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先生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
王芗斋先生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大成拳之所以把桩功放在首位,就是因为站桩能获取技击所需要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站技击桩,则可达到培养锻炼“内劲”之目的。
技击桩的重要桩法是矛盾桩。其桩式为下肢丁八步;身体重心前三后七,前臂屈肘约120~135度。后臂屈肘约95度,下肢的髋屈与膝屈角度大约为150~170度。此状态基本符合等张收缩的原则,符合大成拳肩撑肘横,或外撑内抱的要领。这样,易于放松身体,易于产生沉重整体之感,易于体认“肌松力棚”的内劲效应。其它桩式虽不同矛盾桩,但其屈臂、屈髋、屈膝的角度都是以钝角支撑的。对下肢而言,当屈髋、屈膝在80度左右时肌力较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常通过高级矛盾桩与裹跨步得以强化。
技击桩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的桩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就要选择相应的技击桩。当有了一定的矛盾桩基础后,就可进行其它技击桩法的练习。下面各桩均以右式为例,左式练法与此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1、抓球桩
姿势:在矛盾桩基础上,两手内旋,变掌心向下,手指弯曲,胯部松沉,微向后拉,两手如抓起两个大铁球。此桩既能产生大成拳的整体力,又能获得大成拳中的抓、拉、拿、捋、拧、带等手上功夫(图1)。
意感调整:设想两手各抓一个大铁球,每个指缝间又夹一个小铁球,大小铁球一会儿合成一体,一会儿又分开,我稍有意念,则可把铁球向左或向右甩得很远;也可设想我双手扶按在远处的一座高山上,稍有意念,可把此山按入地下,或将其推倒。
2、虎抱头桩
姿势:下肢与矛盾桩相同,腹部微收,两臂抬起,手握空拳,左拳在前,与眼同高,距头部约一尺二寸,右拳在后,位于鼻子稍下方,两眼目视前方。此桩易锻炼炮拳的进击能力和防守能力,对培养临战意识及周身扑打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图2)。
意念活动:设想远处有一棵大树,意欲把大树一拳击倒;或可设想有一壮汉向我击来,我则以虎抱头桩式进行挡、拨、拦的假想,同时伺机向其进攻,意欲一拳将其击毙。
3、大步桩
姿势:站成左式大丁八步,两脚距离约三步,臀部后坐,两腿下蹲,两手抬起,略高于胸。手心斜向前,左手在前,与左脚相齐,右手在后,前后相距约一手,横向距离约一头,肩松肘横,两手如推一物。此桩功对于锻炼大成拳的发放力、斜面力、横力与弹力均有较好的作用(图3)。
意感活动:设想自己如捕鼠之猫,将窜而未动,欲捕而待机,也可设想我面对强敌,扑之即倒;或可做各种自卫反击的准备,以不变应万变,与敌作殊死周旋。
4、伏虎桩
姿势:站成左式大丁八步,两脚距离约四足,两腿下蹲,腰往后拉,头正项竖,上身挺直略向前倾,两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相距约有一手,两肘外撑,两掌内斜相对,两手十指斜向下方,手指微曲,如掐虎颈,自身如坐虎背之上。此桩对增长下肢力量见效快,有助于培养大成拳的磁力、惰性力、定中力、惊力等(图4)。
意感活动:设想两手如挂空中,两腿两足欲把地球撕裂的同时,又不要使之分裂,正是欲合不能,欲开还休;或设想两腿如插入虎身,虎狂吼不已,亦无能为力。
5、降龙桩
姿势:两脚前后尽量大步分开成左弓步,前脚掌向外转,脚跟向里,后脚伸直,脚跟不要离开地面。右手横掌向前推,略高于头,掌心向外;左手置于胯部左上侧,掌心向后。双肘略弯曲,上身前俯,腰及颈项向右后扭转,两眼怒视后方。此桩对增强大成拳的内气、内劲、力度、四肢力量、磁力、鞭力等有特殊作用(图5)。
意感活动:设想我两臂有擎天托地之势,而心静如同止水,周身如同坐禅一般。
6、高级矛盾桩
姿势:在初级矛盾桩的基础上,前脚稍向前移动三寸距离,两腿尽量弯曲,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两手可调至为以下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1、前手不变,后手掌心向下;2、后手不变,前手掌心向下;3、两掌心均向下。两脚跟离地,仅以两脚掌着地进行练功。若有不适之感,可使脚掌蹋实着地(图6)。
意感活动:在如此站桩过程中,两眼凝视前方,含歹毒之光。要更加体会周身的松沉浑厚之存在,尤其是上肢的内劲存在与变化,可假想我周围有巨蟒猛兽向我袭来,我欲与之对搏;也可假想我如上弦之箭,发之即出。
