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于行而讷于言

最近常常有朋友与我倾诉,说越来越不喜欢表态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吐露自己真实的想法、流露真实的情绪,宁愿选择沉默也不想浪费时间在沟通上。做人好累,生活太难。

作为一个经常说错话、说多话的人,我反而成为了可以亲近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不知是该继续保持“仗义执言”的言语方式,还是需要修正自己的脾性,谨言慎行。

《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就是要少说话多做事。而且这里的做事方式叫“敏”,不是傻干蛮干,而是要巧干,要学会察言观色,要懂得灵活变通,要愉快地干成事,而不是为了成事与周围人关系处得剑拔弩张。于是“讷于言”就成了行事的基础。人与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话,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理解;同样的话,被恶意地转述会造成负面的伤害,与其“言多必失”不如“藏拙守身”。谨慎些,总是没有错的。

然而,“不表态”不代表没态度。君子固穷,不呈口舌之快,可以用行为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是,”敏于行“就成为了成事的关键。有什么比在一片否认声中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更令人舒展的呢?

所以,在非必要问题非原则性挑战面前,夹起尾巴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不要轻易让系统一代替系统二做决定,不失为好的为人处事方式。

而区分什么是“必要问题、原则性挑战”什么不是,需要人生的阅历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且慢慢修行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