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祖父(连载之四)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文/胡 青

04

勤勉的“长工”

祖父在我家吃饭时,面向门外,危坐正襟,无需他做任何事情,除了拿筷子,再不用他动手的。我那时想,也许是祖父拿惯粗大农具的手,不习惯轻小瓷碗盛饭。所以,每次都是我的父亲或母亲盛好第一碗饭,端到祖父面前,第一碗饭刚吃完,一旁早已准备好的父母亲,会及时添上第二碗。祖父在我家,是地地道道的老太爷,尽管一年来我家只当三五天。
可祖父生来就是苦命,过不惯这种老太爷的生活,每次刚来就嚷嚷着要回去。只要手里摸不到木叉扫把,看不到熟悉的牲口庄稼,祖父心里就会难受,宁愿回到叔叔家天天去当“长工”,而且是勤勤恳恳不知歇手的好“长工”。
在叔叔家的那些日子里,我不得不佩服好“长工”的能干。每当叔叔清早骑车去学校时,祖父早已挑满了一大缸的水,院里院外被扫得像镜子一样,微尘不染,几头驴已经喂过,门前的菜园也锄了草、施了肥、浇了水。
我那时很纳闷,祖父就是一夜不睡觉,也干不了这么多的活呀,可祖父总说他不仅睡了觉,而且是天亮才起身的。我不信祖父在一两个小时里,能干这么多的活。我虽然知道祖父干农活,既快捷又到位,常常像变魔术一样,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即便这样,我还是不相信。后来才知道,祖父说的天亮,只是东方有点微白而已。
祖父天天干最多最重的活,却吃最差最少的饭。每次吃饭,祖父不仅没有自己“对着门的专座”,甚至不和大家一样坐在桌边吃饭,而是一个人蹲在驴棚的碎草边。他每天吃的饭几乎不变,是一碗放了玉米面的煮山芋。
由于我初次来,婶婶也客气,每顿饭总要炒一到两样菜,都是自家菜园里出产的萝卜南瓜之类,但味道不好,油很少,盐却很多。可叔叔家的哥哥弟弟们,都争先恐后地睁大眼睛,像是见到了稀罕佳肴,菜很快会被一扫而空。
每顿饭,祖父几乎不吃菜的;婶婶见我在场,有点过意不去,就叫哥哥或弟弟们把菜端到驴棚的祖父面前,祖父总是象征性地意思意思,端回来的菜不见有任何减少。
有几次,我实在不忍,把婶婶优待我的半粮半山芋做成的煎饼,卷上菜拿到驴棚,悄悄递给祖父,祖父不受,我坚持,祖父无奈只得收下,他快速地几口吃完,有时竟能发现祖父眼里盈着水光。
我看到祖父如此辛劳和辛苦,心里总是刀绞般的难受,我一直不敢告诉父母,祖父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只是常常告诫自己,要好好学习,早点长大有出息,来改变祖父的生活。
叔叔家虽说比村里大多数人家强些,但在我看来仍很苦。叔叔在学校教书,没有时间顾家,叔叔的六个孩子,大些的上学,小的还需要大人照顾。婶婶既要忙家务,又要照看幼小的孩子,很少有时间参加生产队劳动,七十多岁的祖父便是家中挣工分的主要劳动力。
叔叔微薄的工资,是家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叔叔很节俭,他虽然吸烟很厉害,却从来只吸自家种的烟叶,口袋里的那盒廉价香烟,永远皱巴巴的,那是留着招待外人的。
叔叔家的大人孩子,除了叔叔在外出头露面,穿的衣服补丁少些,其余人就都衣衫褴褛了。祖父去我家时穿过的“好衣服”,还有母亲送给祖父的衣服和布料,很快就被叔叔家的大人孩子“瓜分”。
我那时虽然有些忿然,可祖父是自觉自愿的,也许他觉得穿在儿孙身上更体面,在祖父看来,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愈是后来,我愈理解祖父。
在叔叔家,我最愉快的时候是每天黄昏,因为忙累了一天的祖父,终于能休息一会,陪我下河洗澡了。
其实那不能称为河,只不过是家后不远处的一条小水沟;雨水旺季,只有几丈宽,水沟中间估计有一人深。祖父每次带我洗澡,兼做洗衣的活,那活也简单,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行,只是洗一条短裤而已。
祖父天天穿的夏季衣服只有两件,一件是带补丁的浅灰色短裤,另一件是也带补丁的深灰色短裤。每天一换,每天一洗。
一整天见不到笑容的祖父,会和我在水沟里嬉戏,会像孩子似的绽露出笑容,有时还会和我“泼水仗”。
祖父的水性不错,他可以在水沟里轻松游个来回。见我由衷羡慕他,他便用粗糙的双手,托在我的肚皮下,教我如何用手扒水,教我两只脚一上一下有节奏地“砸水”。他看到我慢慢符合了要求,便用力一送,双手离开我的肚皮,我竟能在水中游走了。
我记得当时只喝过两口“洗衣水”,便学会了游泳。以此为起点,以后在无数江河湖泊中,我成为任意畅游的“浪里白条”。是祖父教会了我这一技之长,让我在以后的舟楫横渡时,始终闲情怡然,即使在大风大浪里,有时虽然感到紧张,却并不觉得十分害怕。
作者简介

