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本文简介
本文讲述的是徐灵胎先生关于中医用药的看法,讲述了本草的历史发展,浅谈如何用药,以及用药时需要思考的细则。后面部分阐述了徐灵胎先生对于庸医的批判,直接指出了医学的种种乱象,可谓是让人胆寒,自清至今,不仅是医学堕落至无尽的黑暗中,我们的文化更是遭遇了亘古未有的浩劫中。
值得令人反思的事情是医学的乱象并没有好转,徐灵胎先生文中所说的乱象,今日更是随处可见。我们解读本系列文章的本意就是希望广大朋友学会识别庸医和良医的区别。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正是有那些人面兽心的庸医,使原本救死扶伤的中医遭受了世人的冷遇。
学医既简单,又困难。
简单在于学习的方法和方向,无非是如徐灵胎先生所言的,深明经络,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勤修医德。难的是守中二字。
中医用药极其谨慎,越学习越会觉得自己远远不懂用药。药方的名字、组成、配伍、用量等都有着极深的含义。哪怕一味药的用量不同,服用时间不同,其结果都有着天壤之别。
学习完本文,大家能够了解到医者在诊断时应有的思路,同时能够看穿庸医的伎俩所在。

用药
医道起于神农之着《本草》,以一药治一病,但一病有数症(统名为病,如疟、痢之类;分名为症,如疟而呕吐、头疼,痢而寒热、胀痛之类)。
后之圣人取药之对症者,合几味而成方,故治病必先有药而后有方。方成之后,再审其配合之法,与古何方相似,则云以某方加减。
并非医者先有一六味、八味、理中等汤横于胸中,而硬派人服之也。至其辨症用药之法,如有人风、寒、痰、食合而成病,必审其风居几分?寒居几分?痰、食居几分?而药则随其邪之多寡以为增减,或一方不能兼治,则先治其最急者,所以无一味虚设之药,无一分不斟酌之分两也。
况医之为道,全在自考,如服我之药而病情不减,或反增重,则必深自痛惩,广求必效之方而后已,则学问自能日进;若不论何病,总以几味温补投之,愈则以为己功,死则以为病本不治,毫无转计,此则误尽天下而终身不自知也,
又其所名陈方者,用柴胡一味即名柴胡汤①,用大黄一味即名承气汤②,于古人制方之义全然不知,随其口之所指而已。
其医案,则袭几句阴阳虚实、五行生克笼统套语,以为用温补之地,而文人学士又最易欺,见有阴阳、五行等说,即以为有本之学,深信不疑。其人亦自诩为得医学之快捷方式,将千古圣人穷思极想,所制对症之方数千首,皆不必问而已称名医矣!
夫医者欲道之行,相习成风,犹无足怪。独是闲居涉猎之人,亦俱蹈袭此等谬说,与医者同声合气,亲知家有病,即往帮助医者,用危言拿住本家,使之不得不用温补贵重之药,以明关切,因而致死。
死则以为用此等药原未尝云病者服之必效,不过如此门第之家,于理不该服价贱之药耳!若已生疾,又有人亦以此法毙之,真属可悯!
数十年前亦有涉猎医学人,颇能辨别药性,博览经方,今乃相率而入于魔道,其始起于赵养葵、张景岳辈③,全不知古圣制方之义,私心自用,着书成家,彼亦不知流弊至于此极也。我知天心仁爱,其转移必不久矣。
【原文注解】

医道起源于神农氏等先贤著作的《神农本草经》,在《本经》中,经常是以一味药治疗一种病,不过一病有不同的症状,这些需要我们去区分。(比如疟疾和痢疾是两种病,其各自又可以细分不同的症状,有的疟疾有呕吐,有的表现为头疼,而痢疾有寒热之分、胀痛等不同的表现)。

后来的圣人则是使用药物针对症状来治疗,将几味药配合起来,制定成药方。所以说治病是先有药,后有方。药方制作完成后,还要审查药物的组合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天地之道,如果药方与某个古方有相似的成分的地方,则可以取名为某方加减。

