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之美 | 不管你在家泡茶还是在旅行中泡茶,我们都给你准备了更好的茶器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E2MjAvMjE3ODMwNTg5XzFfMjAyMTAzMTYwODQwMDYxNDY=.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E2MjAvMjE3ODMwNTg5XzJfMjAyMTAzMTYwODQwMDYyNzE=.jpg)
这几天Y老师去云南放几天假,排排在武夷山积累了多年的湿气,更新慢就当给同学们的腰包也放个假。
虽然说是去放假,可之所以选择云南自然是因为有好茶,老班章,冰岛,薄荷塘这些肯定少不了啦,Y老师还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拔了云南少数派古树白茶的草,真的是完全颠覆了我对云南白茶的“偏见”,找时间我在隔壁“白茶教室”和大家分享。
▲欢迎来撩
但是作为一个说话口音已经不知不觉带上武夷山腔调的外地人,不管喝再多茶要是没有喝上一泡靠谱的岩茶,总感觉这一天的茶没喝到位,睡不着觉,写不出稿。所以在云南,每天的ending就是偷偷摸摸的喝一泡“非卖品”。
最近非卖品不能晒了,只能晒一晒能泡后非卖品的小盒沏。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E2MjAvMjE3ODMwNTg5XzRfMjAyMTAzMTYwODQwMDY1MDU=.jpg)
其实出门之前我还小小的纠结了一下,到底要不要带上我都小盒沏,毕竟我们每天的行程里除了茶山就是茶商,再加上云南也是著名的茶区,我想就酒店里这么也会安排一套茶器吧。
想着想着我就把小盒沏从行李箱里丢了出来,临出门的时候发现摄影包里还有一个空档,就顺手插了进去。后来的行程证明我这个决定可以说的上无比正确。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E2MjAvMjE3ODMwNTg5XzVfMjAyMTAzMTYwODQwMDY2Nzc=.jpg)
在普洱系的茶器中,所有的泡茶器无一例外的比岩茶系大上一圈。如果是盖碗泡的话基本上都在150cc到180CC之间,如果是紫砂壶,我的天呐要是我是在普洱茶区第一次看到紫砂壶的,你和我说紫砂壶不合适泡岩茶,我可能真的会同意。
最奇怪的一点就是在同样也是茶区的云南,酒店里提供功夫茶器的也是凤毛麟角。我在版纳入住的是一家著名的网红豪华酒店,这家酒店小红书上网红必须打卡的杀手锏就是价值四百多块钱的泳池漂浮下午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网红爆款
就在这样一家所谓地处茶区的“顶奢”酒店里,居然没有提供功夫茶具,更不用说适合岩茶的功夫茶具了。于是,我大脑袋一激灵,在错开网红打卡的高峰时段跟酒店服务经理借了一个小时的“草船托盘”,在全程没有网红肉身的前提下完成了小盒沏1.5版的东南亚风情首秀。
接下来,就是属于小盒沏的SHOW TIME!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实有眼尖的同学,小盒沏似乎和原来的版本不太一样的(相关链接:茶器之美 | 你的便携茶具配的上顶级岩茶吗?)。是的我们荣幸的通知,我们把这个最适合泡乌龙茶的便携茶具小小的升级了一下,让他更适合了,按汽车的标准这算是中期小改款,按IT行业的标准,算是1.5版本吧。
最直观的改版就是小盒沏盒身的颜色,从原来的经典黑、到汝窑色,再到当下北欧气质的水泥灰,强调的不是水泥感,而是有腔调的塑料感,据说特别适合钟情于各种高级灰的霸道总裁们。
别问我塑料感怎么谈腔调,反正你得入手了才感受得到的实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另一个核心的升级在于这个里面匹配的小杯子,这是一个纠结且痛苦的改变。
1.0版本的杯子是潮州传统的手工杯,器型不用说了,是千锤百炼的经典器型,但是他确实是比较容易脆弱,其实在携行的部分还好,最主要是使用中就真的如蛋壳一般特别容易磕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0版本的蛋壳杯,无论多么经典依然给很多不习惯的使用者带来了“易碎”、“不便于携带”的困扰
这两个特点让童鞋们对这个杯子爱恨交加,喜欢的人说这个杯子就能值回票价,而不喜欢的就觉得为什么要这么小杯子啊,为什么要这么薄。另外一个产能也不能完全跟上我们的节奏。
经过非得艰难的取舍,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杯型,参考了传统的铃铛杯,在底部加厚处理,这在外出使用的场景中可以增加他的稳定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5版本的杯型升级
在材质上,我们选了德化传统的“猪油白”,虽然不是手工制品,但是质感和使用起来的感觉都不输给1.0版的白玉令,容量上也增加了一点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盖碗上我们也改进了一下,选择了同款泥料的德化白瓷制品,质感比1.0版本有了一点提升。
其实我个人是特别喜欢1.0版本的小杯子的,所以为了我这一点点个人的喜欢,我们线上依然保留1.0版本的销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决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0版本的样子
最后就包装的升级。
对于包装这件事,我们一直都是极简主义者,对于那种打开就丢的包装,我一直的概念就是能省则省,少给地球增加负担。
1.0版本的时候,我们没有设计常规的纸盒,而是附赠了一个携行的布袋,但是当时的设计在颜值上让我不太满意,产品图片上我都没有上,很多童鞋拿到手后倒觉得这是个惊喜。这一版,我们对这个布袋也进行了升级,虽然还不是100分,但是终于可以秀一下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除了旅行中的茶具之外,断货很久的岩茶教室和弥云斋联名款“花一样的盖碗”再次到货了,这个联名款的盖碗也是我自己最近在家用的最多的茶器,还是那句老话,比她好看的盖碗没她好用,比她好用的盖碗没她好看。
具体的内容可以见上一篇文章,这里我就不洗自己的稿了(相关链接:茶器之美 | 岩茶教室联手弥云斋,为岩茶专属定制“花一样的盖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实这个盖碗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泡茶的部分,从注水线到碗底的部分都尽量和审评的标准盖碗一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今日互动
还有哪些茶器是大家在喝茶过程中特别稀缺的,留言区中告诉我,Y老师尽量为大家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