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座没人住的洋楼,立在广东西南的田野

    从广州出发,沿着“广南公路”(325国道)朝江门方向行进,当进入西江和潭江一带的“五邑地区”后,道路两旁的田野里开始出现充满异域风情的塔楼状建筑。

    这些高耸的塔楼就是我们要去寻找的碉楼,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一座座碉楼接连不断地映入眼帘时,我们的心情仍按捺不住地兴奋起来。

    这些挺立了一个世纪的碉楼大多因年久失修而变得灰旧衰败,但越向它们靠近,越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份尚未消退的凝重与警惕。那斑驳的墙壁、乌黑的窗口和透亮的射击孔,无不在讲述着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风云往事。

    五邑指今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行政区,位于五邑中心位置的开平,从明朝中晚期开始就成了“不法分子”啸聚和逃遁之所,治安异常混乱,整日提心掉胆的老百姓从那时起就开始修筑碉楼自保。

    位于开平赤坎镇三门里村的迎龙楼是五邑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碉楼,建造于1560年左右,它曾是整个村落中最高大的建筑,如今已被密集的民居深深掩藏了起来。迎龙楼的结构较为朴素简单,但已然能够有效地抵御匪患和洪水。

    五邑地区目前仍保存有近4000栋碉楼,开平是碉楼密度最大的区域。现存的碉楼大多建造于清末和民国年间,其中除了以村镇的名义组织建造的更楼和众楼,还有很多是完全以一家之力建起的居楼。盖楼的费用来自于在海外赚到钱的侨民寄回家乡的侨汇。

    无论是更楼还是居楼,对于一座碉楼来说,防护性永远是建造者首先考虑的要素。碉楼一般不设屋檐,且通体光滑,防止敌人攀援而上。

    顶层或向外凸出或设置“燕子窝”,并在四周和底部留有射击孔,敌人即使到了楼下也无处藏身

    三层防护的铁窗和厚重的铁门一旦闭合,整座碉楼就固若金汤,没有重型武器的匪徒只能望楼兴叹。

    万一敌人攻入楼中,狭窄的楼底和镂空的天花板,也让在上层防守的人占据绝对的优势。

    在这紧张的气氛里,人们还是努力地点缀着关于家的一切。居楼的每一层都具备完整的功能分区,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一应俱全,让一大家子人在拥有安全感的同时也尽量过的舒适。

    因着华侨的印记,西洋风格的建筑艺术在碉楼上猛烈绽放,归国华侨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光耀门庭、彰显地位的心理需求,让碉楼越盖越高,越盖越豪华。

 

    在远离地面的碉楼顶层,几乎可以见到罗马、哥特、拜占庭、巴洛克、维多利亚以及中国岭南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元素随意而巧妙地搭配组合,让整座碉楼看起来如同一个个笔直的城堡。

    清末以来,五邑侨乡的经济基础严重地依赖外来的侨汇,而那些输入的资本大都拿去买地盖楼了,并未投入再生产,社会构造外强中干,畸形发展。所以一旦有动摇资本输入的事件发生,哪怕相隔万里之遥,也会让侨乡由繁荣迅速步入衰落。

    1929年到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1937年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及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的太平战争不仅使侨汇大幅度减少,很多已经返乡的侨民也再度携家眷出走。遍立乡野的碉楼、别墅人去楼空,那些过眼烟云的浮华终如昙花一现,一去不回。

    开平碉楼,集合着生活的矛盾,也集合着岁月的珍重。那些数不清的风霜和苦难已经模糊,只有曾经为之拼命一搏的碉楼还如一枚枚印章在历史里屹然清晰。

    这个时代不会有新的碉楼出现了,因为现在的中国有一份强大的力量让我们远离战-乱。每一个白天我们都能与亲人相拥,每一个夜晚也都能安然入梦。(信息源自凤凰网、房产《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