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第六章 快乐是一种境界
快乐是一种境界,快乐的人活泼、开朗、乐观、向上,一个快乐的人身边总会有一群快乐的朋友,一个快乐的老师总会带出一群快乐的学生。
在教育的大道上,我一路走来,在导师的引领下,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
第三节把该干的事情做到极致
教育机智漫谈
机智是良好的性情、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紧急时刻快速反应的综合产物。机智的行动是一种对情景的即刻投入,在情境中必须全身心的对出乎预料的和无法预测的情境作出反应。作为人类互动的机制意味着我们在情境中保持着瞬间的、积极的行动:从情感上、从反应上,由衷的行动。凡需要机智的地方,都没有机会去做仔细的计划和反思。机智的行动总是即刻的、情境中的、偶然性的和即兴发挥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机智描绘了任何一个成人可以与年轻人进行教育交往的方式。在对年轻人的教育行为中,学生得到了影响,如果这种影响用机制加以调和,则不至于成为权威式的、控制性的、支配性的、操纵性的的关系,不至于成为利用孩子,或者使学生变得无能,只得依赖于你。“有些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克制的一种特别之处在于忍耐,能够沉着平静的等待。教育机智包含一种这样的敏感性,知道什么时候该随其自然、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何时不介入、何时“不注意”什么。何时克制自己,何时忽略什么事,何时该等待,何时“不去注意”某事,何时后退几步,而不去干预、干扰、打断别人的的工作和学习,教师对于这些机制的领会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珍贵的礼物。科妮丽娅有一次没来上我的英语文法课。对于一个老师认为是在逃课的学生,老师有时很难接受和保持友好。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我在走廊上碰巧见到了科妮丽娅和她的好友咪纳妮在一起。于是,我问她为什么那天早晨没有上课。她脸上露出天真的表情,说,'咪纳妮感觉不舒服,于是我决定陪陪她’。作为老师,我十分恼火,想要说几句严厉的话训斥她一番。”想想我们这些做老师的,面对无故旷课的学生能有几人忍而不发的呢?“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转向咪纳妮,问道,'你没事吧?’咪纳妮回答说,'是的’,但很显然,咪纳妮心中在为什么事苦恼着。于是,我伸出手臂搭在她的肩上,并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咪纳妮再次说她会没事的,可是,我看见她都快哭了。我克制住了自己要对科妮丽娅说的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对科妮丽娅发一通火也许正中她的下怀,但是你不理她,她反倒可能会反省反省自己了。同时因为对另一个同学的关心更为人性化的打动了她。打那以后,咪纳妮在我的班上变了一个人。在那件事之前,她的行为常常有点别扭、不合作,而且通常也不说话。但是自从我对她表示关心之后,好像我们之间多了一份无言的理解。这种新的态度对她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教育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我们总是在接受者影响”。“杰逊是一个大小伙子。……因为他时常心不在焉的样子,英语老师开始怀疑他是否吸毒。……照其他老师的看法,杰逊只不过是坐在学校消磨时间罢了。他很少完成家庭作业。”“有一天在上课前,杰逊早早地进了教室,在老师的周围踱来踱去。显然,他有什么心事。'瞧……我……写了这个’,他说,将一张纸片放到老师的桌上。是一首诗。诗写的不错,老师很吃惊。'这首诗写得很好,杰逊,我喜欢它的意境。’'我喜欢写诗’,杰逊说,'我已经写了好一阵了……自从我上您的课开始’。接着,他有点不在意地说,'也许,您可以将它贴起来’。老师一直习惯将选中的学生的诗贴在大厅的一块大贴板上。”“杰逊建议她展出他的诗令她感到吃惊。她吃惊的是杰逊也在乎这样的事。但她还是非常高兴的答应了。那天晚些时候,她注意到杰逊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他正指着墙上:'就那首诗,是我写的。”任何一个差生都并非一无是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抓住这些闪光点就抓住了教育的契机!有时,老师认识不到他们是怎样影响学生的,甚至那些他们认为最不可能会听他们话的学生。他们的影响可能会非常地微妙,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老师自己发觉不到。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或发现,我们才意识到了我们的这些影响。对孩子的经历保持开放,意味着努力避免用一个保准的和传统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总是先问一问自己:这个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个什么样?王老师正讲得兴味盎然、神采飞扬,发现后排一个平时极调皮的学生睡着了。他的上身还保持着直立,跟随头部有节奏地晃动着。为了不惊扰其他同学,老师立刻把眼光移开,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一边讲一边走进他的身旁,在他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立刻从睡梦中惊醒,老师顺势把他的书翻过一页,指到自己讲的地方,让他跟上来。下课后,老师把这位同学叫出来。同学低着头等待老师的批评。谁知老师说:“XX同学,上节课本来是你学习的大好时间,能学到很多知识,但因为我讲得不好,竟让你睡着了,老师很失败。”他惊奇地望着老师,显然觉得很意外,脸红了。