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有事做、有人懂、有期待

文字丨小荷听雨

文章首发丨推么推

人生百态每个人对生活的定义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良好的生活状态中,幸福就会悄然降临。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有事做、有人懂、有期待。

有事做,人生不空虚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工作清闲、生活悠闲。可真的闲下来了,又会百无聊赖,空虚乏味。
晓璐是我一位要好的朋友,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小聚一次。每次相见她都会向我吐槽。
她原来所在的单位,人员比较富足,工作比较轻松。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比较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她说,在那个公司呆了几年,什么都没学会,只学会混日子打发时间了。
后来,她跳槽去了一个创业公司,既要适应新环境又要适应新岗位,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生活超级充实,也没时间胡思乱想了。
充实的工作状态,让她发生巨大的变化。
她现在重新拾曾有的爱好,看书写文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愉悦。人也更加积极向上,不断拓展自身潜能,保持继续向前的热情,成长进步。
俗话说:“人闲生是非,一忙解千愁。”
人,无事可做就会懒怠无力、心生闲愁。闲愁最苦,而忙碌的生活是治愈闲愁的灵丹妙药。
有事可做,生活就会丰盈而充实。认真工作,在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人生也就更有意义。
有事可做的人,内心快乐、脸上含笑,那种满足感与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有事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恰到好处。
 

有人懂,人生不凉薄

汪曾祺和施松卿,是民国时期的“神仙眷侣”。
施松卿喜欢读汪曾祺的文章,觉得他的文字清远流长,非一朝一夕之功底。当她把这些当面说给汪曾祺听时,汪曾祺如遇知音。
当汪曾祺欣赏一大片胡萝卜地所呈现的堆金积玉的美景时,施松卿则兴致勃勃地向农民买来,洗了洗,坐在他旁边吱嘎吱嘎吃起来。他觉得她更美更真实。
彼此的默契与懂得让他们相见恨晚,爱意萌生,成为毕生挚爱的灵魂伴侣。
汪曾祺爱吃、懂吃、也爱做吃。烧好饭菜,他们边吃边聊,有时还“互怼”,寻常的日子,他们过得有滋有味。
岁月动荡,汪曾祺几经流放,他们分隔两地,各自艰难。昔日的“林黛玉”,陡然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他需要“狼毫”,她为他全城买最好的:他被关禁闭,她偷偷给他买酒喝。
施松卿的温情与坚守、鼓励与安慰,使汪曾祺受尽苦难依然热爱生活,笔下的事物可亲可爱。汪曾祺的云淡风轻,豁达通透也滋养了施松卿,使得她经历风雨,愈见芬芳。
因为懂得,再苦的生活也是甜美的。因为懂得,可抵岁月情长。
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只要相互包容、理解,支持、鼓励,就能做到心意相通,精神互助:
累了,一顿饭菜就可以解除困顿;
生气了,一个拥抱就可以化解矛盾;
受委屈了,一句安慰就能抚慰受伤的心;
风雨中,一份懂得,可以抵挡狂风骤雨;风雨后,一份懂得,就足以融化心里的冰山。
 

有期待,人生不荒芜

 
“人之所以能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的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我曾经历感情波折,身处低谷。那段时间,经常睡不好觉,精神不振,做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对人生更是没有期待。
还好,我与弟弟和妹妹暂时住在一起。他们一个初三、一个高三,面临中考与高考,正是人生要紧时候。
那段时间,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勤奋刻苦,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在题海中摸爬滚打,看得出来他们很累,但同时也感觉得到他们过得充实、很有盼头。
 
他们的努力像一束强烈的光,射向我黯然的内心深处。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是未来。这一切,让我汲取力量,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我意识到:哪怕当下处于人生低谷,但不应该丧失对未来的热情。
他们在为光明的前途努力,而我也要为了自己更好的未来重整旗鼓。
有了这样一份期盼,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开始和朋友一起去健身房练瑜伽,自学心理学课程,改变自己的认知,梳理自己的情绪,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后来他们如愿考入心仪的学校,我也疗愈了自己的心情,走出了低谷,整个人容光焕发,对未来充满憧憬。
人是需要有所期盼的。一份期盼,是对未来的憧憬;是罅隙中透射出的光芒。
 
当生活有了期盼,平常的日子也会有了色彩和光芒。就像很很喜欢的那句话:“永远面对阳光,阴影自然会抛在后面。”
心中有期待,向着阳光走。
无论何时,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

有事做,恰到好处,人生不空虚;
有人懂,共担风雨,人生不凉薄;
有期盼,心怀憧憬,人生不荒芜。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以最好的状态,把努力用在热爱的事上,过好每一天,迎接每一个美好,晨起听鸟鸣,日落拾花瓣。
作者简介:小荷听雨,喜欢阅读,感知文字的温暖。心向阳光,前行在写作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