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唐代以后,道教曾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

  一、创立和发展

  (一)原始道教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为早期道教。因后世道教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被拜将封侯,五斗米道获得合法地位而影响日增。汉灵帝时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也属早期的道教。

  (二)道教的贵族化

  魏晋以后,道教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仍然流传民间,另一部分向上层化发展。后者以东晋神仙理论家葛洪、北朝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与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唐代统治者自称是老子后裔,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奉行崇道政策。北宋统治者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做法,宋真宗称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作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唐宋统治者的一系列崇道措施,对道教的贵族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这时道士人数大增,宫观规模日大,神仙系统也更为庞杂;经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如唐朝吕洞宾,北宋的陈抟(tuan)、张紫阳等,他们对道教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道教两大派系的形成

  道教真正成为教派,当从南宋和金元南北对峙之时开始。南宋偏安,在与辽金元南北对峙的形势下,道教内部宗派纷起。新起的道教宗派,力图改革教理,大多主张道、儒、释三教结合;在修炼方术方面,着重于内丹,强调精、气、神的修炼。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正一道与全真道两大教派。

  1.正一道

  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派统称。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篆”,此后江西龙虎山传天师法篆的龙虎宗(正一派)、江西清江阁皂山传灵宝法箓的阎(ge)皂宗(灵宝派)、江苏句容传上清法箓的茅山宗(上清派),皆统一于正一派,天师道从此亦名为正一道。其他如净明、武当等支派均隶属之。正一道的形成,事实上就是江南道教统一命名、统一归龙虎山天师府领导,以天师为道首,并以此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正一道集符策派之大成,以行符策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道士可不出家、不住宫观,可具有家室,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

  2.全真道

  全真道为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由重阳真人王喆创立于金初大定七年(1 167)。全真道以《道德经》(道经)、《般(bo)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经)和《孝经》(儒经)为主要经典,主张道、释、儒合一。在修行方法上,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冶炼金银之术),以修身养性为正道。在教规上,主张全真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严格的清规戒律。全真道仿佛教建立了丛林制度,各地全真道士云游至全真十方丛林,均可栖息学道。全真道的支派较多,属于依托北五祖的有钟离帝君钟离权的正阳派、纯阳帝君吕洞宾的纯阳派、重阳祖师的重阳派等。此外,北宋时紫阳真人张伯端撰《悟真篇》传紫阳派,本不属全真道,因元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所传,统归全真道,后称张紫阳所传为南宗,王重阳所传为北宗。王重阳死后,他的七大弟子,称全真七子,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分别开创全真道7个支派,称为北七真。其中以长春真人邱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势力最大,至今全真道仍以龙门派人数最多。考试大收集整理

  二、教义

  教教义庞杂,但基本内容是:

  (一)“道”是“万物之母”

  道教的基本教义,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中最核心的东西。

  (二)众生均可修道成仙,长生不老

  道教相信道可以“因修而得”,视“道之在我之谓德”。因此,认为只要认真修道,就能“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神与道合,谓之得道”。按照这一众生均可修道成仙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道功和道术,如服食、行气、房中术、守一、外丹、内丹以及斋醮、符箓、守庚申等。修炼的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久视人间。

  三、主要供奉对象

  道教崇奉的神灵众多,天神、地祗(qi)、人鬼皆受奉祀,信奉的主要神灵有神、俗神、诸仙。

  (一)尊神

  尊神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天神。

  1.三清

  道教最高层次神团:玉清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上清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太清道德天尊居大赤天之太清境。在道教中代表宇宙万物创造的3个阶段,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四御

  次于三清、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女神),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套。另一种说法,不包括玉皇大帝,加南极生长大帝(执掌人间寿天祸福),协助玉皇大帝。考试大编辑整理

  3.三官(三元大帝)

  指天官、地官、水官。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有的道经称,“三官”即指尧、舜、禹。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

  4.四方护卫神

  四方之神,即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神。道教常以此四神为护卫神,以壮威仪。玄武亦称真武帝君。北方的天神真武大帝受唐朝以来历代王朝的崇奉。元代被晋升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代被奉为护国大神。