老师接着又说:“是你提醒了我,上课要有所创新,要把课上成你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课,老师一定会努力的!”这名同学抬起头,连忙打断老师的话:“不,老师,不是您的错,是我错了,都怪我不好,请你原谅我。从今天开始,我一定努力学习。”把孩子看着主体,而不要看着客体。有一个教学比喻说,为了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学生需要跨过一些障碍才能来到老师的身边,学生可能有困难、缺乏兴趣,或者不知道怎样才能跨过障碍。机智的教师认识到要跨过来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老师必须知道“孩子此刻在哪儿”,“孩子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这个孩子从它本身的角度遇到了什么困难,因而不能跨过街道走进学习的领域。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身边,帮助孩子认识要跨过来的地方,为孩子寻找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顺利的走到另一边来,走到这个另外的世界中来。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赛场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有它自己的调子”。机智的老师学会了在不断变幻的情境和环境中充满自信,这样的老师能够将这种信心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没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处理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而丧失了他们教育学上的合法性,他们通过运用震慑、支配、或权威的力量来处理社会的情境,以这样的办法来处理情境的老师可能对自己有信心,但他们却得到不到学生的信赖。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教育就是“即席创作”。教育孩子是很难的,不仅仅是因为教师十分忙碌,得不断的采取行动;而是因为教师必须不断的以一种教育机智行动。就像一个爵士音乐家知道如何临场演奏一首乐曲一样,老师指导如何临场从教育学上对课程进行临场的发挥,好的爵士音乐家的标准是审美性的,而好的教育者的标准则是教育性的。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成长和学习需要空间。教育机智意味着可能的时候撤出来,但是当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有随时在场。通过撤出来,成人给孩子创造了空间,这样孩子的易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决定。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孩子的脆弱性软化了成人”。一个机制的老师能够分辨出孩子身上那些积极的但可能起初却是孩子的弱点的品质。机制绝不粗暴的或轻率的对待这样的情景,相反,机制要求教师以“看见了却不去注意它”或“分享秘密”的方式来对待这样的情景,回避这样的情境。上海市的一位青年教师王红曾讲述过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要使伤害变得可以忘记”。不连续的经历是那些造我们的个人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创伤的经历,这些经历可能成为孩子的一个精神创伤的记忆,需要加以抑制,孩子才能继续生活下去。然而,受到抑制的创伤记忆只是表面上被遗忘了,尽管不出现在意识之中,但他们确是无法忘记的,因为这些记忆没有加以处理,他们会转化成我们生活中的不连续性,外在的表现为恐惧、依赖、精神扭曲,阻止我们与世界和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三毛在这样的侮辱和屈辱下,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器官全部封闭起来”,再也不能去上学,只能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感受到安全。从13岁到20岁,7年中三毛只与三个人说话,爸爸、妈妈和教她画画的顾福生先生。每个星期只出门两次,向顾福生先生学画。“机智将伤口愈合”。教育机智努力使事情不至于破碎,并且试图将破碎的恢复起来。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活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主题、每一个成就必须从这个更大范围的年轻人的生活活动中加以理解。所有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整体的人的教育。一日,班中一位弱智学生的家长前来告状,说是小A同学经常欺负他的孩子,甚至在放学的路上无故殴打。我闻之义愤填膺。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小A本不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有一次因为损坏公物被我训斥过一顿。鉴于他平时的表现,我当即判断:这孩子仗着身体壮实,蛮横霸道,持强凌弱。若不严加管教,将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不可预料。于是,我一脸怒气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一通狠批。小A先是瞪着惊恐的两眼,用手直挠后脑勺,继而咬紧嘴唇,倔强地扭过脸去。我见状更是火冒三丈,心想:干了坏事竟然不老实认错,这还了得?我又加重了语气:“难道老师还会冤枉你吗?今天你不承认也得承认!”出乎意料的是,小A并没有为之屈服,仍一口否认:“我没打他,不信你可以去调查嘛。”这时,我内心不禁生疑:莫非事情真有出入?难道真是冤枉他了?