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算命是很久就存在的行业,从远古来说,那些能够沟通天地的巫师有预测的能力,而且这些人是为王服务的;随着历史进程,术士的地位逐渐降低,人员鱼龙混杂,但《夷坚志》记载的术士们通常是有能力有水平的。
【原文】
下邳朱讽,往京师赴省试。至宋城,逢日者占轨革影,邀而卜之,遇《益》之《姤》,其像画一猴子,上有望字,一人衣紫腰金,执笏若进揖状,妇人以箕盛婴儿于前。日者曰:“君此行必登科,他日仕宦亦显,但捧箕馈子事为不可晓。”遂别去。到京入试之次日,二仆絜笥送至贡闱而反,行穿曲巷,闻儿在地上啼,视之,见故帛裹一初生婴孩,因相谓曰:“是必人家非正所出〖“是必人家偏房所生,主母不容而弃之者”〗。吾主公未有子,不妨收养之。”乃抱归邸舍。适邸妇有乳,倩使哺育。迨暮朱来,仆迎以告,朱大喜,雇乳母,与之还家,询所弃处,正名簸箕巷。朱果擢第,名此子曰省郎。朱终身无子,遂为嗣。
【白话语音文字版】
下邳(现徐州睢宁县)人朱讽去京师(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参加省试。走到宋城县(现河南商丘睢阳区)的时候,他碰到一个日者(术士)在用轨革卦影给人算命。他请术士占卜一番,得到“《益》之《姤》”(都是周易卦名),卦影的像画的是一只猴子,上面写了个“望”字;还有一个人身穿紫袍腰挎金带,手执笏板,在进前作揖;另有一妇人用簸箕盛着一个婴儿站在前面。术士说:“您此行必定会登科,未来的官场之路也通达显耀,只是这女人捧着簸箕送孩子一事,我不知道何意。”就这样,朱讽告别而去。到了京城参考,在朱讽入试的第二天,他两个仆人拿着竹笥把饭送到贡院考场后返回旅店,他们走的是一条曲折的巷子,走着走着,忽然听到地上有婴儿的哭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旧布包裹的一个初生婴孩,两人商量说:“这肯定是哪家仆妾生的孩子(另一版本:“这一定是人家偏房所生的孩子,不被主母所容,最后扔掉的。”)。咱家主人还没有孩子,不妨把小孩收养了。”于是两个仆人抱着孩子回了旅店,旅店里正好有个妇女在哺乳期,仆人们就麻烦妇人帮着哺育。等到黄昏时分,朱讽从考场回来,仆人们迎上去把捡孩子的事情报告了,朱讽大喜,当即雇了这个乳母,带她回老家。询问孩子被遗弃的地方,名字正叫“簸箕巷”。结果朱讽进士及第,他给这孩子起名为“省郎”。朱讽终身无子,后来就让这捡来的“省郎”做了自己的后嗣。【祥宏点评】:故事说了一个定数;笥,用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邳,据说这是夏商时期已经存在的古国,具体地点在江苏省邳州市一带;轨革卦影,《夷坚志》多次记载的算命术,宋代非常流行,据说创始人名叫费孝先,东晋的《搜神记》已经记录此人。它是采用《易经》原理算出来的卦,既有文字又有图像,《益》、《姤》都是周易的卦名,分别为第四十二和四十四卦。从结果看,此卦很准;身穿紫袍腰挎金带,至少三品以上的高官;乡试和省试,都是连考三天,故事发生在朱讽考试的第二天。看来贡院不提供饮食,参试的考生需要有人送饭;那被遗弃的小孩,虽然生遭不幸,但他遇到朱讽,有了不错的前程,两人有缘,互相成就,一个白得一子,一个有所依托,都有福报,孩子刚刚出生,就有乳母喂养;省郎的“省”,指的是参加省试时得到的孩子。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8-《夷坚志》,宋代术士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