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粮库胡同往事》连载(2)
皇城的北大门——地安门
地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其址在元明为“厚载红门”,也是元大都中轴线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虽说自民国以后,皇城墙的命运就是被“拆”,但留下了北京城区街巷名称;地安门则最为“霸道”,东西南北大街均以地安门命名,足见它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无论何时,只要是提起地安门来,总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沧桑。
晚清后的地安门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日本军队由朝阳门攻入北京城,之后一路烧杀占据了鼓楼。面对皇城地安门,侵略者们清楚地知道,只要再攻破地安门,便可直捣皇宫,甚至幻想一睹慈禧老佛爷的寝宫。然而,令日本军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地安门遇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
日本侵略者低估了地安门在历史上的作用,同时也低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地安门是皇城的北门,历史上皇帝北上出征巡视、亲祭地坛诸神、颐和园游玩踏青等,多从地安门出入。此时面对外国侵略者,为了大清国的荣辱、为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安危,荣禄统领的皇城护军,用年轻的血肉之躯,在地安门前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为光绪和慈禧的“出逃”赢得了时间——北京,头一回成为一座没有皇帝的都城。
著名史学家金启孮的外祖父额勒贺,当年就是荣禄部下的营官,奉命率兵守卫地安门。在《北京的满族》一书中金启孮写道:“日本兵都爬在地安门大街两边的铺面房上向下射击。我军却暴露在地安门前,就这样和敌军鏖战一天。后来敌军用大炮把地安门轰塌(后又重新修建),我外祖父的乘马也被打死,才步行率军队退却。这一战主要是阻止日军入宫,不让他们发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出走。在这方面他完成了预定任务。”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著名作家老舍之父舒永寿系正红旗护军,就是在破城后的巷战中以身殉职的。据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回忆说,老舍的父亲就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就是《正红旗下》小说中的那位多才多艺的二哥福海。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他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便自己爬到这家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老舍父亲小小的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这时,老舍还不足两岁。”
有文字记载,当时,慈禧率光绪及大阿哥浦口等,在清晨6点才仓皇决定出逃的。“隆裕、瑾妃及大阿哥等一同登车,王公大臣或骑马,或徒步,踉踉跄跄,形成了一支千余人的扈从队伍。路线则是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疾步西行,至上午8时出西直门,天忽细雨,从者皆未携雨具,悉被淋透,其状萧索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