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汝坟》笔记 2024-07-29 18:45:39 汝坟遵彼汝坟(fén),伐其条枚(méi)。未见君子,惄(nì)如调(zhōu)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yì)。既见君子,不我遐(xiá)弃。鲂(fánɡ)鱼赪(chēng)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遵:循,沿。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土上高出的部分,水涯,大堤。条枚: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惄:饥,一说忧愁。调: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肄:树砍后再生的小枝。遐:远。鲂鱼:鳊鱼。赬:浅红色。毁:同“燬”。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孔:甚。迩: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漫话随思大时代,小人物。这里是周南的第二篇,从《关雎》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到这一篇的王室如毁,父母孔迩,可见整个的诗中之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种雍容和宽厚到了那种无奈和怨恨的状态,诗歌就是寓言啊,周南周南,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一种非常要紧的时候。或者说,这是在谈殷商末期之民的状态。这里展现了大时代与小人物放在一起,有一种冲击感。丈夫远征,服役。夫妻不能相见,妻子承担家务。妻子思念丈夫,担心丈夫。我们反过来想,妻子还能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做一些劳动,这样的一个安定的环境,却是丈夫这些出征的人用生命捍卫的。妻子的心态从思念到欢喜,又到埋怨。这就是很正常的心理,再离别,相见不知在何日!忠与孝不能两全,其实诗歌里的男子是没有选择权的。诗中的妻子在最大程度的争取,有一种试探在。其实反过来,君主听到了这样的一首诗,听到了人民的心声,他会怎么做?他会让民众陷入这样的一种困境中吗?公与私,这是如何处理呢?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是个别的现象。那么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国度战事可能很紧张,公共工程可能很多。那么我们就回到问题的根本,战争与劳役的频繁,是需要反思的。这个反思其实就是做与不做,多做与少做,到底以什么来评判呢?这就是在感受民意、民心,民情。这就是采诗的目的所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首诗里,有一些怨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里就体现了丈夫在事君与事父上的艰难选择。所以,这首诗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其一,诗之境遇中的人事,这个妻子的心理,丈夫的心理,女主人公的公公和婆婆的心理以及当时的国家状态;其二,是采诗官采诗之意以及君主观诗之感;三是孔子编辑诗歌之意;四是后人的解诗之意。上面或多或少谈了些。你看这个丈夫,他走之前,首先要“齐家”,那就是把家安顿好,安顿好父母,妻子和儿女。如果这个国家大乱了,亡了,还有这个小家吗?没有的,所以安顿好小家,必须有一个天下的关怀在,不能短视。这对夫妇的父母们是什么态度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们处在贫寒之中。可以想见,整个国家也在一种困顿之中。大量的劳动力没有致力于务农、搞生产,而是战争,在搞消耗,此消彼长,状态会越来越差。这是这首诗的一个态势。如果想到孔子的编诗之意,孔子的标准是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思无邪。大概这三个标准。其实这就是修身的方向。我们可以从修身这个角度看这首诗歌——伐木,它对应的就是女子的思念,有爱情,有情欲,很炙热,很热烈。其实劳作,可能并不是因为生存的缘故,还有可能是让思念平静下来。那么这是不是就是修身呢?遵彼汝坟,我们看这个“遵”字,是沿着,顺着之意。可以说女子的思念,也是自然而然地生发的。是天命之谓性的生成。这里我们想到的是喜怒哀乐之发的状态,如何发而皆中节呢?汝坟,汝河的堤坝,这个堤坝看似是挡着了汝河,其实是护着周边的生活的人。所以呢,这叫“约之以礼”,但是呢,堤坝上的“条枚”如果长的多了,那是会破坏堤坝的结构的,那么砍伐不仅仅是女子在砍柴,还有一层目的是维护好这个堤坝,这也是修身之意。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天下平,国治,家齐,身修,这是一个个恰好合度的状态,但是呢,我们总会处在过与不及的两端,我们向着中正的方向,这就是修身。我们看到——遵彼汝坟、伐其条枚,伐其条肄(yì),这个妻子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隐喻着其丈夫所做的事情呢?其丈夫及其丈夫的袍泽,是不是也在构建着这样的一个堤坝呢?