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处见精神——故宫藏瓷笔筒大观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清代的笔筒中,从存世的情况来看,瓷笔筒是仅次于竹笔筒的。品种涉及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墨彩、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等。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彩和乾隆的粉彩笔筒,体现了各朝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从器型上看,清早期(顺治、康熙),某些笔筒还保留了明代笔筒上下均略撇的特征;清中期后,笔筒多为直身圆筒。从纹样看,有山水人物、花鸟、松鹤、百寿字等,但以山水人物故事为多,如虎溪相送、竹林七贤、春夜宴桃李园等。
清顺治墨彩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 康熙款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清康熙 白釉刻花纹笔筒
清康熙 五彩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山水博古图笔筒
清康熙 素三彩樵夫图笔筒
清康熙 釉里三色笔筒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笔筒
清康熙 豆青釉竹节笔筒
清康熙 五彩雉鸡牡丹图笔筒
清康熙 庆云堂款青花八仙图笔筒
清康熙 文章山斗款青花“滕王阁序”笔筒
清康熙 五彩山水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淡描舞人图笔筒
清康熙 斗彩雉鸡牡丹纹笔筒
清康熙 五彩诗句山水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 五彩雕万字锦地开光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木纹釉粉彩山水图笔筒
清雍正 青花婴戏图笔筒
清雍正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清雍正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清雍正 青花婴戏图笔筒
清雍正 青花牧牛图笔筒
清雍正 墨彩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粉彩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墨彩山水图笔筒
清雍正 斗彩人物图笔筒
清乾隆 陶成居士款仿官釉墨彩笔筒
清乾隆 白地矾红彩御制诗文笔筒
清乾隆 墨彩题诗山水图八方笔筒
清乾隆 乾隆款天蓝地轧道粉彩暗八仙云鹤图篆字笔筒
清乾隆 粉彩锦地卷书式笔筒
清乾隆 乾隆款粉彩加斗彩婴戏图笔筒
清乾隆 乾隆款墨彩诗句笔筒
清乾隆 木纹釉开光粉彩四季花卉纹倭角方笔筒
清乾隆 粉彩镂空四季花卉纹方笔筒
清乾隆 绿地粉彩开光山水阁楼图方笔筒
清乾隆 冬青釉釉里红灵芝竹叶图笔筒
清乾隆 豆青釉螭纹笔筒
清乾隆 乾隆款粉彩描金题诗海棠式笔筒
清 嘉庆款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六方笔筒
清 嘉庆款黄釉仿雕竹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 嘉庆款雕瓷粉彩山水图笔筒
清道光 黄釉雕竹梅笔筒
清道光 三彩雕梅竹纹笔筒
清 道光斗彩诗文人物图笔筒
清 道光款白地描金花卉纹笔筒
清 道光款仿雕竹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光绪 长春宫款粉彩桃蝠纹笔筒
清光绪 光绪款青花松鹤纹笔筒
笔筒在市场表现是如何呢?
清乾隆 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拍卖落槌RMB 48,300,000
此件笔筒转心之处饰以太极八卦纹样,上下交泰以示天地,整器纹饰正如《礼纬含文嘉》中所述:“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其上以粉彩描绘龙马负图、神龟载书,即为河图洛书,系中华传统文化源头的图腾纹饰。汉代孔安国《尚书·顾命》有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即为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清乾隆 御制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拍卖落槌RMB 8,050,000
本品造型精巧,呈直筒形,通体施白釉,釉水白晰明润,其胎体较厚,口沿宽平,上施金彩;口底相若,足沿内挖成圈足,打磨圆润,呈“泥鳅背”式,上再敷以金彩,熠熠生辉,为清代高级御窑之典型修足方式。足底及内壁通施松石绿釉,色泽雅致匀净。外壁以墨彩隶体书“雪事八咏”诗八首,布局饱满,风格简约而装饰效果雅致,诗文后落“乾隆御制”款,下钤“乾隆宸翰”白文、“惟精惟一”朱文印两枚,字体结字工整,骨肉匀称,华美庄重,极具书法功力。
