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
变前启后的大家
毫无疑问,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这座山峰上,有一家人贡献极大,那就是马家。从北宋时期祖上的马贲,到南宋的马麟,马家一门五代共七人均擅长绘画,并大多供奉宫廷。
马麟的父亲马远,是家族的巅峰,他不仅交得一手际,更是画得一手好画。在仕途上,皇帝与他一同作画,皇后为他的作品题字,大臣被赏赐他的作品作为嘉奖...;在绘画上,他一改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在取景上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来表现更为广大的空间,开启了全新的绘画方式。
江亭望雁图 马远
虽是如此,但古籍中关于马远生平的记录并不算多,我们甚至连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都不清楚,史学家只能推断他大约生活在 1140 至 1225 年间。
在这 85 年间,马远完成了许多经典作品,其中就包括那幅被大家熟知的《水图》。
艺术史上与“水”相关的作品并不少见,它如此频繁地成为描绘对象,或许是源于水自身所蕴含的力量性与神秘感,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 Jules Michelet )所说:
水,真是出奇的、不可思议的仙女!用极少就创造一切,用极少就摧毁一切。水是巨大的能量,又具有极大的弹性,能千变万化,随物赋形,能发展、渗透、反映、改变大自然。
世界范围內最知名的关于“水”的作品,应该是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神奈川冲浪里》,但马远却先于他 700 多年对水的平静与汹涌做了 12 种细致分析。
无名
洞庭风细
层波叠浪
寒塘清浅
长江万顷
黄河逆流
秋水回波
云生沧海
湖光潋滟
云舒浪卷
晓日烘山
细浪漂漂
这 12 段作品,专门画水,除个别有极少岩岸外,其他没有任何别的景色,完全是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马远对水的观察细致入微,在那个时代所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令人惊叹。
《水图》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的都有一个形象的四字题名。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仿佛觉得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湖光潋滟”则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地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不染上红色,也可以感到阳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潋滟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图名及书写均出自南宋杨皇后之手,这种待遇在以往的朝代并不多见,但在马远这里,却并不少见。
华灯侍宴图 马远
在一次皇帝举办的“宴会”上,马远与儿子马麟应邀参加,当然主要任务是用画笔记录。事后马远完成了《华灯侍宴图》,本来一片欢腾的宴会景象,却被画成了空山暮景。不过学识与审美极佳的杨皇后看懂了这幅画,照旧题了诗。
细细看来,马远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以俯视的角度画华灯初上时的酒宴情景,但他的兴趣并不是放在殿内宴席与宾客的活动上, 他的独特构思在于成功表现外部环境上。
《华灯侍宴图》中摇曳的树
《华灯侍宴图》中的马远父子
马远虽然没有让饮宴的帝王直接出现画面上,但却将一切暗含其中。远处的大面积留白、安静的山林与房前的树木形成强烈对比,那几棵姿态横生的树恰似宫殿内乐舞的宫女摇曳着身姿,一片欢腾。
当然,以马远的聪明才智是不会忘记将自己画入其中的,最下三人中的右两位即为马远父子。
踏歌图 马远
马远虽身在宫廷,但也画过“农乐”题材的画——《踏歌图》,当然这更是一幅通过表现农民的欢乐节庆来传达政治主题的山水人物佳作,当然也少不了题诗,不过这次是皇帝亲题。
此幅画的最上部是远景奇峰,仿佛几把利剑直插天空,身为南宋画师的他用“斧劈皴”画北方的山川,以此象征着国力强盛;中部在林中若隐若现的楼阁是帝王都城的景色,象征帝王或皇权;最下部的妇人、孩童与四位农民则代表着百姓安居乐业。
《踏歌图》中的山川
《踏歌图》中的妇人、孩童
《踏歌图》中的四位农民
更重要的是,马远将“踏歌”这种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现的淋漓极致。
在民间,踏歌广泛流行,人们会在丰收的时节一边歌唱,一边用脚踏地打着节拍“跳舞”。《踏歌图》中田埂上的 4 位老农带着几分醉意脚踏节奏,手舞足蹈,举止生动。虽然几个人物在图中所占的位置很小,但却极为引人注目,不得不说马远在构图上是多么独具匠心。
下面是根据马远的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动图,你可以体验一下。
《踏歌图》动图
在马远的作品中,除了《水图》,最具风格特征的当属《寒江独钓图》。
这幅画中只有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
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渺远的意境和想象余地跃然纸上。
《寒江独钓图》
《寒江独钓图》局部
在《寒江独钓图》中,画面的简化开始出现,大道至简占据主导。
马远因为放弃全景构图、描绘一角之景而被称为“马一角”,与“夏半边”的夏圭齐名。
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边角”画家为何如此重要?
是因为他的开创——中国山水画到北宋,无论是技法、观念,还是意境的营造,都已相当成熟完善,甚至难以逾越。而南宋与北宋的区别,不仅是构图上从大山大水的“全景式”变成“边角之景”,笔法也从描摹物象转为“抒情”意趣,这为元代的笔墨意趣埋下了伏笔。
马远,可谓是变前启后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