胡青,江苏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外文摘》《散文选刊》等期刊签约作家,有经管、中文、新闻、党政管理等多个本专科文凭,有五百余万字新闻、通讯、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级刊物,获“中国散文年会奖”等多个奖项,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趟过爱情河》(42万字,言实出版社),该书入选“全民阅读精品文库”,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文学评论家苏渝晖撰有长篇书评——“胡青《趟过爱情河》:爱情纠葛中的人性光芒”(见2017年12月18日《文艺报》)。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往期链接

胡青:祖父(连载之三)

胡青:祖父(连载之二)

胡青:祖父(连载之一)

(0)

相关推荐

  • 浊木:​欠

    欠(小小说) 河南  浊木 通讯员告诉建国,家里来电话了. 建国连忙给父亲汇了二百元钱. 暑假快结束了.堂妹开学要用钱了. 叔叔比父亲小了整整十五岁.老来得子.爷奶宠了他一身毛病. 婚后和婶婶一直不和 ...

  • 迟来的婚宴【五】

    〓第 1540 期〓 作者|张书亮  编辑|王成海 前文阅读,点开即看: 迟来的婚宴[三] 迟来的婚宴[二] 迟来的婚宴[一] 迟来的婚宴[四] 丑子往下滑的瞬间,不由得叫了一声"妈呀--& ...

  • 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又不愿意管,该怎样度过余生?

    来源:女性健康周刊 当我老了,我会坦然面对现实,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以积极健康科学养老理念开创幸福的老年生活. 不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但求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当我老了,趁着腿脚还灵便,趁着 ...

  • 唐丽敏:我的叔叔

    [总第127503期] 我的叔叔 文/唐丽敏 我今天想讲一讲我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我的叔叔.我的叔叔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他出生于这个国家多灾多难的时期五十年代初,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双重打击,大家都 ...

  • 辛丑清明行(叙事)之二

    我们在山上滞留了较长时间.由两个外甥细心地将纸钱一张张对折,点燃,在青草丛中燃烧成灰烬.我们买的那叠纸钱,足足烧了半个多小时. 清明节期间应该算仲春.农历是二月份,公历是四月份.三.四.五三个月,是春 ...

  • 【颍州文学.散文】白桂珍||与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 ——回忆我的叔叔

    与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 --回忆我的叔叔  文/白桂珍 又是一年清明节,外甥开车带我们姊妹几人踏上了那片黄土地,祭奠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婶婶.我们路过黄土坑村,村子已经移民了,变成一片耕地,再也找不 ...

  • 宝贝哭了!哭得很伤心!

            宝贝的叔叔和婶婶一起回开封了!         晚上,二宝总是找事儿,老哭,脾气暴躁,也不知为啥,问她:"宝贝,你饿了?还是渴了?还是打盹了?"她也不说,按说3岁半 ...

  • 小堇 || 雨和鱼

    此刻,雨没有任何犹豫地敲打着半夜十一点的窗,也敲打着我的无眠.它们从天而降,在天地间扯起一幅巨大的水晶珠帘.黑夜染黑了它们的行程,每一声脚步都充满了神秘.这是杜甫"随风潜入夜"的春 ...

  • 往后余生,安静做人

    往后余生,安静做人 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人生实苦,冷暖自知.现在的痛而不言,终将成为日后的一笑而过. --<人间失格>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 ...

  • 【老鹰专栏】婶 婶(散文)叔叔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婶婶便知含义。理发,刮胡子,擦身子,修指甲……无所不精。婶婶喂叔叔饭,特别香甜

    婶   婶(散文) 文/老鹰 婶 婶(散文) 眼看婶婶八十九岁生日到了,这几年总忘不了寄蛋糕,鲜花表心意.但今年特殊.受新冠肺炎影响,虽然我国措施得力,控制得很好,但国外的疫情发展迅猛.常有从外国入境 ...

  • 开局

    一生何求 陈百强 假期 儿子也大了 在家轮番下各种棋 下棋讲究的是开局和布局 不过现实生活中就难很多 有人在 变数就太多了 而资源总是紧缺的 无法供应充分资源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必然产生各种冲突矛盾和内 ...

  • 【系列散文•白菜地边的家】小闲•奶奶不是亲奶奶

    [讲述] 初选这篇文章时,其实是被题目吸引了.我当时在想这个题目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小闲的文字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清新.淡雅,走进故事中,仿佛把自己也带入了曾经的童真年代,从每一个场景的切换也依稀能捕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