而条枚,条肄,这些也是这些男子们需要处理好的家事呢,往往在处理这些事情上,要有所割舍。从这个层面看,这首诗丈夫和妻子,其实都是在做顺道,守护的事情,是同道。所以汝坟这首诗是否也蕴含着夫妻之道呢?夫妇之道,及其至也,达于天地。可以说《关雎》是夫妻之道的开端,而《汝坟》则是夫妻之道的延展,需要处理很多不断生出来的困境,不断地在过与不及之间,共同扶持,走向中和之道。所以这里提供了两个方法——遵和伐,一刚一柔,一阴一阳之谓道。鲂(fánɡ)鱼赪(chēng)尾,王室如毁——这是大公,是这个国家的夫妇都要面对的问题;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是小公,是夫妇共同面对的问题,甚至也是天下的夫妇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是公共之私。公与私之间的抉择,正是修身、正心、诚意之事,正是修道之谓教之行,在这个矛盾的张力中,君子上达,明明德、亲民为公而止于至善,这是中和平正之道。 赞 (0) 相关推荐 《诗经》之10·国风·周南·《汝坟》篇 原文: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汝坟>是歌颂汝州风土人情最早的一首诗.该诗写一位妇女 ... 《诗经》第十篇 汝坟 这是一首思夫的诗.周南汝水地区一个被朝廷拉去服役的男子,后逃难归来.这首诗是妻子在汝水旁砍柴时思念他所吟唱的.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 ... 周南汝坟注译 周南汝坟注译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注释: 遵:遵循,沿着. 坟:堤岸. 条枚:树枝. 惄:心中 ... 《卑鄙的圣人曹操》笔记 0.6282021.06.04 15:13:02字数 1,887阅读 65 1.凛冽狂暴的西北风卷着冰凉透骨的雪花没完没了地刮着,把这天下第一的大都市吹拂得黯然萧索. 2.他听到外面呼啸的风吼,越发感 ... 他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是卑鄙的圣人!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 只有曹操大不同! 曹操的计谋, 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 找不着北 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 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 体恤众生的圣人: 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 ... 稻农 | 曹操 : 对酒当歌(读书笔记) 曹操 : 对酒当歌 文 / 稻农 (安徽池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 ... 唯一的圣人皇帝,老婆出轨也不生气,随手写的笔记如今卖了3亿本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在追求一种理想的君主,那就是"哲学家与皇帝"相结合的君主.庄子认为,最理想的君主应该是"内圣外王".所谓内圣就是"格物.致知.诚 ...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道德经》第22章笔记 第二十二章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 稻农 | 醉中圣人 (读史笔记) 徐邈:醉中圣人 文 / 稻农 (安徽池州) 高阳公子中圣人, 梦死醉生五粮醇. 可笑先主禁酒令: 金风玉露即行春. 昔年,读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 关于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军师联盟》也许没有读透 | 观剧笔记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有一个情节,曹操对其子曹丕说起用人时提到,乱世用人唯才不唯德. 不得不说,该剧把才.德对立,认为曹操任才不任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就是曹操的"求才三 ... 圣人之路——《道德经》读书笔记(16.7)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可以成就一个"王者",这已经是凡人的顶级目标了. 但是,王者依旧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因为,王者是属于一个时代 ... 《道德经》读书笔记(12.3)——从聲人到圣人 是以聲人之治: [从聲人到圣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一部分劳心者依靠"语言",通过"声音"去指导别人做事,或者表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79-81章(完结) 圣人不积 大道无心 [79章:大道无心]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笔记: 调节大怨,必然留有余怨,因为是强和,怎么可以算作善呢?与人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