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脾系统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
脾的位置:位于左腹部,胃底处,和胃以膜相隔,由胰腺和脾脏组成。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叫《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实际是暗示的意思,下属给上司提意见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直接指责上司。
当时齐威王很骄傲,觉得全国人民都挺喜欢他,大臣也喜欢他、崇拜他、欣赏他。于是,邹忌就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提示齐王。
邹忌看出齐威王有这个问题,于是就告诉他:“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妻子夸我漂亮,是因为爱我; 小妾夸我漂亮,是因为怕我;而朋友夸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也就是说,每个人夸他,实际上都是抱着自己的个人目的来的,齐王听到这个故事就清醒了,明白所有人夸赞他,都是有个人目的在里边的。
如果邹忌直接说:“你太傻了,别人是怕你、有求于你,才会恭维你的。”
这样直接提出来,齐威王肯定不爱听,所以中国的谏议之官很会发现问题,并且很会给别人提醒,脾在人体当中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所谓“知周”,是指脾能够知道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出在哪儿,然后通过自己的作用来改善这个问题。
脾在中央,所以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心肺,如果对照现代社会,谏议之官就相当于检察院系统,负责看各方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传达给中央。
脾是人体气血“生产工厂”的一部分,那我们的气血是怎么生成的呢?
中医认为气血充盈,则百病不生,很多时候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的气血不足,导致正气不足,抵抗力差,所以容易生病。
人体的气血生成循环就像打豆浆的过程。
首先,我们人是吃五谷杂粮的,食物通过我们的口进入,通过喷门进入胃,胃本身有胃动力,靠胃蠕动和胃酸的腐蚀来消化食物。
胃分泌的胃酸是比盐酸还要强五倍的强酸,能腐蚀胃粘膜。
所以我们一定要定时吃饭,当胃里面没有食物,胃不断地蠕动,就会把胃粘膜腐蚀掉,严重就会出现胃溃疡,胃出血等问题。
胃的功能就像磨豆浆的石磨,食物通过胃的初加工就变成了米浆状,米浆通过胃的幽门,进到小肠。
小肠有什么功能呢?它就是用来分清别浊的,就像隔离豆浆的纱布,分离豆浆和豆渣。
小肠为什么会有这个功能呢?也靠胆汁,胆汁的作用就像制作豆腐用的卤水,豆渣就会输送给大肠,大肠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再次利用,然后形成便便排出体外。
豆浆是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中医称为水谷精微,会输送给我们身体的五脏“脾”,脾在人体里面就像一口煮豆浆的大锅,把豆浆煮成豆腐。
煮豆腐需要什么呢?它需要用火,我们身体的肾火就像煤气,那煤气罐里的煤气在人体里面代表的就是我们的肾精。
肾是先天父母遗传的,也就相当于每个人煤气罐里的煤气有多少取决于父母的体质。
如果肾火足的情况下,小肠送进来100ml的水谷精微,肾火都可以帮你煮熟蒸发上去,如果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它可能只能蒸发80ml或者更少,那其他的煮不熟的豆浆就会反倒回去给小肠。
胃的喷门在上面,门是关着的,所以说小肠没有办法把东西往上送,那它就只能进入大肠,因为豆浆都是水状的,这时候人就可能会出现长期便溏,拉稀的症状。
还有一部分多余的脂肪排不出体外,就会带脉肥大,就在小腹、腰部、臀部等长很多的脂肪,这就是因为脾的运化不足跟肾阳不足导致的原因。
刚才我们说的豆浆也就是水谷精微,简称为精气,肾火煮熟后蒸发上去给谁呢?那是送给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过一呼一吸之气,吸进来的是清新空气(氧气)和脾送上来的水谷精微在肺里面形成气。
气主要分为三种:
一种是宗气,是用来讲话唱歌的。
第二种就是我们的卫气,也就是指我们的免疫力跟抵抗力,卫气强不强,就相当于我们免疫力好不好。
第三种就是营气,我们的营养会滋养我们的身体。营气与脾蒸腾上来的水谷精微结合,在心脏生成血。
心脏就像发送机,通过泵压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这时候就像做好的豆腐被切成一块一块的,送到全身。有句话叫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他们在血管里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一部分血液提供人体的活动,工作走路等等,另外一部分血液就会储存在肝脏,人的肝脏类似猪肝,大家看过猪肝吗?都是紫红色的,里面都是血淋淋的。
当我们人睡觉的时候,血就会回到肝脏进行排毒,如果晚上不准时睡觉,长期熬夜,影响肝排毒,就会长斑,脸色发黑,嘴唇发淤等。
现代的人不像以前吃不饱,没有吃的,现在的人基本是营养过剩,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伤到肝胆,肝的疏泄功能就会产生虚火,就会虚不受补,所以也要多疏通肝胆。
脾功能与特点:
1.脾主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布散、转化等作用。
人体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才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也是就是我们说的营养。
同样,亦要靠脾的转输,才能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肺,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说明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全赖于脾的转输。
而脾的这种生理功能,也是《素问·厥论》所说的:“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2.脾主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
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摄入到人体内的水液,需经过脾的运化转输,气化成津液,通过心肺而到达周身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
二是代谢后的水液及某些废物,亦要经过脾转输而至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
3.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的意思,脾统摄血不外溢,比如,女子来月经,是往下流,可是如果脾统摄血的功能丧失了,血就可能会上溢。
如果脾统血的功能减弱,它就不“知周”了,也不“谏议”了,它会不管四方,这样,血可能就会到处流溢,不按照正常的路线走,从而出现经血倒流的现象。
如果一个女子月经不调或者不来月经,医生会问她有没有过流鼻血的现象,这种流鼻血在中医里叫做经血倒流。
4.脾主升清升举
“升清”的意思是在脾运化水谷的基础上,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从中焦向上输送至心肺、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脾以升为健,脾气的升举对防止人体内脏下垂有一定作用。
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脾的功能正常与否都可以在身体上反映出来。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所谓“望” 就通过对身体的一些小变化,可以察觉出健康与否。
1.脾在体为:肉主四肢
四肢之所以能活动,靠来自饮食所化的阳气,这种阳气虽为胃中饮食所化,但必须经过脾的转输才能使阳气达于四肢。
在脾气健运的情况下,全身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四肢活动就有力,肌肉丰满,结实。四肢无力,往往是脾气虚弱的表现。
2.脾其华为:唇
要观察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很简单,看嘴唇。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好,嘴唇就会很滋润、很丰.满,否则就会比较干瘪,没有光泽或比较有煞白的样子。
很多女孩一年到头嘴唇都是干干的,很枯燥,缺少水分,一天要涂很多次润唇膏,但这都是表面功夫,要想自己的嘴唇变得润泽,还是要好好养脾。
脾是运化水谷精微的,能把这些水谷精微物质很好地吸收并运达全身各处,全身皮肤都会滋润,嘴唇也不例外。
嘴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3.脾开窍为:口
脾开窍于口,正常情况下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有问题会表现在口中,出现厌食和没胃口等现象。
4.脾在志为:思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
脾胃功能的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的关系,过思则伤脾。
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5.脾在液为:涎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脾为涎”,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润泽口腔,但不溢出口外。
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所以说脾在液为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