋内。
窗让我们与大自然更好的去沟通,光明与空气也会自己来找我们。从此我们不用再踏出门,就能知道门外的事情。
漏窗,亦称花窗,典型的漏窗大多存在于苏州的园林里。
天气转暖,园中处处逢春,绿墙满茵。漫步在曲折的长廊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想必是指这满园的春色被框入不同的漏窗之中。
那一扇扇巧夺天工的漏窗,雕刻出规则的几何图形,或者具象的花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虚实结合的艺术产物,那么空窗就代表着虚的部分,像画面的留白。
单看索然无味的空窗,结合院内的实景,竟然演绎出另外一场动人的春天。
空窗像是相框一样,把窗外的景色框了起来,装裱在另一个空间里,景色却能依着一年四季,不停的轮播。
而窗中窗更像是一幅无限深入的画面,带着独特的东方禅意,却总引诱人,想去窗的那边探寻些什么。
我国古代往往以木制的窗户为主,而到了明清时代,石窗却突然风靡江南,掀起了建筑的复古风。
石窗有着比木窗更为久远而沧桑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因此时光赋予了石窗特色鲜明的雕刻,凝聚着祖祖辈辈无穷无尽的智慧。
当你再次去凝视这些有关雕塑、绘画、宗教主题的石窗,看它深深浅浅的脉络,都似乎是当时历史的剖面。
中国古典建筑若是分为两层,二层往往是小姐们的闺阁。那时候的女子,就藏在一扇扇窗后,窥探着外界的一举一动,注视着是否有心爱的人路过。
阳光透过古窗,在屋内映出满地斑驳的光影,明暗交织,错落有致,宛如一张黑白分明的棋盘。只是窗内的棋手已经就位,也不知谁能陪她,下一场人生无悔的棋。
窗的故事
--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情感再含蓄的年代里,热恋中的青年也总能找到一个连接点。门无疑是不合适的,窗就代替了门,成了另一扇通往心房的门。
那个夜晚,月色有多么醉人姑且不提,但我们却能透过半开的窗,窥探到《西厢记》主角崔莺莺的内心,宛如花影轻移的焦躁难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窗,承载了最初的甜蜜,也承载了最后的相思。
北宋词人苏轼梦见了亡妻坐在窗前梳妆的模样,回忆起来,已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曾经的举案齐眉和夫唱妇和,到如今只剩他一人空嗟叹。
而亡妻最美的样子,则永恒的定格在了窗户前梳妆的时刻。那是一扇普通的窗,却推开了时光的束缚。
古窗连通了外界的风景,却也成为了一道独立的风景。
当你推开窗,窗内窗外就有了联接,你与外界既独立又统一。
当你关起窗,窗外的世界就被隔离,不用遁入深山寻一处古刹,也能获得片刻的安宁。
也许你曾经路过江南,想要追寻那些窗最美的一面。走着走着,忽有一暖阁渐出,纸窗内探出如花的容颜。
那时候的你究竟是在看人还是看窗呢?你究竟是在研究窗还是窗里的传说呢?
也许答案并不重要。
因为每一扇窗,都是一个小小的菩提世界。而所有的一切,早已融入整个烟雨江南关于窗的动人传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