  (二)俗神

  俗神,指流传于民间而被道教信奉的神祗。

  1.妈祖,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相传她生而神异,救助过不少海上遇难渔民和船只,后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羽化升天。当地渔民在岛上盖庙祭祀。道教继承民间传说,把妈祖列为海上保护神。

  2.护法神将关圣帝君,即关羽,在宋代以后才名声大振,因其为“忠、孝、义、节”的楷模而屡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为“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道教则尊其为关圣帝君。关公遂成为惟一受到儒、释、道共同尊崇的偶像。

  3.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后成为道教护法主神,专门镇守道观山门,镇妖压魔。其地位相当于佛教的韦驮。

  (三)诸仙

  仙是道教理想中修真得道、神通广大的长生不死者,又称神人或仙人。最初流传的神仙多为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如赤松子、彭祖、广成子、容成公、黄帝、王乔、西王母、东王公、玄女等。汉魏之后,多为道教人物之仙化,如安期生、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阴长生、王玄甫等;唐宋以降,则多为历史人物被仙化,如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
 道教发展简史

  (一)道家和道教
  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构成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两条脉络,一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注重实际生活的儒家学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另一是老庄思想为代表的注重玄想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儒道互补”,再加上外来的佛教,形成了200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
  2.道家与道教
  (1)共同点
  道家与道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医药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乃至风俗民情等等,无不深受道家与道教的影响。
  (2)区别
  道家,主要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它把“道”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遵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静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因此被称作“道家”。
  道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它是通过信奉“道”,修炼精神形体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作为一种完备成熟的宗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有其经典教义、信仰、仪式活动,以及宗派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等。因此,道教作为一种既有信念又有组织的宗教,和学术思想上的道家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3)联系
  道家和道教之间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早期道家的善于道生万物、气化宇宙、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关于自然无为、清虚朴素的治国与修身法则,以及其斋心静观、体道合真的神秘主义认识论,对道教的教义及其修持方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道家的哲学理念、神仙家的养生方术、古代民间的巫术和鬼神崇拜活动,是道教宗教神学、修炼方术和宗教仪式的三个主要来源。

  (二)道教的形成和确立
  道教创立于东汉。东汉永和六年,江苏人张陵(又叫张道陵)宣称受法于太上老君,在蜀中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这是最早的道教宗教团体。早期道教除五斗米道外,东汉时张角也创立了另一派太平道,但随着他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了。
  张陵子孙三代都在四川和陕西南部传道,第四代孙张咸徙居江西龙虎山,道教的重心移向东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过近400年的改造发展,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制度等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从早期民间宗教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成为足以与儒释并论的宗教。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

  (三)道教的兴盛
  隋唐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层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
  唐朝,李世民为了提高李氏皇族的社会地位,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称是李老君(老子)的后代。因此,唐代儒、释、道三教虽都被供奉,但道教的位置更在佛、儒之上。盛唐的唐玄宗,在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自始至终崇奉道教。他竭力推崇老子,尊封《道德真经》,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在全国范围内建老子庙,铸老子像,以国典祭祀。李唐王朝的崇道,极大地促进了道教的发展,道教几乎成为国教,盛极一时。
  宋朝,宋真宗、徽宗,也都是崇信道教的著名皇帝。他们编造天神书天书降临故事,优待道士,编修《道藏》,修造道观,使道教的社会影响大为扩展。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炼丹术、科仪规章也更趋完善,对文学艺术、医药科技的渗透影响愈益明显。
  晚唐北宋以来,道教内部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兼融儒、释、道三教思想,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钟吕金丹派”开始兴起。
  南宋金元对峙时期,道教发生重大变革。在北方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等新道派,在南方也出现了金丹派南宗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许多新的变化。宣扬三教合一、注重内丹修炼是新道教的主要特点。

  (四)道教的衰落
  明清两代500余年,作为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三教也陷入停滞。尤其是到了清朝和近代,清政府所采取的严格控制的政策,新文化思想的兴起,西欧近代科技的传入,基督教的传播,使道教受到极大冲击,道教衰落。

