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探源:打斧头
粤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些词语,只有弄懂它的源头才好理解,不然就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知所谓。
帮人买东西从中以少报多的行为为什么叫打斧头?有典故出处吗?
“打斧头”这个词,在香港和广东很普遍。几乎人人都识,泛指帮人家买东西,通过虚假价钱或以少报多等隐瞒手段,多收人家一点小钱的不良行为。但是多问一句,为什么叫“打斧头”,不叫“打菜刀”呢?
追溯“打斧头”的源头,和程咬金有关:
唐朝开国元老程咬金,开国后被唐太宗安排去掌管兵器打造。他到任后终日饮酒作乐,一年来不知不觉花掉了不少银两。唐太宗得知后要清查此事。程咬金不知怎样交代,急忙去请教军师徐茂公,军师徐茂公暗授应对谋略。
不久,唐太宗当朝责问程咬金:“打造兵器的银子是怎么花的?”程咬金回答说:“打斧头花掉的。”唐太宗问:“你使用的是单板斧,谁不知道。打造一把斧头要花那么多银子吗?”程咬金说:“铁匠不行,打造的斧头老是不合用。铁匠换来换去,不停地返工,这样就花去了这么多银子。”
唐太宗觉得还有几分道理,又念在程咬金是开国功臣,就不再追究了!
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不断流传到民间。时至今日,凡办理公共事务,“打斧头”弄点钱花花,也还是公开的秘密。
程咬金所用的兵器是斧头,粤语中的“舞“有“打”的意思。而“咬金”表面上意为咬住金钱,从而引申为私吞金钱,后来就用“打斧头”比喻私吞金钱。
关于“打斧头”的出处,另有一版本,
清末民初时,某地仅有一间打铁铺,铁匠主要是给大家打造菜刀、锄头和斧头之类的铁器架生。但数年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加工打的斧头等架生的重量,似乎一年比一年轻了,大家怀疑铁匠短斤少两、扣钉食锈,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 “打斧头”便成了帮人买东西,瞒点小钱的代名词。(聂巨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