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号充斥网络,烦得要死,为什么各个平台都放任其发展?

说起营销号,想必大家也不陌生。从自媒体出现的那一天开始,营销号就开始快速蔓延。截止目前,一些大的营销号至少已经运营了10年之久。

不过随着营销号越来越多,网络的舆论环境很大程度上已被它们所控制,时不时对外发布一些夸大或者是捏造的消息,最终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近日,就有人建议主流媒体适当减少娱乐栏目的比重,让科学家霸屏而不是流量。对于这个建议,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与此同时,网友也强烈建议重点整治一下营销号。

其实,用户关于营销号整治的呼声已经是由来已久,可是为什么每个平台都是对其“视而不见”呢?难道平台的目标不应该是提高用户体验吗?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的确应该是用户体验越佳越好。可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平台离开了营销号的支持,未来会存在极大地不确定性,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

1

营销号有多厉害?

如今的自媒体平台上,到处都充斥着营销号的影子,只不过微博上会更加显眼一点而已。

只要我们打开一条有关明星的热搜,如果找不到营销号的影子,算我输!换句话说,营销号可能已经做到了想让哪位明星上热搜就可以让哪位明星上热搜的程度。

不过有时候营销号挺傻的,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我们就以不久前登上热搜的潘斌龙举例,章子怡在节目中明确表示,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潘斌龙这个名字。整段视频没有提到任何一句关于潘斌龙的对手马嘉祺的话,可是评论区却出现了很多夸奖马嘉祺的评论,热度甚至超过了潘斌龙。

这就有点尴尬了,毕竟这条视频中虽然出现了马嘉祺,可是主角是潘斌龙,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带节奏的?谁敢保证这里边没有营销号的影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节档期间《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简直成谜,一开始票房势不可挡,打破了各种记录,院线排片更是超过50%。好像是一夜之间,这部电影的口碑就直线下降,豆瓣评分更是跌破6.0,如此急速的口碑崩盘,简直是前所未有。

除了口碑崩盘之外,网上更是出现了一批对于万达院线排片不满的舆论。作为《唐人街探案3》的出品方,多给自己的电影排片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不过这在外界看来却是万达垄断了院线,以大欺小,最终导致其他电影排片极低。

可现实是,万达院线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5%左右,根本就谈不上垄断。只是人们才不管这背后的数据,就愿意相信营销号的鼓动。

两种现象叠加,最终导致《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被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反超。

其实,不仅仅娱乐圈需要营销号的助攻,商业领域的危机公关也是需要营销号来帮忙的。

前段时间,某个大网红因为虚假宣传将糖水当成燕窝卖了,最终被罚。可是这很多相关新闻的下面,却出现了很多力挺网红的评论。这些评论表示,人红是非多,王海就是眼红了,想要来赚一笔。

2

平台为什么不整治营销号?

可能我们很纳闷,既然营销号可能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可是平台为什么不重点整治一下呢?

其实,平台并不是不治理营销号,会将那些胡乱带节奏的营销号给予一定的处罚。但是对于那些大的营销号,只要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平台还是会让它自由生长的。

为什么平台会放过一批营销号呢?

首先,营销号合理利用平台规则做事。很多时候,平台想要处理一批营销号,那就必须证据充足。可是有些营销号充分了解平台的规则,一直是在规则之内做事,平台就算想要处理也没有机会。

其次,营销号可以让明星有合理的曝光渠道。很多平台的内容都是以娱乐为主,而明星们为了脱颖而出,通常会与一些营销号合作,这样可以让自己一直保持在一线阵容或者是流量明星之列。只有明星一直在平台上活跃,平台才会持续有人气,从其他方面赚钱。

假设平台严厉打击,把明星们的合作伙伴全部打跑,那么那些所谓的流量明星可能就会露出马脚,最终让明星们也会纷纷离场,最终导致平台的衰败。

最后,营销号本身就可以为平台贡献很多热度和流量。营销号通常是灰色产业的聚集地,他们为了引发关注,会制造很多话题。有时候甚至会通过冲突来引发关注,从而将关注化为流量,最终转化为钱。

可以说,任何一个平台都需要营销号,而营销号也必须遵守平台的规则。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对于所有看到的消息,仅当成一个娱乐节目就行,不必太过当真。否则我们就很有可能被营销号“牵着鼻子走”。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