道教的教义崇“道”;崇奉“三清”;追求长生成仙;天道循环,势恶承负。

  道教的教义

  它主张在世俗生活中以道教教义建立一个理想王国,人人安居乐业,尽其天年,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没有疾病。与此并行的另一种理想境界叫“仙境”。得道成仙就可以超脱世俗,不为物累,长生不死,住在洞天福地,过的是仙人生活。

  (一)崇“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槽,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道是“万物之母”,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二)崇奉“三清”
  “三清”是由“道”人格化的尊神,是道教的最高层神团。即天宝君,他们统御诸天神灵,为神王之宗,飞仙之祖,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

  (三)追求长生成仙
  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成仙。道教以为人活着是一种快乐,死亡才是最可怕的,因而主张乐生、重生;它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鼓励人们尽可能颐养天年,最高境界就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修炼。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房中、辟谷等。

  (四)天道循环,势恶承负
  道教认为前人的过失由后人承受,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祸福的根源便循环不已。要断止承负免除厄运,只有修行其道,行善事,积善成仁,才能为子孙造福,不受因果报应之苦。道教的这种善恶报应的观念和佛教有相似之处。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1.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书的汇编,道教经典的精华。

  《道藏》之名始见于唐代。我国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英宗正统十年刊成的《正统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与道教有关的经、论、戒律、符诀、法术、威仪与斋蘸等内容外,还涉及中国古代的医学、化学、生物、体育、天文、地理等等。

  《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标记

  道教的标记为太极八卦图,又具有镇妖降魔之功能。它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等思想。
 道教宫观与供奉的主要对象

  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称作“宫观”,是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称“宫观”,规模小的则称“道院”。
  受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的影响,道教的主要建筑也都布于中轴线上,一些辅助建筑如客堂、斋堂、厨房、库房等生活设施则布于两侧,而在建筑群附近往往还建有园林。道教宫观在中轴线上一般建有山门、灵官殿、三清殿、纯阳殿、三清阁等建筑。

  (一)山门
  由山门殿及幡杆、华表等组成,供奉门神及土地爷。门神形象有多种,且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土地爷形象为一慈眉善目的老翁。

  (二)灵官殿
  供奉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驮。其形象通常是赤面、三目、披甲执鞭、足踏风火轮。
  灵官殿两侧,往往还配祀四元帅。它们是:飞天神王马元帅(三只眼),黑虎降魔赵元帅(骑黑虎、执钢鞭),东岳太保温元帅(青脸红发),精忠报国岳元帅(红脸)。

  (三)三清殿
  道教宫观的主殿。“三清”指的是天宝君,又称“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境,手持宝珠,居中;灵宝君,又称“灵宝天尊”,居于上清境,手持阴阳镜,居左;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即老子),居于太清境,持扇子,居右。

  (四)四御殿
  内供铺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是:总御万神的玉皇大帝,总御万星的北极太皇大帝,总御万灵的南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类的后土皇地祇。在道教中,“四御”是统管万物万灵的神,地位仅次于三清,是实际执政者。其中以玉皇大帝为最大,是众神之王,是天上的皇帝,仙界的主宰。

  (五)三官殿
  供奉天官、地官、水官。道教认为,世间一切众生,都由天、地、水三官统摄,他们是主宰人间祸福之神,向三官祈祷,就可祛病、消灾、避祸、降福。在民间,三官有时是福、禄、寿三星,分别象征幸福、官禄和长寿。因此三官殿往往是香火最旺盛的一个殿。

  (六)纯阳殿
  专祀被全真道奉为纯阳祖师的吕洞宾。吕洞宾成仙后,以慈悲度世为愿,经常以手中之剑干预人世间的不平。因此,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他是一个除暴安良、扶弱济贫的神仙。

  (七)丘祖殿
  专祀全真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

四川的青城山与龙虎山(江西)、武当山(湖北)、齐云山(安徽)合称道教四大名山。

  道教渊源于古代巫术,是中国汉族固有的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四川的青城山与龙虎山(江西)、武当山(湖北)、齐云山(安徽)合称道教四大名山。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灌县西南,是著名的道教发源地,号称天下第五山。青城山诸峰环绕,形如城郭,茂林修竹,终年常绿,故有此名。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说。自汉代张陵在青城山传道以后,青城山上道教宫观逐渐兴起。目前尚存的道观有长生宫、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与祖师殿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日出、云海、神灯为青城山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称为“三绝”。

