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警惕孩子“补偿心理”下产生的良好行为

要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这是来自于百度百科的名词解释。

我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肯定要面临一个个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肯定要解决。但不幸的是,我们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小,无关紧要,即使没解决也无所谓。但是有的问题很重要,如果不能解决,将会对我们产生严重的影响。

比如说儿童早期的依恋期,如果孩子没有没有跟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他们就会对这个世界缺乏认同感,容易冷漠、焦虑,不善于与人交流。

那怎么办?为了保证人的心理健康,于是补偿心理就出现了。补偿心理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我欺骗,欺骗自己好像问题解决了,从而让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当然这种“解决”是虚假的,是不能经得起现实考验的。

比如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就特别爱调皮捣蛋,甚至在学校里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为啥?因为他们也想优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学习成绩确实不理想,这就打击了他们自信心。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继续保持自信,他们就转而从其他方面获得优越感。于是他们就学会了在学校里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别人害怕。让人害怕不就显得自己厉害了?于是他们就从中获得了优越感,继续维持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补偿心理。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从别的方面营造了虚假强大的假象,好像自己战胜了它们一样。

但是因为这种补偿心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句话说,问题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而且只会变得更加猛烈。你今天逃避学习,明天逃避学习,当高考时,你肯定就傻眼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补偿心理很普遍。甚至很多孩子看似优秀的表现,其实都是补偿心理作用的结果。

比如说,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会发现这两个孩子性格行为上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老大比较毛躁的话,老二就会相对沉稳;如果老大学习比较差的话,老二学习就会比较好;老大如果比较邋遢的话,老二就会相对整洁……

为什么老大老二之间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呢?并不是老二真的比老大沉稳、聪明、整洁,只不过他们现实中往往是无法战胜老大的,老大因为先天发育的优势,在各个方面都会比老二强。那老二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保持自己的自信,他们就需要跟老大差异化,挑老大的薄弱环节下手,以此显得自己比老大强。这就是补偿心理作用的结果。

那有的父母可能就会说了,这不挺好的吗?孩子表现优秀有啥不好的呢?

这里的好还是不好,需要结合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征来说。

如果说孩子本身性格就比较毛躁,只不过为了获得父母认可,为战胜老大而刻意的假装自己很沉稳,那么孩子的本性就会受到压抑。这种压抑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影响,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就会感觉到行为和内在的分离,他们就会觉得很痛苦。

当然,如果补偿行为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话,那么孩子遵从自己内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补偿行为是一些非常关键的行为,比如说跟别人交流沟通的行为模式,那么孩子改变就比较难了。

因为这样的补偿行为是他们从小就在使用的,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如果说他们要抛弃,遵从自己内心的话,就等于要从无到有完全重建,相应的一些行为模式也需要改变,这个过程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好比你建房子。原本好像建得很好,快要完工了,但是突然发现有一个地基没打好。如果不改,将来房子就可能会倒塌。但是如果要改,就差不多相当于重建,你说咋办?到底要不要改?

父母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刻意地改变孩子。不要觉得什么是好的,所以就去刻意地要求孩子去做,否则既难为了孩子,父母教育起来也很困难。

孩子是鸭子,就应该让他干鸭子的活,不要看着天鹅到天上飞好像很牛逼,就逼着孩子去学天鹅;孩子是老鼠,你就应该让他干老鼠的活,不要看着鸭子的活很轻松,就让他去学鸭子……根据孩子的天赋来教育,才能最大地发挥孩子的优势,孩子轻松,父母也轻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