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捡到过子弹吗?小伙带子弹坐火车被抓,因为那年全民皆兵!|轻武专栏

你见过扛着重机枪的民兵吗?
大家好,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排稿少女梦小二。
2020年12月30日,元旦佳节将近,广西南宁东站熙熙攘攘,家在钦州的黄某准备乘火车返回广东虎门做生意。他的手提包通过安检机时,安检员敏锐发现,他的手提包里有可疑物品,赶紧将黄某拦下。开包检查后发现,赫然是两枚步枪子弹:
▲从形状上看应该是56式枪械使用的56式步机弹
这两发子弹一颗已经发射,另一颗底火完好无损。据黄某所述,这两发子弹是他小时候的玩具,是很多年前自己在地上捡到的,他收拾行李时候顺手把装有子弹的塑料袋装到了行李中,不慎带进了火车站。
▲这玩具太硬核了
尽管没有恶意,该男子因为携带子弹到公共场所喜提5日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好玩的是,在这则新闻的评论区里,大部分留言都是网友小时候捡到子弹的经历,说明以前捡到过子弹的人绝对不少。
甚至我都亲身经历过捡子弹事件。那时是初中,班上小伙说捡到3排废铁,这家伙把他捡的废铁拿出来时候,瞬间把见多识广的我吓个半死,这哪是废铁,明明就是三桥夹56式步机弹,每桥夹10发,一共30发。我慢慢拿过来仔细端详,好家伙还是未击发的,最后送到派出所处理了。
▲大概率是56半的桥夹
咱们说正经的,想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子弹被捡到,还要回到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
事实上,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兵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民兵人数众多、分布广、熟悉当地环境,经常配合八路军进行打援、破袭作战。抗日战争中,民兵参战29万次,歼敌10.6万。解放战争中,民兵进一步扩大,民兵人数达到550万,自卫队达数千万人,仅在三大战役中以民兵为主的支前力量就多达800多万人。
▲支前民兵推着小推车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没有取消民兵制度,新生的新中国不仅面临着美国的军事挑衅,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还时刻想着“反攻大陆”,所以民兵规模进一步扩大。
1958年中央军委开会决定“积极积蓄和壮大后备力量,贯彻执行把预备役和民兵合二为一,实现全民皆兵的方针”,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每个大队,每个商店,每个企业,只要是符合一定年龄的公民,就必须人人接受军事训练,人人都要学会使用枪械等轻武器。
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大办民兵师热潮,1958年8月,首钢的民兵组织率先打出“首都民兵师”的旗帜,全国各行各业都开始组建民兵师。
▲首都民兵师的女民兵
全国发展出5175个民兵师,44205个民兵团,民兵人数达到2.2亿,参加民兵的占到全国人口35%,除了老人和孩子,基本所有适龄人员都加入了民兵保家卫国。
1958年国庆阅兵,当首都民兵师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毛主席对参加国庆观礼的赫鲁晓夫说:我们有一亿多民兵,赫鲁晓夫听后震惊不已。实际上,一亿民兵的说法已经很谦虚了,全民皆兵一点都不夸张。
▲上海工厂民兵训练高射机枪
▲机关干部民兵
▲海岛女民兵
▲内蒙古女民兵
到了60、70年代,民兵武器有了质的改变,制式武器替代了老家伙式,甚至还有了火炮。
当时正在对苏备战,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是民兵的天然兵员,数量众多。在农闲时期,几乎所有青壮年都要参加民兵训练,一般来说大县有一个团,小县有一至二个营,乡有一个连,大队有一个排。
▲民兵在操作火箭弹发射架
农村枪支随处可见,社员下地干活都带着枪,在一些边境地区,民兵甚至可以发放武器弹药带回家中。
▲田间地头都摆着重机枪
▲民兵姑娘正在使用
美制M1卡宾枪
后来民兵武器逐渐制式化,开始配备53式步骑枪、56系列步枪、63步枪以及手榴弹,很多人捡到的子弹多为56式步机枪弹,就是这些武器使用的。
▲这种插着56弹匣的捷克式
轻机枪都是改膛枪
与农村民兵相比,城市民兵大多依托国营企业进行编制,由于国营厂的职工先天比农村的民兵组织起来更方便,文化水平、枪械保障、军事教育都比农村水平要高,因此正规化方面要强得多。
此外,城市民兵的装备也更加精良,有的大厂配备有步机枪、40火、迫击炮、无后座力炮等,基本是和现役部队一样的装备。
▲女民兵在练习使用
85加农炮打坦克
一些军工厂甚至直接从生产线上拿武器,不但能自行生产重机枪,还能自己“研制”新武器。
▲兵工厂自研的56半枪榴弹
改革开放后,国家将经济建设当做重中之重,民兵发现也迎来新时期。新时期民兵的建设目标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民兵的训练时间减少,将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全民皆兵的历史宣告结束,高科技现代战争需要一支有技术有知识的预备役后备力量。
▲新时代的民兵更加精锐
战斗力更强
目前我国预备役部队大多由退伍军人组成,还有登记服预备役的地方和军事专业技术对口人员组成,毕竟现代战争比人数更重要的因素是科技与军队素质,毕竟,知识与科学,是通往真理最近的道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