药方是使用同样是很谨慎的,绝对不是像庸医那样一上来就给病人使用六位地黄丸,和八味丸等温补药,强硬地让病人服用。至于辩证用药的法则,我们以一个病人为例,如果这个病人因为风、寒、痰、积食等邪气夹杂而患病。我们在治疗时,一定要思考在病人的体内风邪占了多大比例,寒邪占了多少比例,痰和积食又占了多大比例。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比例来加减用药,占比大的病邪用药多一些,占比小的用药少一些。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种病邪所占的比例不同,我们也应该在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合理地调整用药。如果一个药方不能兼顾所有的病邪,那么我们首先解决最严重的的问题。良医的药方中,一味药可以起到多种作用,没有一味药是乱用的,药物剂量的使用也是恰到好处。

医道的关键在于医生的自我思考和审查。如果服用自己的药物,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医者一定要自我审查,自我批评。同时要广泛寻找能够治病的药方,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自己的医学水平也能不断进步。如果不管什么病,总是用几种温补药来治病,病人痊愈则说是自己的功劳,如果不幸去世,则说病人本来就是治不好的,自己也没有办法。庸医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害尽了天下苍生自己还不知道。

至于古圣先贤的经方,其名称、药物组成、药物配伍等都有着深刻的含义,需要医者去思考回味,庸医之辈自然不知其中妙义,以为用来了柴胡就是柴胡汤,用了大黄就是大承气汤,实在是胡说八道,随口瞎说。

庸医写的医案同样只是套用几句话,用几句阴阳的虚实,五行的生克来随意敷衍,用的药也是无效的温补药。文人们又最容易被庸医欺骗,文人接触过阴阳五行,所以一看到有阴阳五行这类的字眼,就很认可庸医的水平,对其深信不疑。庸医也自诩得到了医学捷径,自吹领会了医学前贤的思想,制定了几千首药方,以名医自称来骗人,实则对中医一窍不通。

庸医有这样的行为,不足为怪,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如此。但那些闲居在家,自学中医而不是靠中医谋利的学者也像庸医一样,不学无术,把中医当儿戏,就十分荒谬。当自己的家人得病时,这些学者立即前往治病来表示自己的关切之情。他们首先用言语来恐吓病人,让病人一定要使用温补的药物来治疗,而病人往往因为服用温补药而丧命。等到病人死亡,这些学者就说服用这些药物未必一定能治好病。其实想一下,这些人往往都是一些达官贵人,往往瞧不起便宜有效的药,只会服用人参,鹿茸这类的贵重温补药。唉,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富贵人生病后反而死得更快,实在是令人悲悯。

几十年前学医的人还知道辨别药性,博览经方,如今的医者都走入了魔道!其根源是从赵献可,张景岳等人开始的,这些医家全然不知上古大医们制方的精髓,一个个的师心自用,著书传学,开宗立派,没有想到其危害影响到今天。我相信天有好生之德,这种乱象一定会马上改变的。

注释

①柴胡汤: 柴胡汤类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有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以及以大小柴胡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的其他方剂,药味和药量的不同,直接导致作用不同,攻守不同,其药方名称也不同,这里需要我们去学习思考。

②承气汤:承气汤类方同样出自《伤寒杂病论》,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承字有接受承受的含义,如承上启下一词,承气表示的是气的运动方向,由上至下的推动运行。

赵养葵、张景岳:赵养葵和张景岳皆为明代温补派的医家,两者为当时的名医,擅长使用补法,导致后世中医乱用补法。徐灵胎先生在学术思想上与其二人有争议。

文中黑色粗体字为原文,普通黑字为注解。
本文由海若整理、解读和注释。
(0)

相关推荐

  • 黄元御《四圣心源》之研究

    #寻找古籍守护人# 余受祖辈影响自幼好武,又因医武同源而结识医道.前贤云:"生而知之者为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之."自知不是生而知之,故常请教高人.拜访名师.日日苦读经典, ...

