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业,寻找靠谱就已经不靠谱了(A)
俺的同行《中菇》公众号最近发了一篇文章,叫《靠谱的食用菌技术员是如何炼成的》,很是吸引眼球,但我并不太同意,当然也谈不上反对他的观点,而是感觉要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对菌企老板的观点,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所以只能另起炉灶写一写这个问题,给老板们以正确的行业人才观。首先不能不悲哀的说一句,再好的“食用菌技术员”也有不靠谱的时候,有些是技术跟不上变化,有些是技术之外的不靠谱。但如果用“食用菌技术服务者”这个词替代“食用菌技术员”这个群体去考量,我们必须画一个圈,那就是,“认识到自己不靠谱”的这个圈里面的技术人士,比圈外的更靠谱。从个人技术水平去说“靠谱”,根本就是老板们对于技术,尤其是食用菌技术这种成熟度不高、变化很快的技术类型的无知认识。其实对任何行业来说,都不可能依靠一个(批)人就确保万事OK,都必须有一定的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支持。虽然外部应急支持也不是绝对靠谱的,但相对来说,两道防护比一道防护肯定保险系数高得多。一个“靠谱”的人,必须承认并且努力寻找一个甚至几个应急技术支持力量。但现实情况,有两方面的高度反向实际,其中一种来自老板,另一种就来自“技术员”这个群体本身。正常情况下,工厂或企业的技术员,是保证日常生产的需要的,能够保证常规日常生产不出现大的明显的波动,就是合格的。这只不过是初级靠谱,一些需要前瞻性的、不可预见性的,以及突发意外的要求,不能作为技术人员要求去寻找,如果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搞,根本找不到合格的人员。当然,养两套人马也是可以的,但这要看企业规模,一般中小型企业,是不可能有两套技术人马的,养不起也不愿意养。所以,现实里,真正的高端技术人才,往往不是服务一家企业,而是作为多家技术支持后盾而存在。老实说,我本人主要就是干这个的。菌业的标准化程度低,各种看不见的意外多,尤其是硬件条件一般的企业,产生生产波动的因素很多。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处理办法,要么是临时抱佛脚,抱到了还好,抱不到就必然损失巨大;要么就是慢慢熬,等现有技术员慢慢折腾出效果,这期间的代价,往往就是不能计算,一算每次都够请几年的顾问。有的老板,一出问题就炒人,这办法更加扯淡,实际损失还会更大。所以企业的应急外部支持,既要老板肯花钱,还要技术员肯接受。但现实状况偏偏相反,技术员的心态也矛盾,既有担心被取代的一面,也有觉得“这不证明我水平不够吗”的感觉。而老板往往则是认为,我请的人不行可以换人,请两拨岂不是浪费?当然这都是很严重的错觉,高端技术员抢中低端技术员饭碗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高端者的报酬要求也高,抢中低端者的工作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另一方面,动不动换人的想法,在别的行业或许可以,食用菌行业绝对不行,人才不是一般的缺,是非常的缺,越高水平越欠缺,万能型的一个都不存在。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我有钱,爱谁就是谁的。这种情况很多地方政府也有,记得张金霞老师在黔西南州说过:你们想吸引人才,主观上正确,可是到底要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你们就不清楚了。一大堆优惠政策,要海归、要院士、要专家、要教授。中国有几个院士?跟食用菌相关的又有几个?院士打飞的也对付不来各地的邀请。人家院士怎么可能蹲在那你们一个地方服务呢,你们白给一套住房,看起来很大方,但人家也没时间来住,等于啥也没得着。(大意如此,原话没法复述),这话不知道有几个人听懂了。而另一种,就是典型的又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的类型。工资不高不说,还要求全能,所以更加不可能还给另外准备一套应急支持。不过这种心态正好迎合那些低端技术人员无人监督的想法,唯一的问题是这样的组合,基本上不太可能长期存在。出事后,就只能换人,或者半死不活熬日子。曾经有个企业,老板给技术管理的工资很低,但那技术人员是当地人,要顾家,就有些没办法,将就着做。后来因为特殊情况请我去咨询,我顺便就帮着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个技术员倒是明白外援的重要性,可惜他说服不了老板,所以企业状况也一直不好不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