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医院编内编外同工同酬落地 梦想不会去编制的人或该醒醒了

编制内外的区别,有人戏称,看看鬼子和皇协军的区别就知道了,后者就是炮灰团,吃苦受累冲锋陷阵吃不好穿不好,还得伺候鬼子。这句玩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编制内外两重天是事实。

随着编制外人员日益成为公立医院的主力,公立医院悄然间要变天了。虽然去编制尚未能落实到位,但在强烈呼吁之下,编制内外同工同酬正在走进现实。刚过去的10月10日,是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发工资的日子,不少编制外医护猛然发现这个月的工资多了2千~3千元,期盼已久的同岗同酬正式拉开了大幕。

疫情之下业务量骤减 这家医院逆势开始改革
▲▲▲

今年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统筹考虑编制内外护士薪酬待遇,实现护士同岗同绩同酬”后,广东省的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率先将同岗同薪政策落地。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建院已经69年,但始终坚持技术好、服务好、费用低的初衷。2019年该院人均住院费用仅为7700多元,在市属医院中最低,甚至比很多镇街医院都要低。

该院主营儿科和产科,儿科体量大,社会效益好。今年受疫情影响,儿科诊疗量大幅下降。儿科ICU主任周新龙称,医院和医护人员都承受了空前的压力。即便如此,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从来没有退缩,无论是疫情防控的一线,还是日常诊疗,仍旧兢兢业业,越是关键时刻,越有担当。

自古改革都不是易事,况且在疫情影响收入骤减的当下。这家医院之所以能够逆势改革成功,离不开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参与者——曾经的东莞市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袁薇。

薪酬改革既是主动所为 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为
▲▲▲

医护人员的无畏付出,袁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前就是坚定的改革派的袁薇,走马上任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后,推动薪酬制度改革的决心愈加坚定。

其实,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薪酬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据了解,该院现有在职职工1606人,有编制的只有310人,剩下1296人全部没有编制。在编与编外员工在薪酬待遇的区别差距很大,干同样的活,编外人员的收入却比在编人员少20%,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钱。

少的是钱,伤的是心。袁薇表示,编外医护人员是医院的主力军,他们在医院里经常熬夜上班,还要养家糊口,生活开支很大,正是最需要用钱的时候。

当薪酬改革方案第一稿放到了医院领导班子会议上展示讨论时,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院。小儿消化专科学科带头人黎小秀表示,那段时间,大家都特别高兴,觉得这就是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对医院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薪酬改革几经磨难 兜兜转转终落地
▲▲▲

薪酬改革从最初的草案,到最终落地实施,中间也经历了一番磨难,几次推倒重来,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袁薇称,“好几次我们自己都不满意,既然改,那就改彻底,改得更合理些。”

9月底,薪酬改革方案终于定型,启动在即。10月8日,国庆中秋假期尚未结束,袁薇就召集医院领导班子的所有成员赶回医院,再次对薪酬改革方案进行了仔细推敲,完善了个别细节。

10月10日是该院发工资的日子,不少医护人员发现,与过去相比,这个月的工资多了2000到3000元,医护人员期盼已久的同岗同酬正式开始了。黎小秀所在的小儿消化专科,编外人员的工资平均多了3000元。她表示,医护人员平时很忙,中午都很难休息,薪酬改革后收入增加,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疫情的考验下,在业务量一度下滑之际,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逆流而上开展薪酬改革,魄力之大,超乎想象。然而,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薪酬改革,仍留有一个“尾巴”,是在编与编外人员的住房公积金尚未最后统一。袁薇表示,今年错过了住房公积金的调整期,只能等待来年。

随着东莞市妇幼保健薪酬改革的效应被放大后,东莞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也将走上这条路。

同工同酬只是开始 编制终将被架空退出历史舞台
▲▲▲

挤进编制内,吃上皇粮,自古就是无数中国人的奋斗目标,甚至大家开玩笑唐僧取经也是为了解决编制问题,如果不能取回真经,唐僧就只能是个“妖见妖爱”同时还毛本事没有的普通和尚。

可是时代在变迁,编制的意义也在变化。编制之所以被很多人看重,是因为附着编制上的福利,同工不同酬就是原因之一。随着编制内外同工同酬,附着在编制上的福利被一点点剥离,编制也将被架空失去原有意义,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公立医院发展加快,大部分医院的编制难以满足需要,尤其护理、医技、行政、辅助等岗位非编人员已占大半,甚至部分医生也是编外人员。同时,受编制数量的限制,医院无法给予优秀人才更高的待遇和更大的发展平台,再加上财政补助也无法一再增加,编制似乎成了一块“绊脚石”,去编已经箭在弦上。

一些大牛专家也开始向编制开炮,认为编制影响了医疗界人才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医改进度。知名心脏专家胡大一教授曾表示,医改要想走出困境,政府一方面应该取消编制,同步配套简化医生多点执业的机制,支持医生多点执业,让医生回归符合行业规律的自由职业,如很多牙医诊所。

而原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巡视员廖新波也认为,取消编制可以促进医生流动,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编制人为地造成了医院的职工同工不同酬,造成了待遇的不公平,成了医生们的枷锁。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进入决战期,取消编制是大势所趋。梦想不会去编制的人或该醒醒了!

其实,无论政策怎么变,对于个人,做好自己,优化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就会无所畏惧!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