转念于此,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未免武断,在下结论之前确实是应该作一番调查的。于是我又找其他几位知情的学生作了核实,结果证实他并没有撒谎。我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急噪,让小A受了委屈,觉得若不坦诚道歉,有悖情理;另一方面,自己身为师长,总得顾及一点师道尊严,向学生认错,岂不有损脸面?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作出决定: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向小A承认自己的过失。我诚恳地说:“对不起小A同学,请原谅老师的冲动。同时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凡事不可不调查清楚就轻率地下结论。”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小A,显得格外激动,向我深深地投以钦佩的目光。事后,他主动向我承认以前确曾有过欺负同学的事,并表示今后要像老师那样,知错就改,做一个正直、勤奋的好学生。自那以后,小A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新一轮的小干部改选中,他当上了小队长。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他带领的小队每学期都被评为先进。“对孩子信任就是给孩子以力量“。裴斯泰洛齐在他的斯坦瑟信中,做了这样的描述:成人期望好的品质,孩子愿意对之敞开胸怀。但是,孩子想要那些好的品质并不是为了你老师。孩子是为了自身才想要那些好的品质,而且,你想让孩子所具有的好品质不应该受到你的心血来潮或一时激情的支配;相反,它必须本身就是好的,在本质上就是好的。而且,它必须让孩子觉得就是好的。然后,在孩子期望同样的好的品质之前,孩子必须感觉到你是根据它的情境、它的需求来期望好的品质。孩子想要所有他喜欢的东西。孩子想要所有那些给他信任的东西。孩子想要所有那些唤醒他内心伟大的期望的东西。孩子想要所有那些给他以力量,那些使他能够说,“我能够做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期望的产生,不是用言语,而是通过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因此而唤醒的孩子内心的情感和力量来达到的。言语并不能产生事物的本身,仅仅能够唤醒对事物的意识和清晰的看法。教育者需要信任孩子,尤其是对他富有责任的具体孩子的潜力和善良充满信任。怀疑会带来否定、恶意,甚至邪恶,他容易使孩子也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为什么还这样做!”“难道你就总是做不好吗?”“我知道我不能指望你!”“你刚才做了啥?”孩子听了老师这样说,他和老师的关系就没有合适的调子。教育机制能够识别孩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加强之,没有机制的老师看不到孩子的差异。所有的孩子在性格、能力和背景的方面都不一样,注重公平的对待孩子包括老师能够看到孩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育机智知道如何去识别和评价差异性。每一个教师应当不断的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孩子在哪些方面与我和其他人不一般?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个孩子是如何的相遇别人不一样?我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呢?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个性成长就是深层次的学习”。一门具体学科的教学方法对内容获得的方式产生影响,这不仅仅是效率和有效性的问题。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在改变着教育质量。所有的教育都是规范性的,问题是老师是否愿意选择教育的规范而不是非教育的规范。如果我们越过一堂课的表面上的品质来观察老师在孩子面前的方式,将会看到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何老师教授这个内容的机智地方法两者几乎都能产生学习和成长的后果,这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反思以及批判性的理解世界的能力。教育机智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研究的个人责任感。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心理学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那个,又红又大,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侯,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剪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的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市教育机智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在机智的交流中,沉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有“无声胜有声”的沉默,这是“沉默的谈话”的机智,在这样的谈话中,唠叨很不适宜,多余的提问只会打扰和伤人;给予的沉默,它给孩子自己认识和成长留下空间,这种沉默不仅仅以语言的空缺为特征,它是一种耐心的等待——就在这儿,同时维持着一种期望的、开放的和信任的气氛;聆听的沉默,这是一种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全心全意的注意。