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抽象网络展——中集
第三届国际抽象网络展
总策划:曹喜蛙
策展人:刘怡君
艺术总监:王易罡
学术支持
中国抽象艺术联盟
法国表现主义画院
新高地抽象艺术研究会
怡品抽象艺术沙龙
怡品乐园艺术超市
怡品艺术空间
学术专家
曹喜蛙,王易罡,鹿林
郭桢(美国),让·米歇尔(法国)
谭钧,崔治中,汪京元,陈明华,罗力,林楠,魏新
在国际上,抽象艺术早已经成为现代性过去式的历史了,它的巅峰早都翻过篇了,现下展示的抽象艺术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和现实的迫切呼唤完全就是生活的边角料比如装饰了,与水墨、油画、工艺品没什么区别了,当然也与有创造范的艺术就没有一点关系了,与这个互联网时代、NFT艺术就无关了。
但抽象艺术的当下仍然有巨人,就在那一天,抽象艺术再度打开了我的眼睛,先是2012年在吉兰·马南达尔的工作室看见他的《加德满都》《珠穆朗玛峰》,后是2014年在798艺术区李庚的画展看见他的《马勒交响曲》以及《三十六峰》《百尺竿头》,这两个亚洲艺术巨人的抽象艺术深深影响了我对的艺术观念。
从2019年开始,每年一届的第三届国际抽象网络展是我正式参与的一个有意义的抽象网络实验展,不管在抽象艺术跨出新门槛的无知探索,在现实社会环境诸方面它都有急迫的问题需要回答,这比以往抽象艺术学术性或文学性的阐释明显都要难,这是最高的珠穆拉玛峰要攀登,或佛虚空的道要放下一切立刻去修。抽象早非所有历史的抽象,而是当下环境整体的问题是痛苦的信仰,揭示的是生命独立的实验,剥离或NFT的是历史基因的辩证,起哄的是资本极权的激越,打倒资本极权的恐怕就是创新资本的艺术,就如纯粹NFT艺术创造的数字货币。
迄今,所有的问题都汇聚到一个关键点上,那就是把所有人都有的这块小小的手机屏上,所有的社会艺术问题此刻都集中在这块手机屏上显现,这块手机屏就是当初的龟甲,就是青铜的古鼎,就是竹片的古书,就是纸质的印刷品,甚至胶片的电影,遥控器在手里的电视,以及神话的月亮,火星的火……跟司马迁的《史记》的版面一个样。
文/曹喜蛙
2021年3月8-12日于北京月牙殿
参展作品欣赏
吕.卡尔.卫民(澳大利亚)作品
马平作品
马鸣作品
刘磊作品
李勇作品
丛利作品
徐茂平作品
王华作品
贾克作品
王国平作品
杜平作品
金红作品
徐彬作品
王丽娜作品
吴保欣作品
戚恒作品
谭丁作品
熊风作品
张玉峰作品
康建都作品
施维(香港)作品
冯顺晴作品
史琼璐作品
高雅作品
谢志强作品
马境若水作品
姜红作品
张鸿禹作品
龙享荣作品
韩婉君作品
于黎莉作品
张红艳作品
王静茹作品
雅芯作品
林新作品
抽象通常被认为是一门容易的艺术,只是一些偶然性的效果。确实有很多艺术家因为容易而选择抽象绘画,没有经过学习,不加任何精神思考或深层的美学研究。这些平庸的艺术家只会欺骗外行!
优秀的抽象画家通常都曾是好的具象画家,原因很简单,一个长期的艺术学习过程可以练就你的眼力、构图的能力和色彩平衡的能力。即使是寻求偶然性的效果,也要会控制它而不是被偶然所控制。一件成熟的作品应该是掌控力和平衡力协作下的结果。不同于具象作品,对于一些新手或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很难区分一幅好的或不好的抽象作品,那么我的建议是:倾听自己的内心!
——让·米歇尔·斯达尼斯拉斯·卡柯尼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