清乾隆 唐英制洋彩洋人献宝笔筒拍卖落槌RMB 3,680,000
拍品「清乾隆 洋彩西洋人献宝图诗文笔筒」乃唐英亲制之雅物,堪称上乘文房佳器,以其独特的装饰内容,成为唐英最重要的私物之一。其通体施白釉,清润宜人。外壁主题彩绘「进宝图」,庭院栏杆之中,石润茂林,傲然挺拔,山花绽放,掩映其中,三名外族使者持宝前进,居前绿衣者头戴蕃帽,双手捧托一枝红珊瑚树,枝干丰硕,回首对于语身后二人,蓝衣者双手举西洋钟表和欧式金属烛台,红衣者肩负象牙,彼此相顾。所绘人物红发碧眼,高鼻深目,束身着靴,俱西洋装扮,挤眉弄眼,憨态可掬。整体彩绘异常精细,山石迭嶂为乾隆早期之画风,皴法俨然,古树苍雅,诸人面貌以红彩勾勒,须眉眼珠则以墨彩点缀,清晰可辨,神态丰富。彩衣华丽,斑斓夺目,诸彩洗染深浅有度,质感如真。
清乾隆 杨季初制泥绘二甲传胪笔筒拍卖落槌RMB 3,450,000
此笔筒以泥浆堆绘两只蟹盘踞于溪涧间,沿岸芦苇丛生,流水沥沥,画意恬静而盎然,螃蟹的堆砌细致写实,富有生气,充满文人意趣,令人联想起明代画家徐渭常绘的秋蟹图。螃蟹有甲壳,芦苇谐音“胪”,故两只螃蟹加上芦苇,有“二甲传胪”之寓意。《明史 选举志》记:“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二甲传胪亦即是祝愿对方在科举考试内金榜题名,螃蟹与芦苇遂成为中国艺术中受人喜爱的吉祥纹饰。
本笔筒上印“杨季初”方款。杨季初,清雍正、乾隆时宜兴名家,精通泥绘。清人唐仲冕于《重刊荆溪县志》(清光绪刻本)卷四中记:“杨季初,菱花壶甚工,与陈汉文同时。”存世有少数杨季初作的宜兴笔筒,但多堆绘山水人物图。本笔筒上的纹饰在同类器中极为少见,且风格写意简朴,巧妙表现出文人画神韵,实属珍罕难得。
清乾隆 紫檀御题诗碧玉红寿山九桃随形笔筒拍卖落槌RMB 2,990,000
笔筒精选紫檀制,敞口外侈,直壁,下承矮足。外壁以碧玉、红寿山石镶嵌桃树一枝,枝干遒劲,奋力伸展,碧玉为叶、红寿山为桃果,色彩鲜明,光彩悦目。留白处又刻乾隆帝御制诗《题王糓祥花鸟册·桃》:「不独花宜玩,还饶果供餐。家丞那可忘,庶子未虚看。瓤剖绿水滑,液流翠露寒。瑶池有仙种,却隔海漫漫。」(《清高宗御制诗集·三集·卷九十三》)画面取法折枝花卉立意,整器以紫檀琢制而成,色泽已近深沈,木纹斑驳参差,淡雅质朴。
清乾隆 唐英制仿石纹釉墨彩诗文笔筒拍卖落槌RMB 2,300,000
此件笔筒圆体、直壁、平口。胎体坚实,形制规正。器内、外壁作仿石纹装饰,色彩深淡相宜,纹路舒展相间,绘图如天然木纹状自然有序,又似行云流水般畅酣。壁体一侧留诗文“一塌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尾落矾红“隽公”“翰墨”篆书阴文、阳文印。
清乾隆 仿哥釉三联笔筒拍卖落槌RMB 1,495,000
此笔筒造型极其特殊,仿如三个圆桶状的小笔筒两两相套在一起,寓意生生不息、连环如意。通体施肥润的仿哥釉,肥如凝脂,细腻润泽。间开大小不一的冰裂纹片,通体自然流畅、古意盎然。底部露胎处涂成深褐色,追求宋官窑紫口铁足的效果。其中一个圆筒外底中央落青花篆书三行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款识标准,青花深沉入胎骨。仿官窑器属乾隆官窑中的上品,历来流传稀少,珍贵异常。此笔筒造型少见,类似见有工艺相同之四联笔筒,皆为御窑稀见佳作。
清乾隆 唐英制墨彩诗文笔筒拍卖落槌RMB 1,380,000
此笔筒呈直筒状,浅圈足。通体白釉,施釉平滑,釉质清透滋润,以墨彩行书题写诗文两首,一为:「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应知海岳低。瀑布迸春青石碎,轮菌横剑翠峰齐。步粘苔藓龙桥滑,目闭烟罗鸟径迷。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一为 「上苑春何早,繁花已满林;笑迎明主伏,香拂美人簪;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晴光来戏蝶,夕景动栖禽;欲托凌云势,先开捧月心;试看桃李树,何处不成阴;芳草随花发,何曾识认春;但除知己外,都是慕名人」。两篇诗文分别以「片月」、「半山」朱文小章引首,后钤「陶」白文印、「铸」朱文印压角。诗文行笔流畅,气韵生动,笔法老到,洒脱之心情,浸透字里行间,颇见功力。本笔筒整体以诗文作装饰,诗、书、印融为一体,极富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反映出唐英极高的艺术修养,折射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清乾隆 周芷岩制竹刻山水笔筒拍卖落槌RMB 632,500
圆形笔筒,下承四足,外壁以通景形式刻山水画一幅,落款“芷岩制”。笔筒包浆浓厚,色泽光润。作者于外壁以竹节为纸,竹刀为笔,阴刻山石树木,似不用稿本,一气呵成,刀法变化多端。“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自然流畅,既显清高竹意,又极富笔情墨趣。当为周芷岩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极富南宗画意和文人气质。
清乾隆 碧玉五老图笔筒拍卖落槌RMB 460,000
