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地利”和“天时”因素是啥呢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了,因为商鞅变法,给秦国奠定了统一中国的“人和”基础。除此之外,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也离不开“地利”和“天时”。
一、地利
秦国的“地利”,就是秦国的地理优势。秦国当时在各诸侯国的最西面,对应我们现在的甘肃一带,后期逐渐扩张到了陕西、四川,也就是巴蜀一带,这片地区全是山,秦国就仿佛蹲在了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坑里,在那个没有空军和导弹的年代,想打仗,平原是最适合进攻的,而盆地,则是最适合防守的,理论上来说,只要守住盆地的入口,就等于守住了全国,这个入口就是函谷关,也就是现在河北关口一带。当时,很多其他的诸侯国都没有意识到这片地方的特殊性,都不屑这片地方,所以在当时把秦国叫成“夷狄之邦”,意思就是“瞧不起秦国那群乡下人“。在各诸侯国小瞧秦国的时候,秦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快速占领了函谷关,从此秦国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秦国有函谷关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所以到后来很多次诸侯联合攻打秦国,打着打着自己反而先打了起来,原因就是他们深知只要函谷关只要在秦国手里,攻打秦国简直就是开玩笑,反而不如用攻打秦国作为一个借口,让其他国家国内空虚,然后从其他国家捞一笔得了,所以后来的联合抗秦逐渐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秦国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除了人和因素外,地利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不然即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想要统一估计还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二、天时
天时,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势所趋的大势。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正是其他诸侯国人才的空档期,或者说其他国家贵族和国君交锋激烈的时期。其实,在这个时期,其他诸侯国的人才并不少,比如说韩国有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赵国有80岁还能吃三碗米饭的廉颇,李牧,楚国有项燕;齐国有稷下学宫,荀子作为这里的老师,不断培养人才;燕国虽然没啥人,但至少太子丹也算个能君。
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当时人才掌握在贵族手里,而国君和贵族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激烈,导致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宁可国家灭亡也不用贵族的人,对这些人才都熟视无睹,不予重用。于是有意思的一幕就出现了,韩国君主不用人才,甚至还派水利专家去秦国帮忙,帮秦国修水利;赵国国君把赵国的两个名将,一个直接逼的叛国而走,一个直接冤死在国内;齐国国君呢,是坚决打死不用学院派,无论才华几何,就是不用;楚国任由将军在外战死,也不去支援;燕国的太子虽然能力强,但是没人可用,好不容易派个荆轲刺秦,还被旁边随从给泄露,整出了个名场面——秦王绕柱。
六国鸡飞狗跳的时候,秦国国内兵强马壮,人才济济,于是秦始皇派出秦国的大军10年之间平定了维持几百年的诸侯割据的状况,完成了统一。
三、小结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秦国的奇迹就是人和、地利、天时下的产物,秦国统一是必然的结果,或许没有六国人才的空虚的天时,就没有秦始皇10年便结束百年割据的奇迹;或许没有秦国位置所占的地利,秦国的统一大业还轮不到秦始皇;或许没有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人和,秦国依旧还像原来一样只是周朝旗下的一个属国。
秦国统一中国,或许是从商鞅步入秦国时候就已经决定,或许是从商鞅的那套制度扎根于秦国的时候决定,谁又能知道呢?
END
说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