下课后,吉姆来到他的十二年级老师跟前。'今天中午您能有些时间见我吗?我对您昨天布置的英语作业实在弄不懂。您能不能给我一些提示怎样来做呢?’老师说,'当然可以。吉姆,你去将你的午餐带到这儿来。我们可以边吃边谈’。”在我们的眼里,学生如果有问题主动来问,那就说明这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了,老师肯定会耐心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明白为止。然而,范梅南教授描摹的却是另一番的机智。“当他们开始吃饭时,吉姆很快就谈开了。他对一些东西不敢肯定,而且还有不少的想法。老师多数情况下,只是听着,鼓励地点点头,很少提出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是吉姆在谈话。最后,吉姆似乎比较满意了。他仔细地概括出了他对作业的想法,然后向后仰靠在椅背上。老师微笑着,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老师站起来,'好吧。该做下一堂课的准备了’。'多谢了,您总是能给我很大的帮助。’吉姆说。但是,老师知道,比起想法与建议来,他更多的是给予了吉姆默默的聆听。”“默默的聆听”原来有时比话语更重要,更有影响力,是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在这样的谈话中,唠叨很不适宜,多余的提问也只会打扰和伤人。我们知道这就是沉默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智慧。然而,范梅南教授却对沉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他指出“机智的沉默并不是指你有系统地、有条有理地拒绝说话,而是你认识到有些时候,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建议或任何评论要更加重要些。……自然,机智的沉默不应该与否定的沉默相混淆。否定的沉默给某人以沉默的对待,如成人惩罚性的沉默或孩子挑战性的、报复性的沉默。”这就把机智的沉默与否定的沉默区别开来,指出了沉默的细微差别,却折射出两种大大不同的意境。读到此处,一种油然而升的羞愧感、敬畏感,袭击着我们,是对着大师那颗细腻的心,对着那些文字,是惊叹和吮吸,是被征服,是俯首贴耳。在学校和教室里常常笼罩着那种语言气氛可能阻止或者出促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联系和接触感,这种语言气氛是由于存在或匮乏某种机智所导致的。例如,教师召唤学生,给他指导、提建议、作解释等等的方式,会产生特定的语言气氛,我们都感觉得到老师教学生的名来对学生说话和仅仅用学生的姓来对学生说话的区别:一位老师说,“难道你就不能正确的握笔吗?”;一位老师命令道,“练习吧!”另一位老师问道,“大家做好了做这个联系的准备吗?”;一位老师命令道,“好啦,你可以坐下来了!”而另外一位老师则说,“谢谢你做的这件事儿!”一个机制的老师明白语调的细小变化的微妙效果,他们知道那些躁动不安、过于好动的孩子可以通过镇静的声音让他们安静下来。机智的声音建立了接触,当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真正的接触,就很少有消极的反应发生,也很少需要“约束和惩罚”。眼睛在心灵的复杂情绪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些是爱的眼神还是憎恶的眼神?是充满激情的还是心灰意冷的?是诚实的还是欺骗性的?是信任的还是恐惧的?是希望的还是失望的?是关心的还是漠然的?机智的眨眼、温暖的目光、请求的目光能够让愤怒的眼缴械、融解无精打采的目光、改变批评的蹙眉;理解的目光,洞察的目光就在目光的深处、在脸上不断的表情变化之中发现每一个人的脆弱性。机智的眼神折射出关心,让人接触,从而使得亲密的关系成为可能,而物化的眼神不能够调和机智的行动。一个鼓励的点头、一个理解的目光、一个满怀深情的眨眼、一个请求和开放性的脸部表情,能够使老师和学生的教育意图真正的和谐起来。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身体的动作是一个人情绪的征侯,一个富有洞察力的老师可能会对学生姿势神态的心理或情态十分注意,可以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关系、理解和情绪。手的摆放位置,是否有好的点头,微笑的表情,还有一些微妙的动作:目光中一种沉思的或不感兴趣的凝视,一种聆听的或僵硬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倾向。动作的品质起到了让学生自然的进入物理、文学和艺术的富有意义的现实中来的作用,通过动作,学生的身体进入了动作做所带来的意义的领域。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到关键处,孩子们学的正投入。忽然,教室窗外传来了鼓号声,孩子们循声望去,原来是学校的鼓号队、花束队为了完成宣传任务在临时彩排呢。孩子们不时地望望窗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数学老师拍拍黑板,叫学生们把注意力收回来,学生们虽然表面上把眼镜转回了黑板,但是老师能看出来,学生的心没有回来。数学老师正要发脾气,忽然心生一计,笑呵呵地对学生说:“我们学校的鼓乐队很有气魄,花束队绚丽无比,这样吧,转过头我们一起欣赏三分钟,好好过过瘾。”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开始有点怀疑,确信后看了不到两分钟就全都坐好等着老师上课了。结果虽然外面有伴奏,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受多少影响。“对人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有气氛”。教师不仅仅通过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来创造一种气氛,而且也通过他们在同学们的表现方式来做到这一点。他们通过对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侧面进行精心的策划从而创造了一种气氛。