对于站桩的中高级练法,必须在有相当功力的基础后方可进行,否则将适得其反。尤其是对初练站桩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更不可试行。正是由于这两种练法不易掌握,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一般都处于初级的阶段。但只要习者能持之以恒,掌握这些高级练法是完全可能的。
第一部分 技击桩
技击桩有很多种,为方便研习,我们将其归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基本桩,如浑元桩、矛盾桩、托婴桩、降龙桩、伏虎桩、独立桩,这是大成拳入门常练的六个桩法。第二类为应用桩,如撑按桩、托天桩、小天星桩等;这是供个性不同、喜好各异的习者选择研习的各种桩法,有的适用于某种拳技,有的适用于推手,习者只需重点择修一二,对其他桩法略有涉及即可,贪多反而有碍练功进境。以上两类,构成了各具功用、多而不乱的技击桩家族。
为了不与同类著述重复,以下基本桩方面略去矛盾桩、托婴桩、降龙桩、伏虎桩,独立桩的练法,仅对浑元桩做一个人视角的陈述,应用桩方面则就撑按桩、托天桩、小天星桩等加以分述,有待名家指正。
一、浑元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练好浑元桩,再操其他桩法便有水到渠成之易。由前而知,大成拳只有一个力源,即整体力又名浑元力,相应也只有一个基本桩,即求得浑元力的浑元桩。将此桩稍加变动,重点突出浑元力之开合、托按等,就派生出一系列技击桩。故浑元桩为诸桩之首,大成拳之源。
1 述要
头部:头为中枢神经之所,头部歪斜俯仰必导致身体失正,进而思维难以调控全身。应头直目正,目观云舒,耳听静极,自然心平如镜。齿为骨梢,口部微闭,上下齿间似轻轻咬合薄层金属片,以利骨质坚固。顶上如有线系,一身之重量悬于一发,意在使头部转动灵活。额角含前探之意,不许露出形,意在为前跃出击悄然蓄势。舌贴上腭,利于津液分泌。
肩部:肩有沉、靠、撑三诀。肩上端斜方肌和三角肌连接处,宜松沉,放长连接躯干和双臂的筋络,使肩部有一凹坑。这样有利于身上气血、意力顺畅达至上肢梢端。肩胛骨有靠力,向后突出,若猫、虎伏地时肩拱起状,设使有人击之有震磕的感觉。这是为了增加肩部前后的活动量,使发力更见雄劲。两肩横向撑开,以此强化桩架的开合之力(图1)。
肘部:肘有撑、坠之意,呈45度对地面,内角呈括号状撑起,肘尖斜向下方。
腕部:手腕形曲力直,拇指根处上挑,带动腕部两侧之筋绷紧,腕骨内角呈触球体之弧状,蓄有撑抱的暗劲。
掌指:掌心内吸、含空,十指尽量撑开,不失弹性,指缝如夹铅笔,意力不宜过重。
胸部:此部位里收、含虚,试发一声能引起胸腔共鸣为佳。肺脏下端的横隔肌随吸气下降,呼气回升,以此增加肺活量。
背部:背肌呈横向、竖向拉开,为十字相拔,成“空胸紧背”之态,张力布满背肌,但不可窝腰驼背,脊柱凹处被肌群横开拉平;随功力渐深而脊柱微微绷向拱起,脊柱骨节之间富有特性。谚云:“练得身体背锅似,打遍天下不费难。”
腹部:腹内充实,吸气微鼓,呼气复原,呈松圆之态,按之如球,功深则不惧拳脚击打,并且伴有微热感,但与“内气”无关。
胯部:大腿骨上端紧接骨盆,收紧双胯外侧肌肉及臀肌,使胯两侧各现浅坑,术语谓之“吸胯”。这样能使躯干与下肢浑然连接为一体。
裆部:肛肌微存提、缩之意,术语谓之“似尿非尿”,腿根里侧,腹股沟若夹一根铅笔,托住小腹。
臀部:立体直线以臀部不逾脚后跟为准,有“臀垂身正”之谚。
膝部:双膝微屈,近似于直立,以不失弹性为要,膑骨上提,胫骨上端前顶,令膝部附近的肌肉结缔组织产生张力,有提膝前纵之意。
足:脚跟微起,脚掌如踩弹簧,十趾略分,有扣地生根之意,足心含空,涌泉穴内吸,双脚宽与肩齐,含外扒之力,扒中有合。
2 桩法要则
整个桩法呈现出梢节紧、中节松、根节固的原则,梢节指的是指尖至手腕的部位,中节指的是两手腕至两脚腕的身体部分,根节是指两脚。
每次站浑元桩练功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小时,若桩法不走形,体力上允许,练功时间达到两个半到三小时为最好。
单次练功的不同时间段以及练功总积累的各个阶段,站桩者都会出现不同的功效反应,如轻松感、发热感、热胀感、悬浮感、牵拉感、沉实感等等,但种种感觉都是不期然而然,莫知之而至,切莫强求和心理暗示,以免陷入幻象。
3 浑元桩的辅助动功
为了进一步验证桩功内部的连通性,在站桩完毕,要续习两种辅助动功,左右连发以体认波浪动力在体内的运行状态,求得力达拳面、指尖,同时也为了驱散肩部微许的淤滞,驱除三角肌的紧张。
辅助动功1:保持浑元桩姿势,双掌拢拳,拳心宜虚。重心略沉,右脚蹬地,激起地面反作用力,催肩胯左旋,发右拳循平孤线而出。内蕴离心力,状若秤砣被秤杆甩出。身体与正前方约成45度时止动,大部分体重移至左脚,发拳不得超过身体中线,与左拳遥成合力,目视右拳击点。接着再按同样的动作要领做左拳圈击的练习,其名圈捶.