此件碧玉笔筒以整块碧玉雕琢,外壁通景浮雕,造型与同时期之竹、木雕刻笔筒相类,上部近口沿装饰以云气,线条舒展流畅,主体纹饰为古松山石溪流人物,以同时期之山水人物画为蓝本琱琢,传神的表现了壑深林密之间,两位高士立于细涓溪流一侧,或戴斗笠拐杖,或斜倚松枝,看另一人挽袖附身,于山石罅隙之间采芝。其整体玉色苍翠,郁郁葱葱铺陈于眼前,宛若溪淙鸟鸣萦绕耳边,观之如临其境,心旷神怡。其选材硕大,制作精严,层次清晰,集文人品味与宫廷风格于一身,为清中期碧玉笔筒之佳作。
纽约苏富比2019春拍“康熙:洁蕊堂珍专场”上,一件“清康熙 五彩望月诗文笔筒”以380万元成交。如此高的价格,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清康熙·五彩望月诗文笔筒
乍一看这个笔筒好像没什么过人之处。笔筒绘有一学者优雅地靠在亭子上若有所思的凝望着满月,两个年轻人闲适地聊天的画面。背面是两行诗意的铭文,签署了新叶桥,还有朱师驹印章。
但为什么这个笔筒会拍得如此高的价钱呢?
清康熙·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 故宫馆藏
藏界有句俗语,清康熙时五彩方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五彩。
康熙五彩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其蓝彩烧成后,色调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瓷光更艳照人。
原来,贵的不是笔筒,是康熙五彩!
清中期·罗聘款仿倪云林画意紫檀笔筒
在明清文房器具之中,以木器之韵味最为隽永独特;
在众多案头木器之中,以笔筒之神韵最得文人偏爱。
古人炉火纯青的木作工艺将明式家具推向高峰的同时,也缔造了文人书斋中文房木器的神话。文房木器虽不是大件家具,但其木作技法及审美意蕴均不逊于家具,是为“小器大作”。
故宫馆藏
明代,文人对清玩爱好之风兴盛,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观赏,纷纷动手自制。
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书房的陈设也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被用来制作笔筒。
清乾隆 黄花梨镶百宝笔筒
作为文人案头手掌的把玩之物,由于文人这一造物与审美主体的独特属性,无论是纹质瑰丽的天生奇美,还是蟠曲随形的自然神工,都将文人追求朴素之美的精神,表现到极致。
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这些笔筒巧极匠心,“几成妖物”,令今人叹为观止。
故宫馆藏
明清历代皇帝极其重视文房四宝,而笔筒又为其中之首,用材之珍稀,工艺之精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在诸多材质中,以木制笔筒为佳。有紫檀木、沉香木、鸡翅木、黄杨木、老红木等。技法与竹雕大同小异,一般来讲,明代木笔筒做工朴素浑厚,刀法遒劲流畅,而清代木笔筒做工精致洁润,刀法细腻,意境深幽。
以紫檀笔筒为例,明式的很少采用较为繁复的镂雕工艺,而是利用本身的色泽、纹理或棕眼加以表现,故显得大方稳重,古朴典雅。
故宫馆藏
清代紫檀木雕笔筒与明代风格截然不同,雕法更加全面,有去地高浮雕,浅刻及浮雕、镂雕、阴刻综合技法,刀法纤巧细腻,构图虚实分明,纹饰深峻生动。
有的还将各种名贵玉石、象牙、螺钿等多种原料嵌在笔筒上,加入百宝嵌后显得华丽精致。笔筒将木雕工艺融入其中,作为文房陈设器,跟明清的家具风格相呼应。
故宫馆藏
笔筒是文人案头的必备之物,
是一件藏拙纳巧的美器,
器型虽简而无华,
但画面装饰却深含文化底蕴,
置于案头,不喧宾夺主
单列于桌前,却能引人入胜。
在你挥毫泼墨之际,
是否觉察到案头空空,
如此,该是置件笔筒以驱空寂之感了。
故宫馆藏
笔筒是文房雅致之物。
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虽是案头“小器”,
但它包含着很多的人文气息,
细节处甚至令人叹为观止。
故宫馆藏
一个小小的笔筒,
置于案头,
帮助文人叙说他的审美心境。
同时,
也向后人展示了他们的非凡才华。
故宫馆藏
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有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的句子。
到了明中晚期,
圆口直壁、造型新巧、
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
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
材质多样、雕镌精致的笔筒取代了笔床,
成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宠,
至今盛而不衰。
故宫馆藏
笔,是文人精神流动和永生的桥梁,是文人的命根子。
正所谓“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而笔筒,正是人文供在书案上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