气氛的产生是通过对教室里的课桌、椅子和其它设施的摆设,通过在墙上和教室走道上做一些布置来进行的。每一个来时的教师和每一个学校都有某种气氛的特设。今年“三八”节,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军军的妈妈,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一条短信留言:“妈妈,今天是妇女节,是您的节日。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爬上了您的双鬓,但它不是衰老的标志。感谢您为全家人尤其是对我无私的付出。祝您节日快乐!”看到这条短信,军军的妈妈激动地说:“孩子开始知道当妈妈的辛苦了,这真是不容易!我一定要把这条信息好好保存起来!”这是实验一小为了开发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潜能,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据学校的甄珍老师介绍,3月8日那天,该班的“我们在班徽下的讲话”活动就围绕用短信祝福妈妈的节日这一主题展开。大家回顾了妈妈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艰辛,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句温馨的祝福,一同随短信捎给了妈妈。有的学生说:“儿子遥祝远在南非的妈妈节日快乐。”有的学生说:“现在我以妈妈为自豪,将来妈妈会为我而骄傲。”……为了延伸教育效果,利用5月9日母亲节这一契机,甄老师建议学生不仅要给妈妈一个有创意的节日问候,还要细心观察妈妈的生活习惯,设计一个长期孝敬父母的活动方案。通过细心的观察,一位学生发现,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天天吃药,却又因为繁忙的工作或繁重的家务经常忘记按时服药,于是他每天把药按时端到妈妈面前,提醒妈妈服下;一位学生发现妈妈每晚入睡前要长时间阅读书报,他就挑选出妈妈喜欢看的书报,放在她的床头;还有不少学生已把倒垃圾、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承担下来,并表示要坚持下去。学生实施自己的计划时,每天心中多了一分牵挂,更多了一份责任。他们从中既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不易,也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教师禁不住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不论我们喜欢与否,老师自觉的成为学生的榜样,我们像孩子们展示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行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方式,以及这个世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通过我们自己、通过我们的文化反方式、通过我们独特的个人生活体验向学生提供了生活应该怎样来度过的景象。教学机智并不是像其他教育类书籍那样纯理论的枯燥,而是通过很多的事例和作者自己的很多深刻体会,把枯燥乏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又形象。教育即生活,教育不仅成长着儿童,而且成就着教师,“成人和孩子间的尊重、热爱和情感”充斥在教育体验的全过程,充满着“快乐和满意”。师生关系它还不同于亲子关系,是一种非功利的、非商业的又可以替代家长的关系,一方面,学生重要,教师不能选择学生,“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老师”,老师地位必须通过学生给与而赢得。另一方面,教师重要,教师通过施加教育影响学生使其成长,某种意义上,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教师一个人影响塑造一群人。老师与学生不可能完全平等,但通过师生互动,通过批判性反思,达到教学相长,学生成长,教师成长。一是“做”。无论如何抱怨,儿童的成长是不可以等待的,所以说一千到一万,不如实实在在地做些实事,教育的大环境无法一时改变,那就改变局部天气和生态,空谈误“教”、实干兴“教”,任何教育问题的解决都只有在“做教育”的过程中交易改变。二是“担当”。教育者就得有勇气直接面对社会的质疑和反对声音,而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勇于担当”,教好一个、几个、一群、乃至于一个班级年级、整个学校的孩子,就是“担当”,培养出这些个孩子成为具有现代素养的合格公民,就是对教育的最大担当。三是增加“科技含量”。教育行动,真正的教育行动,绝不是蛮干瞎干,一定是理性地干、科学地“巧干”。所以,教育者自己一定要认清教育规律,把握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一切教育相关的事。还要研究教育技术,尤其是很好地研究儿童,提升教育者教育行动能力和实力。四是“思”,特办是反思。教育的复杂还源于教育关系的复杂,源于人性的特殊性。某种意义上讲,“特殊”就是“独特”,独立而且特别,教育理应也是独特的,所以教育者要有独立自由之思考,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的附庸,更不能沦落为“教育经济”,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马车”。教学机智藏身于书页里、教学中、沉思时,努力学习与思考,就能抓住这样一种智慧。套用青年作者余师的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是在路上的”,李商隐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让我们继续与大师对话,让灵魂和身体都行走在教育的路途上,以迄“殷勤”“探看”教育之路。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