  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山峦清秀,风景幽奇”,古建筑群巍然林立,规模宏伟壮观,为其他名山所罕见。
  武当山胜景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是道教著名的七十二福地之一,也是武当拳的发祥地。
  武当山的建筑始建于唐代,大兴土木则在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役使30余万军民及工匠,花十年时间,修建了33处大建筑群。自湖北均县净乐宫西行2.5公里至武当山麓的玄岳门为“宫道”,入玄岳门登山约3.5公里至天柱峰为“神道”。整个建筑群都布局在此线的广大崇山峻岭中,巍峨奇巧,气势不凡。现仍基本保持明初形成的建筑体系,主要宫观有金殿、太和、南岩、紫霄、五龙、遇真、玉虚六宫,复真、元和二观以及磨针井、玄岳门等。尤其是主峰天柱峰顶端的金殿,建于明永乐十年,金碧辉煌,是古代建筑中的一颗明珠。

  龙虎山
  位于江西贵溪,为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天师府是张陵第四代后子孙的起居之所,上清宫是历代张天师的道场和祀神之处。

  齐云山
  又名白岳、云岳,位于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海拔1000余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 教中心。宋代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赐山额,以后佛、道两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虚殿、无量寿宫、文昌阁等著名道观。以后游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至今尚存碑碣及摩崖石刻1400余处。

(0)

相关推荐

  • '道'行天下一一问'道'青城山

    来自话题 #旅行过程中的风光大片 5983篇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有幸去了四川青城山,但迟迟没有制作有关青城山的美篇,原因是头脑中有关道教的知识甚少,陸续做了一些功课,有了感受,便制作了<'道'行 ...

  • 道教知识:铜锣化灵等

    铜锣化灵 化二黑五黄,亦是化鬼灵的最佳方法,就是敲锣.锣属金,锣有最厉害的磁场和慑人的威力.当敲锣的时候,锣的磁场是一层层地向外旋转地扩散,可以清洗整个地方的磁场.铜锣一敲下去,可以将整个地方的晦气衰 ...

  • 【道教知识】——“功过格” 是什么

    道教知识 "功过格" 是什么 功过格是道士用来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 ...

  • 道教知识 |家家户户有个神,天天遇见你不知,猜猜他是谁?

    浅谈"一家之主",东厨司命灶王爷! 家家都有神明住,不知神明住何处.宅门门神和灶神,全凭三尊把家护.说起道教的神明,可谓是虚空法界无处不在.而与人生活有关的神,也是非常之众多.最常 ...

  • 《【道教知识】五腊之民岁腊——十月初一寒衣节》

    (上图.山东邹平  鹤伴山长生观) [道教知识] 五腊之民岁腊 十月初一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 ...

  • 道教小知识丨全真道土为什么要冠巾

    冠巾是出家道士正式成为道士的仪式.冠巾又称"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师必亲为诵经礼忏.如自悟大乘,未请科事,不妨道友代诵经礼忏.先令罪过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 ...

  • 《道教小知识》什么是“小周天、大周天”?

    作者:李信军道长 "周天"指意念导引精气沿经络循环绕行,称之为"周天"功法."大和小",小周天功法指意念导引精气打通任督二脉,称为" ...

  • 《道教小知识》什么是“无极”

     <道德经二十八章>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意为圣人深知明亮,却安守于暗昧,并以此作为天下的楷模和法式,这样永恒常存的 ...

  • 《道教小知识》——什么是礼斗

     礼斗,俗称拜斗.是向上界斗真设醮供养,以求延生赐福,消灾解厄.    一般是以礼拜北斗七元星君为主.昔太上老君悯念众生多有灾厄苦恼,于汉朝永寿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鹤鸣山传授张天师礼斗解厄延生之法.法 ...

  • 《道教小知识》求一

    "一"是道的化身,是宇宙变化的源头,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所以从我们的感受来说,它似有似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