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鼻祖●郭璞连封望江第二 第四,是逗留望江或只是路过?
其旁则有云梦雷池,彭蠡青草,具区洮滆,朱浐丹漅。极望数百,沆漾皛溔。--郭璞文言。
第二“雷池”与第四“青草”都似乎指向了今日之望江。铺排列举了长江水系4+8=12十二个大湖泽。云梦、雷池,彭蠡、青草......这段话实际就是给当时的沼泽、湖泊排序:云梦泽第一,雷池第二,彭蠡第三,青草湖第四……巢湖第十。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地形地貌来说郭璞的所指所向。
郭到过安庆这是没有异议的,并且为安庆看过地理风水,说了句“此地宜城”的结论。你看啊,温州也是他看的。选址的超级别大师。
西晋末年,郭璞来到南方躲避战乱,恰巧来到了温州。
根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在公元323年决定修建城市,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规划者,有人便推荐了郭璞。郭璞爬到西郭山顶,发现温州地区的周围有七座山头,形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郭璞便说建城有两种方案:一种叫“城包山”的设计。这个方案固然能够使老百姓快速的致富,但是难免会有兵戈水火之灾;还有一种设计叫“山包城”,这样可以抵抗外敌入侵,就能常保平安了。大家都觉得后一个方案不错,于是决定在星斗中建设温州城。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也与郭璞有交集联系,大将温峤、中书监庾亮,之前都曾请郭璞占卜过,如果讨伐王敦结果会怎么样。郭璞当时毕竟还在王敦手下做事,说得含糊其词。温、庾二人又让郭璞算自己的吉凶,郭璞这回说得很干脆,“大吉”。这是郭璞换个方式回答前一个占卜结果,间接劝朝廷讨伐逆臣。
郭璞肯定到过望江,至于是路过还是做了多长时间的停留就不得而知当然也不好考证。
郭璞在城内开出了28口水井,象征天上的28星宿,解决百姓用水问题,如果发生 战争可以应一时之急。又在城中开了5个水池,跟河水相通最后流入瓯江,郭璞说:“城内五水配于五行,遇潦不溢”,主要是为了防止洪涝灾害。这便是中国古代风水规划中的“象天法地”。看看,古人处处都在讲天人合一。
温州有一条瓯江,由西到东从城中贯穿而过,流入大海。如果按照传统的风水理念,应该是在江南建城?还是在江北建城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多会选择在江北建城。为什么呢?这样就会形成既坐北朝南又背山面水的理想状况,看看中国的许多带“阳”字的城市你就知道了,比如洛阳,在洛水之北而邙山之南。比如望江华阳,就在长江之北。望江县城也称雷阳,就是雷水的北面。但是事实上温州的主城区却是选择在瓯江以南的区域,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郭璞经过实地勘测,对两岸的土壤进行了取样比较。发现同样体积的土方,江北的比较轻,而江南的相对比较重,这就意味着江南的土质更加的夯实,更适合建造城市。这就是风水选址中的“相土尝水”法,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地质勘查的手段。
这与望江县邑选址的传说也不谋而合。香草镇壬辰占、凉泉铺、钵盂山。只不过钵盂山这块土的比重是作假而高的。一直而来望江小邑发展平平与那些作假的乡绅官僚脱不了干系。
除了这种“称土法”之外,在《葬书》中还介绍了其他的辨认土质的方式。
比如说看土的颜色:我们在造房子前,先把宅基地的土挖出来看看它的颜色,如果色彩是黄色、红色等鲜艳亮丽的颜色,说明土质有生气;而如果土的颜色呈现灰色、黑色,就说明这块土地已经没有了生气,不适合人类居住。
还可以看土的粘稠度:去抓一把土然后把手摊开,如果手一松所有土都像沙子一样从指缝流走,显然这个土过于松散,不适合我们建造房子。反之,如果土像一把烂泥粘在手上甩也甩不掉,那显然也是不适合建造房子的;土抓起来之后一松手,土象一团和好的面粉,既不会散掉也不粘手才是建房的理想土质。同样的道理,看土也适合建阴宅,许多风水书中都说到沙地不适合造葬,就是这个意思。
郭璞是山西闻喜县人。一个山西人是怎么成名于南京的?原来,西晋末年,晋室南渡,郭璞为避战乱和个人发展,也与一大批官宦、大族一样,随晋室到了江东,在建康(南京)落了脚。时权臣王导对郭璞很赏识,招其为幕僚。后他又被晋元帝司马睿青睐,任用为著作左郎。再后丧母辞官守孝期满归来,又被王导做大将军的堂兄、后来谋逆反晋的王敦征用。
到武汉王敦幕府做事,那时的水路时代,是必须经过望江往上水行逆流上。与439年,南朝宋的鲍照登大雷岸写一封信给妹妹《登大雷岸与妹书》相隔不是很久,似乎看到了受郭璞《江赋》的影响。这就与以前对鲍照天才的认知打了不少折扣。哪里有什么天才,就是善于继承发展创新一点罢了。哈哈,历史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