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火星大冲拍摄小记
火星大冲
望远镜:星特朗 C8-EdgeHD 施卡 星特朗经纬仪
相机:QHY5III462C
其他器材:TeleVue 2倍巴洛镜、ZWO ADC大气色差修正镜、QHY UV/IR Cut滤镜
拍摄时间:2020年7月7日-10月14日
拍摄参数(10月14日):曝光9.2ms;增益162;4段视频总计约3万帧叠加30%
拍摄软件:SharpCap3.2
图像处理软件:Autostakkert3、Registax6、WinJUPOS11.1、Astra Image5、Photoshop
拍摄、后期处理:王征
一、序:火星冲日
火星,橘红色的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也是地球的近邻。2020年是一个火星“回归”地球的年份,也就是火星冲日年。在这一年里,中国、阿联酋、美国分别发射了各自的火星探测器。
所谓行星冲日,就是外行星运行到“太阳-地球”的延长线,三者连成一条直线的时刻,此时一般来讲是该行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时候。火星的冲日确实像一次“回归”,因为它不像土星木星那样是我们年年可见的“常客”,一次火星冲日需要两年多的漫长等待,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火星是暗淡或不可见的。火星冲日时与地球的距离仅有最远离地球时距离的1/8-1/4左右,一个冲日周期内亮度和大小(视直径)变化非常显著,这些都是土木等其他外行星不具备的特点,也让火星成为观测外观变化最为丰富的行星。火星每次冲日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差异显著,从5000多万公里至1亿多公里不等,而位于远地点时距离地球超过4亿公里。一般来讲,在一个特定周期内,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次冲日称为“大冲”,最远的一次称为“小冲”,而2020年10月14日这次冲日是2005-2033这28年共计14次冲日中第二近的一次(距离约6300万KM),仅次于两年前2018年7月27日那次大冲(距离约5760万KM),因此非常近似于一次大冲。
图1:火星2003-2018冲日视直径比较(越大代表越接近地球)
2018年6月,火星大冲前夕,一场超级沙尘暴的突然爆发盖住了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可观测细节,让天文爱好者们非常扫兴,而2020年冲日时火星没有再次“闹脾气”,而且在天空中角度更高,更利于观测。
图2:我拍摄于2018年8月9日(沙尘暴爆发近两个月后)的火星,成像效果较差,当时火星的很多表面地理细节仍然在沙尘暴的笼罩下
下一次火星距离我们像2020年这么近,就是10多年之后的事了……于是从这年7月到11月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大部分业余精力都放在了火星的拍摄上面,以免错过这十几年一遇的好时机。
二、关键因素:大气视宁度
说到行星摄影就不得不提大气视宁度(seeing),这几乎是每一个行星玩家(尤其是北方玩家)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视宁度就是大气的宁静度,天文拍摄时,远至地球大气层顶端,近至望远镜的前端,所有的气流不稳定都会对使拍摄图像质量恶化,影响成像效果。由于行星目标的视直径很小,对视宁度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到坏视宁的影响而丢失成像细节。视宁度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城市的不同位置,都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很难准确预报。我自己总结经验归纳的视宁度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 行星角度越高,透过的大气厚度就越小,视宁越稳定。行星总是位于南面天空中太阳运行的黄道面附近,所以地理位置纬度越低越利于行星摄影。而2020年相较于2018年,火星在天空中足足高出了30°左右(在北京的高度角可以达到55°),非常有利于拍摄。
2. 大气流动越缓慢(包括低空风速、高空喷流速度等),视宁也会越好。大风天气下不用浪费时间尝试拍摄,而高空喷流(jet stream)风速我一般用www.meteoblue.com查询,一般来讲这个数据和视宁度也有较高的相关性。
3. 空气对流越小越好。望远镜周边的任何冷热对流都会影响视宁,夏天应尽量远离室外空调机之类的对流源,镜子也要尽量提前做好热平衡。而我在阳台拍摄,窗内外的冷热对流对于我是一大不利条件,我的应对方法是提前一小时尽可能多的打开窗户,离阳台最近的屋子不要开空调,关好阳台门。我个人感觉北方5-9月份之间阳台内外温差和对流还比较可控,而且阳台天文党的一大优势就是每天只要10几分钟就可以架起望远镜对准目标检查一下视宁度,足不出户,非常方便(当然,如果家中有院子,这些都不是问题)。
图3:坏视宁度下的火星,每一帧图像都是严重变形失真的
(未完待续)
关注北京天文同好会,跟一群热爱星空的人一起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