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讽得子

宋代段子:算命是很久就存在的行业,从远古来说,那些能够沟通天地的巫师有预测的能力,而且这些人是为王服务的;随着历史进程,术士的地位逐渐降低,人员鱼龙混杂,但《夷坚志》记载的术士们通常是有能力有水平的。

【原文】

下邳朱讽,往京师赴省试。至宋城,逢日者占轨革影,邀而卜之,遇《益》之《姤》,其像画一猴子,上有望字,一人衣紫腰金,执笏若进揖状,妇人以箕盛婴儿于前。日者曰:“君此行必登科,他日仕宦亦显,但捧箕馈子事为不可晓。”遂别去。
到京入试之次日,二仆絜笥送至贡闱而反,行穿曲巷,闻儿在地上啼,视之,见故帛裹一初生婴孩,因相谓曰:“是必人家非正所出〖“是必人家偏房所生,主母不容而弃之者”〗。吾主公未有子,不妨收养之。”乃抱归邸舍。适邸妇有乳,倩使哺育。
迨暮朱来,仆迎以告,朱大喜,雇乳母,与之还家,询所弃处,正名簸箕巷。朱果擢第,名此子曰省郎。朱终身无子,遂为嗣。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何丞相||鱼肉道人-上||茅山道人2||蓑衣先生||侯郎中||潘见鬼理冥||黄山人

【白话语音文字版】

下邳(现徐州睢宁县)人朱讽去京师(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参加省试。走到宋城县(现河南商丘睢阳区)的时候,他碰到一个日者(术士)在用轨革卦影给人算命。
他请术士占卜一番,得到“《益》之《姤》”(都是周易卦名),卦影的像画的是一只猴子,上面写了个“望”字;还有一个人身穿紫袍腰挎金带,手执笏板,在进前作揖;另有一妇人用簸箕盛着一个婴儿站在前面。术士说:“您此行必定会登科,未来的官场之路也通达显耀,只是这女人捧着簸箕送孩子一事,我不知道何意。”就这样,朱讽告别而去。
到了京城参考,在朱讽入试的第二天,他两个仆人拿着竹笥把饭送到贡院考场后返回旅店,他们走的是一条曲折的巷子,走着走着,忽然听到地上有婴儿的哭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旧布包裹的一个初生婴孩,两人商量说:“这肯定是哪家仆妾生的孩子(另一版本:“这一定是人家偏房所生的孩子,不被主母所容,最后扔掉的。”)。咱家主人还没有孩子,不妨把小孩收养了。”于是两个仆人抱着孩子回了旅店,旅店里正好有个妇女在哺乳期,仆人们就麻烦妇人帮着哺育。
等到黄昏时分,朱讽从考场回来,仆人们迎上去把捡孩子的事情报告了,朱讽大喜,当即雇了这个乳母,带她回老家。询问孩子被遗弃的地方,名字正叫“簸箕巷”。结果朱讽进士及第,他给这孩子起名为“省郎”。朱讽终身无子,后来就让这捡来的“省郎”做了自己的后嗣。
【祥宏点评】:故事说了一个定数;笥,用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邳,据说这是夏商时期已经存在的古国,具体地点在江苏省邳州市一带;轨革卦影,《夷坚志》多次记载的算命术,宋代非常流行,据说创始人名叫费孝先,东晋的《搜神记》已经记录此人。它是采用《易经》原理算出来的卦,既有文字又有图像,《益》、《姤》都是周易的卦名,分别为第四十二和四十四卦。从结果看,此卦很准;身穿紫袍腰挎金带,至少三品以上的高官;乡试和省试,都是连考三天,故事发生在朱讽考试的第二天。看来贡院不提供饮食,参试的考生需要有人送饭;那被遗弃的小孩,虽然生遭不幸,但他遇到朱讽,有了不错的前程,两人有缘,互相成就,一个白得一子,一个有所依托,都有福报,孩子刚刚出生,就有乳母喂养;省郎的“省”,指的是参加省试时得到的孩子。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8-《夷坚志》,宋代术士大全)

(0)

相关推荐

  • 闲玩易经3:辟邪和夫子之失

    第467篇原创,本文约2208字,阅读需要5min 01 清代的笔记小说里记载了这么个故事: 有个书生平时不信旁门左道,看到有人装神弄鬼就面斥之.有一天当面侮辱了一个会旁门左道的术士,古代的读书人身份 ...

  • 为什么越不舍得花钱的人越穷?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张图,深有感触.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因为不舍得花钱,所以处处省钱,到最后反而造成了浪费. 结果,花的钱越来越多,陷入了死循环,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穷. 图片蕴含了一个扎心的真相: ...

  • 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重点词汇“蹙”的用法;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四十千》

    [第一部分] [每日考点,小小拓展]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重点词汇"蹙"的用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文中的重点词汇"蹙"的用法 蹙 例1:狐乃蹙怖(cù  bù ...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杨五郎鬼,燕仆曹一,周十翁墓

    杨五郎鬼 鄱阳和风乡杨五郎家,自打庆元二年十月以后,每天半夜都会传来不断的敲门声.仆人婢女出去看,却没有人.这样过了几个月.第二年二月间,杨五郎听的多了,已经不像当初那么害怕,就从门缝往外看.只见一个 ...

  • 聊斋志异《吕无病》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吕无病>原文洛阳孙公子名麒,娶蒋太守女,甚相得.二十夭殂,悲不自胜.离家,居山中别业.适阴雨昼卧,室无人,忽见复室帘下,露妇人足,疑而问之.有女子褰帘入,年约十八九,衣服朴洁,而 ...

  • 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存在漏洞,如果细想一下,它是违背常理的

    历史故事总是充满了趣味和哲理,但历史发生在很久以前,无人能亲自证明一切,只能以史料作为借鉴.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一个"陶朱公救子"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曲折令人回味无 ...

  • 朱自清之子朱迈先:为什么被以“匪特”罪处死?看完你就明白了

    朱自清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29年11月26日,朱自清的原配夫人武仲谦病逝于扬州,留下三子三女.最大的儿子叫朱迈先,小名九儿.阿九. 朱迈先生于1918年9月.那时,朱自清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实足年龄 ...

  • 黄自元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 ...

  • 《朱子家训》为朱熹撰著专名

    现今流传有两部被称为<朱子家训>的作品,一为宋代大儒朱熹所撰,二为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所撰.朱熹撰著原名<家训>,载于朱氏宗谱,因朱熹的尊称而得名<朱子家训>或&l ...

  • 名家之师张伯英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号少圃,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有远山楼.小来禽馆.张伯英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鉴赏家.碑帖研究学者.诗人.政治家,他不仅 ...

  •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 ...

  • 黄自元《朱子治家格言》浑厚端庄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楷书第一大家,被认为是馆阁体的典型.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摹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 ...

  • 国学经典《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及译文!处世治家必读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