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君台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台高13米,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台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
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宋李治、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城、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老君台主体建筑以南天门、太白殿、中楼、三清殿(正殿)为中轴线,两相对称, 左右逢源,气势雄伟,浑然一体。由东而入,东山门上书“全真观”3个大字,山门联语:“东鲁圣人投向吾门问至道;西域佛子曾来我处悟真空”。过东山门南行即为正门(南天门),门为圆穹砖石筑戍,象征天圆地方。进门步入殿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太白殿”,巍然而立;太白殿两侧为东西丈武楼。过中楼即入“三清殿”(正殿),殿内壁画为老子八十一化图,可谓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正殿殿门有一联: “一本宇宙观奠定我国传统直觉思维方式认识昭千秋九州士子深山幽壑访公庙;两篇道德论阐明天地万物起源变化原理学说闻中外四海游客白云清风探君台。”与大殿相对的中楼底层为“斗姆阁”,中楼上层北为“观音楼”,南为“玉皇阁”,中楼两侧为东西祠堂和东西陪殿。观院的最北端为9间陪殿,中间为“五老殿”,东边为“三姆殿”,西边为“三官殿”,映衬着中间大殿更加雄伟壮观。 老君台于1991年被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现已成为中卫县“寺庙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景点,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登台四顾,东有丹霞似火,紫气朝来;西顾铁龙越沙,白马拄缰;南
见峰峦起伏,沟壑如削;北有炭山夜照,阡陌如织。后人有诗赞曰:
中卫名胜太清山,奇峰如屏秀可举。
青焰缭绕炭山洞,紫气飘指老君台。
遥望沙坡飞龙速,俯瞰黄河艇筏繁。
最喜牧群漫山出,更有耕机动地来。
老君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真宗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老子不仅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李姓始祖,在李姓氏族和老子故里鹿邑,老子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