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历史之夏朝

[转载]中国历史之夏朝

 

 (2013-03-16 19:22:10)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华文明

原文地址:中国历史之夏朝作者:爱如花花似梦

夏朝的经济技术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瓜等多种农产品。夏实行“五十而贡”的税收制度,各部落都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政府纳税。后世的井田制度在夏代也已经存在,只是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而已。
  传说禹的大臣
仪狄开始造,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代青铜器的形式非常接近陶器,它铸造青铜的历史不长,所以青铜器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规范,所以它有点像陶器的样子,跟夏代出土的陶器一模一样,比较原始,它没有好多花纹,有小圆点,刻画简单的线条。
  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
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夏朝甲骨文______夏朝文字

夏朝的科学文化
  1)二里头文化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

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既少,又多模糊不清。关于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还在继续探索中。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等地,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内涵较典型,称为“二里头文化”。
  这一文化遗存的时间,据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属于
夏代纪年范围内。目前,虽然还没有足以确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
  2)干支纪年纪日法
   中国传统的
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
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3)原始文字
  从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马贺山认为: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文字,是夏篆.
  一提篆字,人们自然会想到大篆和小篆,所谓大篆,即指周篆;所谓小篆,即指秦篆。篆字,就是官方文字。历史上还有夏篆一说,由于人们未发现夏朝文字,所以人们一直对夏篆有不同看法,如:'夏篆,
  传说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称也。从考古实物来看,尚未发现确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则必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会夏篆之说,凡此种种,皆依托之伪说’在这里夏篆被认为是'附会’'伪说’其根据是夏朝文字不存在,哪里还谈得上夏篆?
  夏朝文字真的不存在吗,夏朝文字真的没有流传下来吗,不是的,那是由于某些历史学家如胡适、顾颉刚等否认夏朝的存在,而郭沫若则随声附和,引起了学术界的混乱,夏朝不存在,夏朝文字何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外滞后的考古工作,还未挖出夏朝文物,也未挖出夏朝文字,所以在一些人眼里,夏朝和夏朝文字,仅仅是神话传说而已。
  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在古代的文献典籍中,很多的古代的专家学者,都肯定了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肯定了[仓颉书],而五千年后的一些人,却提出文字非一人一时所造,仓颉不过是一个整理文字的人而已,想以此理由否定仓颉造字,否定[仓颉书],同时也否定[夏禹书],否定[禹王碑],他们这么作的结果是首先否定了他们自己,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不学子孙,他们的偏见与无知,让他们有眼不识泰山。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古文字专家,敢对自己祖先留下来的古代文字,持否定和蔑视态度,而他们竟然做到了,这简直是中国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不幸与悲哀!他们一向认为,[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是伪书,是后人伪托,可又举不出事实和证据.就这么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了.他们以为,只要不承认[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它就真不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真相总有揭开的时候,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夏禹书][禹王碑]是夏朝文字,是夏篆,是夏朝的官方文字,[夏篆帖]是我发现的夏朝传世文字,是典型的夏篆,是夏朝的官方文字,而象牙文则是我发现的夏朝的出土文字,是夏朝的官方文字,是夏篆,是篆字之祖,它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名符其实的,它将载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册,光耀千秋万代!

[编辑本段]夏朝的历代国君

  禹(姒文命,前2094年—前2047年)
  在位48年。禹,姓姒,名文命,鲧的儿子。
  启(前2047年---前2016年)
  在位32年。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太康(前2015年---前1987年)
   在位29年。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前1986年---前1974年)
   在位13年。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相(前1973年---前1946年)
  在位28年。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后来的40年间为后羿等篡权。
  少康(前1905年---前1885年)
  在位21年。少康,相的
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前1884年---前1868年)
  在位17年。
,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前1867年---前1842年)
   在位26年。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前1841年---前1824年)
  在位18年。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前1823年---前1808年)
   在位16年。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
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前1807年---前1749年)
  在位59年。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前1748年---前1728年)
   在位21年。扃,不降的弟弟。
  廑(前1727年---前1707年)
  在位21年。
,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前1706年---前1676年)
  在位31年。孔甲,不降的儿子。
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前1675年---前1665年)
  在位11年。皋,孔甲的儿子。
  发(前1664年---前1654年)
  在位11年。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前1653年---前1600年)
   在位54年。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4年。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
暴君。在位54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夏朝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同时,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
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
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
  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
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
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镇)。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成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500年的夏王朝结束。
  注:夏代君王生卒年代久远不可考,且说法各异,此处是其中一家说法,仅作参考。