  • “虎狼药”误了晴雯的病,害了尤二姐命,林黛玉是不是也吃过?

    <红楼梦>记录的是贾家豪门生活,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贾家人与医药打交道的情节特别多.从林黛玉一来贾家就提到"人参养荣丸"到"冷香丸"再到&qu ...

  • 中医传承了几千年,不为庸医所误,不盲信老中医,不如亲身一望

    中医诊断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别中医优劣则须望医.闻医.观诊.识方.辨效五法合参.按此五法则去伪存真.洞若观火,不上当受骗,不为庸医所误,不盲信老中医,不笃信名医.世医. 一.望医:望医者外貌 ...

  • 不用猛药非名医

    不谦真人的上一篇文章谈到了岳美中老先生用金钱草为主药治病之事,岳老先生将金钱草之量用到了二百克以上,世俗之人因此吹捧岳老先生之神技.所谓猛药就是大剂量用药,似乎不用猛药非神医,所以现在的很多人鼓吹大剂 ...

  • 贪财庸医害人性命,果报已成终将偿命

    ‍唐代名相陆贽曾说:"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作为医者,能否怀揣仁心.施行仁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与不仁都会得到相对应的果报. 唐代名相陆贽曾说:"医以活人为心,故 ...

  • 拐杖与星光:透彻解读徐灵胎与岳美中

    作者/杨大华 编辑/王超 ⊙ 校对/徐靖婷 I 黄煌按:这是一篇读来让人回肠荡气的美文!对徐灵胎.岳美中两位大家的分析,如此透彻,让人拍案叫绝! 我所敬仰的两位医学家 徐灵胎和岳美中是我最为敬仰的两位 ...

  • 『中医古籍』慎疾刍言

    作者:徐大椿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67年 序 序 引 引 补剂 补剂 用药 用药 中风 中风 咳嗽 咳嗽 吐血 吐血 中暑 中暑 痢疾 痢疾 阴症 阴症 老人 老人 妇人 妇人 小儿 小儿 外科 ...

  • “人参杀人甚于盗贼”论:徐灵胎言:“天下...

    "人参杀人甚于盗贼"论: 徐灵胎言:"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其家,破其家未必杀其身.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 盖人参之价值在古极廉,而今世之人参 ...

  • 【视频】名医徐灵胎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九岁.性通敏,喜豪辩.自<周易>.<道德>.<阴符 ...

  • 清代名医徐灵胎35岁开始自学中医,短短几...

    清代名医徐灵胎35岁开始自学中医,短短几年成为一代名医.他独特的学习方法绝对值得借鉴. 徐大椿(1693~1771),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九岁.性通 ...

  • 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

    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临证医家既要熟谙辨证论治,又要掌握专方.专药(即专病专方,专病专药),二者不可偏废,才不失博采众方之训. <和剂局方>虽然 ...

  • 徐灵胎:人参切块的原因

    中医书友会第117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方药虽然能中病,若煎服法不合理,其药必无效."(编辑/盒子) 服法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毛公裕年届八旬,素有痰喘病.每 ...

  • 去宿食徐灵胎胡希恕辩证同出一辙,活用伤寒...

    去宿食徐灵胎胡希恕辩证同出一辙,活用伤寒两大医出同招一剂均安 前几天读<洄溪医案>读到徐徐灵胎治疗外感停食的故事,今天读刘渡舟老先生的<伤寒论讲稿>提及一个胡希恕老先生的案例, ...

  • 时空穿越——黄煌教授与张仲景、徐灵胎的对话

    "我读<伤寒论>的时候,就梦回东汉,时光穿越跟着张仲景抄方,看看张仲景当时什么时候要用大柴胡汤,什么时候要用桂枝汤."中医学者黄煌教授如是说. "我曾经写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