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呐喊:我们不拒绝奉献 但希望有掌声和认可

提及护士,人们常赞誉其为“白衣天使”,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是从心底真正重视和尊重护士呢?大家能想象没有护士,医院会变成什么样吗?在国际护士节(每年的5月12日)到来之日,让我们共同呼吁:抛弃对护士的偏见,给她们应有的鲜花和掌声。

01
民众和同僚的看轻:护士不就是打杂的吗?

不就打打针吗,又不会看病;

不就是打个针吗,有什么好累的;

护士不就是打杂的吗,什么也不懂,把医生叫过来

……

前不久还看到扎心的一幕: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陪老人输液时,对着辛苦为老人扎针输液的护士指指点点,说道:“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就会像这个姐姐一样,在医院里给人端屎端尿的。”孩子不明所以地点了一下头。那个护士眉头皱了一下,却没有做任何辩解。那一刻,笔者感到内心深处莫名的疼痛。这些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众对护士的评价,没有认可,没有鲜花,甚至有时候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不仅民众不尊重护士,医院的同仁也未必多重视护士,护士的薪资远低于医生,就是表现之一。甚至有新闻报道,因护士们要求涨薪,领导怒曰:“谁想走就赶紧走,随便找一个人都能干护士。”

护士有时还是医生的出气筒和替罪羊:医嘱下错了,护士执行了,护士的责任;病人突发疾病汇报不及时,护士的责任;病人跳楼了,护士的责任……医生心里不爽了可以吼护士;领导对工作不满意了可以批评护士……

02
真实的护士:用爱心和专业扛起救死扶伤的重任

这些人看轻护士,一部分是因“为人服务低人一等”的糟粕思想在作祟;另一方面是因为印象中护士普遍学历低,且工作琐碎冗杂,技能要求不高。

首先,为人服务低人一等,这一糟粕思想由来已久,就像“重男轻女”一样根植在很多人的心中。我们经常看到对服务人员颐指气使大肆刁难自以为是的报道,从中可见一斑。

其次,护士普遍学历低,早已经是老黄历。在最开始的南丁格尔时期,护士本是出身高贵伯爵家的女儿才从事的职业,地位高,普遍受人尊重。但到了后期,因为战乱,高官家不让女儿出来做这些危险的工作,护士就慢慢变成了需要维持生活的底层妇女才从事的职业。中国受到当时西方国家的影响,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护士学科,到了近代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此外,新中国最开始组建护士队伍时,对人才甄选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但现在,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时。现在大医院招聘护士,普遍本科是最低门槛,硕士和博士也是大有人在,并且很多三甲医院的护士也加入到了规培的队伍中来,与医生几乎是同样的要求。

再就是,工作琐碎冗杂,看似技能要求不高,其实她们需要掌握的技能真的不少,且个个需要眼到心到手到,不信你看下面这些:

01、手卫生

02、无菌技术

03、导尿技术及护理

04、换药技术

05、患者入院/出院护理

06、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07、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08、静脉留置针技术

……

50、听诊胎心音技术

以上这些仅仅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专科护理另有无数的技能要求。

另外,护士的工作量也常常是医生的好几倍。俗话说,医生一张嘴,护士跑断腿。走在医生前面观察病情的,是护士;跟在医生后面执行医嘱的,是护士;每天睁着眼睛警惕医嘱有没有开错的,是护士;病人输液、换药、治疗,要找护士;病人不能吃饭,要找护士;吃多了拉不出来,要找护士;医院水池堵了,电视电灯坏了,要找护士;对环境和陪伴制度不满意,要找护士;病人找不到医生,要找护士……倒夜班时,大夫可以睡觉,她们却一分钟都不能闭眼。

遇到检查,她们是地上、床上、床下、床头桌上、墙上、空中、阳台、被子、褥子、枕头、头发、皮肤、手指甲、脚趾甲、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更衣室、垃圾桶、分类垃圾、消毒液桶、氧气袋、病历车、护理病历、体温单、医嘱单……什么都要去整理,还要背诵核心制度等等……

最后,因为护士短缺,我国的医护比仅为1:1.1,而WHO要求的是医护比1:2~4,这无疑更加大了中国护士的工作量。2017年,新华网发布了《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全文)》,调查显示,90.4%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的比例约9.8%。有74.2%的护士需要经常值夜班。与此同时,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护士受到不同层面的心理创伤在对护士的职业伤害调查中发现:41.2%的护士在近一年内遭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行为。

一份工作,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金钱,甚至有时候连尊严都没有,只有辛劳和付出,一天可以,一年也可以,那几十年呢?护士们真的是吞下委屈,用爱心和专业扛起救死扶伤的重任。

03
护士的呐喊:我们不拒绝奉献 但希望有掌声和认可

近年来,不少护士纷纷辞职,不是因为工作辛苦,也不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是因为没有掌声和认可,是因为当她们的内心还熊熊燃烧着崇高理想和职业精神,社会报答她们的却是歧视偏见、恶意揣测或伤害,这让那些牺牲了青春的护士如何坚守自身理想和护理精神?

因此,这是来自护士的呐喊:我们不拒绝奉献,但希望有掌声和认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