[编辑本段]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有田——成”
  关于夏代的社会性质问题,目前史学家虽然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肯定当时存在着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已为不少同志所同意。
  《左传》哀公元年记载伍员谈到“少康中兴”,少康因过浇之逼逃奔有虞时说:“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①,而邑诸纶②,有田一成,有欢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这里所说的“一成”,当是《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说的“九夫为井”,“方十里为成”的“成”。方里而井,一井就是一里,方十里为成的“成”,就是百井。《汉书·刑法志》又说:“殷商以兵定天下矣。……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这段话虽然说的是殷周之制,但从这里所说的“成方十里”、“成十为终”是区划土地的单位名称看来,使我们可以肯定《左传》中的“有田一成”的“成”,反映了夏代井田制即公社所有制的存在。所以,古代文献中也多谓井田之制,“实始于禹”③。
  “夏后民五十而贡”
  根据《孟子·滕文公上》的“夏后氏五十而贡”看来,夏代的公社农民可能在耕种自己的五十亩“份地”外,还要耕种五亩“共有地”,即如赵岐《孟子注》所说“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这种年纳五亩之获以为贡的实际内容,如同马克思所指出,本是“指原始共同体时的贡赋关系”①。这种“贡法”,我们还可以从古代文献中看出它的原始意义。《说文》云:“贡,献功也。从贝工声。”《初学记》卷二十又云:“《广雅》云:'贡,税也,上也。’郑玄曰:'献,进也,致也,属也,奉也,皆致物于人,尊之义也。’按《尚书》:'禹别九州,任土作贡。’其物可以特进奉者曰贡。”这里所说的都指民间劳作献纳于上的意思,正如《周礼·夏官·职方氏》职云:“制其贡,各以其所有。”这就说明夏代公社中的大部分土地已经作为份地分配给公社成员,由其独立耕种;另一部分土地作为公社“共有地”,由公社成员共同耕种,将其收获物采取贡纳的形式,缴纳给公社酋长。这与恩格斯在
论述克勒特人和德意志人氏族时曾经说过的“氏族酋长已经部分地靠部落成员的献礼如家畜、谷物等来生活”②是一样的。《尚书·禹贡》系后人所作,其中所记九州向国家贡纳的情形,虽然不能认为完全可靠,但其中说到:“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栗,五百里米”的随乡土所宜的贡纳制在夏代业已存在,当是可能的。因此,所谓“夏后氏五十而贡”的“贡法”,并不象《孟子·滕文公上》引龙子所说:“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孟子所说的“贡法”,并非禹之“贡法”,前代学者早有指出,例如阎若璩引胡渭之说云:“龙子所谓莫不善者,乃战国诸侯之贡法,非夏后氏之贡法也”③。甲骨文中的殷商土田与耕作

[编辑本段]其他重要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夏朝得法制指导思想可概况为奉“天”罪罚得法制观。
  奉“天”罪罚的法制观表现为; 一方面统治者的统治依据来自于天命。另一方面打着天的旗号实现统治。
  (二)法制概况;
  《唐律疏议·名例律》中有,夏刑三千条郑玄注《周礼》说;“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
  可见夏朝法律数量应较多,规定应该比较细密,法制应初具规模。《左传·昭公六年》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
  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夏朝已初步形成奴隶制五刑,并有一些罪名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除了《禹刑》外,还有《政典》《甘誓》。《甘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
  夏朝的事件
  夏朝的建立及政治状态
  禹死之后,为了争夺领袖的地位,启杀伯益继承禹位,又出兵打败有扈氏部落,启的统治得到各部落的正式承认,历史上称为“禹传子,家天下”。何谓“家天下”?传说,禹以前“选贤与能”,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是“天下为公”的时代;禹死传子,实行王位世袭制,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涂山之会
  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国中势力最强。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准备与共工决一死战。
  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失国让夏朝的统治中断了40多年。
  少康中兴
  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抚恤招纳散亡的夏遗民旧部,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又纠集自己的亲信氏族及对寒浞不满的部族,合力消灭了寒浞及其余党,“整威仪东南行,求阳城夏王之故都”,葺宫室,修钧台,视九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夏帝太康失国数十年后,少康终于“坐钧台而朝诸侯”,重登天子之位,史称“少康中兴”。
  鸣条之战
  夏朝末期(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一场决战,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