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野性贵州

我在《动静贵州》有个专栏,叫做《野性贵州》,专门写贵州那些花花草草、鸟兽虫鱼,虽然写得不怎么样,却一直在努力,坚持每周有一期。

要写野性贵州,真还让人感觉无从下手,毕竟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太丰富。每一个生命都有每个生命的故事,都有它们特别的生存智慧,说起来生怕说不清楚。每个物种在大自然中都有它应有的地位,无所谓谁先谁后、谁高谁低。即使是在猛兽与猎物之间、在吃与被吃的情景下,似乎都那么天经地义。毕竟那就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构件,一个链条、一种形态。

想想该怎么来写野性贵州,不可能全面,那是多少科学家都做不完的事。只能是从众多的知识中随意拈出一点,像一粒石子,一滴水,一颗尘土,一缕微风。但是,把它解剖出来,展示清楚,算是投石问路,抛砖引玉,让贵州的生态教育、自然教育、环境教育能加快脚步。

人生活在大自然间,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具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一些距离。毕竟人类通过工具、思想、教育等使人类似乎已经脱颖出来,成了其他生命物种的主宰。别忘了,人是高等动物不假,但永远脱不了动物的属性。因此,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我们每天每时每刻发生着各种联系,而维系这种联系最生动的就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如果我们连身边的知识都一无所知,便失去了生活应有的乐趣。

要说贵州的自然生态,莫过于喀斯特。在云贵高原向丘陵平原和盆地过渡的大斜坡上,本身山地丘陵地貌就高达92.5%,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占了贵州国土面积的7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上、地下两套生态系统让生物多样性更加复杂。喀斯特的环境恶劣,但喀斯特环境中的生命却异常的坚强。那些树木可以把根扎进坚硬的岩石之中,用他们的根尖细胞分泌的有机酸和碳酸酐酶将岩石一点点的溶解,同时根一点点的往石头里面扎。在喀斯特洞穴中的生物因为洞穴环境的恒温、恒湿、无光和能量缺乏,使它们锻炼出一套特殊的本领,甚至将身体变得有些怪异。那些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生存的人们也得到升华,将生命与环境关联在一起,甚至去世后都直接送入洞穴。

曾经有一位失落的年轻人,因为爱情的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准备找一个幽静美丽的环境安静的死去,于是到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但当他看到喀斯特环境中的这些树木在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依然努力的生长,于是顿悟,人只是一时的失落或者命运的坎坷,为什么就要主动的放弃?而那些喀斯特地貌上的生命要经历缺水少土的考验,却在努力的生长,使整个山野变得郁郁葱葱。于是这位青年放下包袱,奋发图强,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人需要从大自然中吸收精神食粮,在这些生命的故事中给予自己以安慰。只有能够真正体会自然中的生命,才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这样的体会很多,我们今天社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戾气,就与我们看待自然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想整理一本野性贵州,将贵州的一些物种的奥秘、生存智慧展现出来。即使是一般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让青少年们、让孩子们通过书本也能了解大自然中的秘密,也能体会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乐趣,尊重生命,爱护自然,这是野性贵州的目的与归宿,也是每一个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者的夙愿。

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每一个人增长一点点对环境友好的态度与情结,大自然就会轻松很多,变得好很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