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由来习俗有哪些?别只顾着吃喝玩乐,还清明一个本来面目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踏青节、祭祖节。到了清明节借意味着春天已经快要结束了,既是华夏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也是万物生长,大地呈现勃勃生机的自然节点。
关于清明节有着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早年被自己父亲的妃子迫害,他的臣子介子推为了救他,带着他流亡国外。因为他们被人追杀,所以一路上很是艰难,连吃的东西都很少找到。有一次,重耳还几天没吃东西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竟然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下来,煮熟后喂给重耳吃,这才保住了重耳的性命,这才有以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在即位后,对当年跟随自己流亡的臣子纷纷赐予高官厚禄,唯独忘记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在大臣的提醒下,在猛然想起。心中愧疚的他马上派人去寻介子推,可是使者去过几次,介子推都推脱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但只看到介子推家中大门紧闭,他不愿接受晋文公的赏赐,已经背着母亲躲进了山里。晋文公派兵搜山,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有人出主意说:介子推生性至孝,只要我们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的。晋文公就采纳了这个意见。
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仍旧没有下山,大火熄灭后,上山一看,才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在一颗烧焦的柳树边已经死了。晋文公看到此景后,抱着介子推的尸首嚎啕大哭,最后以大夫之礼将其安葬在这课柳树边。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还将这座山命名为“介山”,并规定这一天,全国不准起火,只吃寒食,这就是清明节的最早源头。
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全国各地的清明节习俗都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最主要的几个习俗都没有变。
一是祭拜祖先,这是最初是对介子推的缅怀,后来逐渐扩大到对自家先人的缅怀;
二是插柳,因为介子推就是是在柳树下,而且柳树生命力顽强,一只柳条也能成长为郁郁葱葱的大树,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美好祝愿。
三是踏青,因为清明节正是春天生机最为盎然的时候,这也是一年春意最浓的时候,人们结伴游春赏景让人心旷神怡。
四是吃寒食,全国各地吃的寒食各不相同,北方主要是鸡蛋、冷饽饽、冷煎饼等;南方一般都是菠菜、艾草等青菜和糯米做成的清明粑。
但其实在当今,清明节似乎成了人们吃喝玩乐的一个节日,商家也将其作为一个赚钱的好时机,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节目的本来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