辅助动功2:调息已毕,仍复浑元桩姿势。身形向右侧转,重心偏于右脚,力由脊发,双掌左里翻、右外卷,右手回拉,左手前探,互为争力,目视击点。要做到前探之臂根节(肩)催、中节(肘)抖、梢节(拳掌)刺,桩力陡发,指尖犹颤余波
二、小天星桩
述要:丁八步站立,侧身约45度面对前方,胸、腹、背、胯、膝、足等各处要领,皆参照浑元桩。两手置于腹前,间距约半尺,两手握拳呈鸟难飞拳型(图4),拳心反转向外,手背相对,拳锋前指。两臂远不过尺。近不贴身,内蕴提、扒、撑等力。双肩、双肘、双腕及头部仍争出七点天星力。整个桩要求虚灵均整,重心前三后七,尽量下蹲。感到疲劳后可左、右式互换练习
提示:两拳不要握紧,小臂尽量向外拧,外分而生扒力,臂身之间有撑力,两拳锋有前顶的力量。
作用1:练此桩,身上的拧裹力特别大,对于小臂的松紧锻炼特别明显,持久习之,小臂肌肉能达到松柔若水,紧如钢铁。
作用2:此桩乃推手功法的下接手预备式,拳锋45度对地面,可令对手感到沉重异常。
三、撑按桩
述要:胸、腹及下肢等要领同上。两手分别置于腿侧,指尖斜指前方,两肘外撑,掌跟下按,掌背上抬,头与叫上下互争,掌背上抬之力与脚踩之力互争,掌跟下按之力与头部上领之意互争,指尖前指与肘部后拉互争。周身协调统一,头直目正,身庄气静,重心前三后七,尽量下蹲,含蓄而有听力
提示:所有争力,开始皆应从意念上着手,不应引起身体局部的紧张,但手上应尽量撑上劲,但要适度,不能引起手部发麻,手上越紧,身上越松,头与脚保持上下挺拔之意。
作用:撑按桩,专为了增加指力而设,不练这个桩,手指的撑力就不够,难以用手指放人。要知道,用掌心或掌跟放人,遇到高手,很容易把自己的手腕挫伤了。
四、托天桩
述要:胸、腹及下肢等要领同上,也可以适当蹲低点,类似于伏虎桩的站位。两手置于头部两侧上方,微分高低,掌心向上形成托天之状,十指分撑,掌心含虚,目光远望,两臂含有外分、上托、回拉之意,蓄有里合下砸的力量,注意两肩部三角肌向上向外翻,但不许上耸
提示:托天桩跟撑按桩一样都属于增力桩,比较吃力,需要浑元桩具有很深的功夫方能练习,特别要注意不要把肩部练僵了。手的上托和撑紧,与肩的放松要对应着练,此外,手腕不要形成死角,否则血流不畅、导致发麻。
作用:该桩法适合个子比较低的人练习运用,运用时应结合外云手试力、三角步,进退不定,迂回游走,寻求进击机会。
这里补充一下养生桩、技击桩、增力桩的区别。大成拳各项功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因功用不同而造成的外形意念上略有不同。养生桩着重于身体放松、思想人静、调理呼吸,没有技击意念,强调海阔天空,鸟语花香等引起精神愉悦的功效即可。技击桩则着重于周身松紧结合,有明显的技击意识。比如我与假想敌之间的六面劲各项训练,还有单项松紧、分段松紧、交叉分段松紧等。而增力桩则注重于身体某个部分如腿力、蹬力、指撑力及大小臂的力量。凡此种种,细数起来非常繁琐,颇为枯燥,且每个阶段只适合练一样东西,讲多了反而容易误导习者,故只能备述大概,非口传心授不能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