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老师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一)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课的内容
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我们知道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诗词与其他问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吟诵
因此,在最早的诗里
就已经开始押韵了
比如,诗经 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球
因此,诗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 平仄韵律
大家知道,我们的语言,是由各种不同的声调组成的
这种不同声调上的搭配起来的语言
使得我们的语言在听觉上,产生了抑扬顿挫的美感
具体的表现为
四声部的搭配和组合
所谓四声,从现代汉语的发音标准上来理解,
我们很容易理解
这就是 汉语不同话中的四种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熟悉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字
比如 1声 张
2声 王
3声 李,4声 赵
其中 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
统称为 平声
上声,去声 也就是第三声,第四声字,统称为 仄声
仄:不平的意思
简单的理解是
第一声,第二声是 平声
第三声,第四声字是 不平声 因此叫 仄声
在读感上
第一声 张 读起来是一个平直的长音
第二声 王,读起来,是一个向上的发音
而第三声 是一个转折音 李
第四声 只是一个短促的向下音节 赵
什么是 韵呢?
在我们的汉语中
有好多读音相近的字
比如 家 jia 花 hua 麻ma
这些字,在汉语拼音中
都有一个相同的韵母 a
这种具有相同韵母的字
就叫 同韵字
诗词,讲究押韵
比如,最早的诗经里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一,三,四句的结尾
都是由相同韵母组成的同韵字
这种在句脚上相同韵母的字
就叫做 韵脚
以上是 平仄 韵脚
了解了这些
我们再来说说 韵律
韵,就是用韵的规则
律,就是近体诗中的一些规矩
换句话说 律,就是近体诗中的 法律
大家都要遵守,
就是这个意思
不然,就不是近体诗了
是不讲究 韵律的
也就是说,在韵律上,没有特别的规定
在一首诗中
只要是同韵字
都可以用来做韵脚
可以用同韵母的平声字做韵脚
也可以用同韵母的仄声字来做韵脚
也可以在一首诗中,平仄韵字混用
在句子中
平仄声也比较随意
也就是 在文字的排列上
没有硬性的规定
唐代开始的近体诗
才开始规定了韵律
因此,这种诗
在唐代,叫 今体诗
到了宋代,因为已经过了几百年
宋,在历史上和唐进挨着
因此,把这种诗体,称作了 近体诗
一直沿用到现在
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 近体诗
其中,包括,律诗,绝句
律诗,分五律和七律
每首七个字八句的,叫 七律
每首 五个字,八句的,叫 五律
超过八句的,叫 排律或长律
近体诗的韵律规则
使诗,更加增进了读感上的美感
具体的表现为
平仄声字的交替使用
这样,使得诗,在读感上,产生了抑扬顿挫的美感
也就是说,把平仄声字,交替使用
使字与字,句与句,都不至于重复音调
这种交替,在句子中
是以两个字为一组而进行的
比如 七言诗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两个字为一组
也可以这样认为
是组与组 之间交替出现
其中,每组的第二个字
代表着这一组
这个字,不允许随意的换声
因为,换了这个字后
这组,和前后两组,就失去了交替
那么,这样,第一组的代表字 是 第二个字
也就是说 一句中
第二个字,代表着第一组
同时,也代表着这句的 起式
如果这个字是 平
我们就说 这句是平起式
如果这个字是 仄声
我们就可以说,这一句是仄起式
那么,假如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这句
是一首诗的第一句的话
第二句,该怎样呢
律诗规定,第二句的平仄 要和第一句的平仄相对
这样的规定,避免了两句之间音调的重复
因此,我们就知道了
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第一句相对
刚才说过,律诗一共有八句
其中,两句为一联
每一联的上一句
叫 出句
又叫 上联
每一联的后一句 叫 对句,又叫 对联
律诗的四联
分别是
第一联 叫 首联
第二联 叫 颔联
第三联,叫 颈联
第四联 也是最后一联 叫 尾联 或结联
那么,我们回到前边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第一联
第一联 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第一句相对
那么接下来的第三句,第四句
就是这首诗的第二联 颔联了
是吧
如果按照第二句的方式
第三句的平仄 和上句相对的话
我们就对回到第一句去了
接下来第四句和第三句再相对
那么,第一联,和第二联
就完全一样了
这样,联与联之间
就重复了
也就是说,联与联之间 就失去了平仄交替的原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律诗规定
第三句的平仄方式
不能再和第二句相对
而要和 第二句相粘
粘,粘在一起的意思
如同左右手合在一起
左手什么样,右手也什么样子
这是 粘 字的意思
因此,第三句的平仄就应该是
第一联 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第一句相对
第二联 第三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和上一句相粘
大家看
第三句的平仄,除了第七字,和第五字外
平仄声和第二句完全相同
那么,既然是粘
为什么这两个字不和前一句相粘呢?
我们要说的是
律诗有个规定
凡是上联 出句,必须仄收
凡是 对句 下联,必须平收
因此,无论上句怎样
第三句,作为第二联的上联
他都得仄收
因此,不能粘第二句的 平
只能是 仄
那么,第五字呢?
律诗有个规定
任何尾部的三连声 都是要避免的
我们来看上一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第七个字,已经用了仄声的情况下
如果第五字在和上句相粘
尾部,就形成了 三连仄
因此
这个字也不能和上一句的第五字相粘
必须要改用平
改掉第五字, 就组与组来说
在句子中,依然交替
和上句,也依然相粘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大家看
前三组,每组的代表字 依然相粘
那么,我们现在有了三句
第四句呢?
同第二句一样
他是第二联的 对联
对句
因此,他还得和出句,上联的平仄相对
于是 第四句又有了
第一联 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第一句相对
第二联 第三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和上一句相粘
第四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和上句相对
同样的道理
第五句,作为第三联的出句 ,上联
还是不能和第四句的平仄相对
因为,对,就又对回到第三句去了
因此,作为出句,还得和上句相粘
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五句
第一联 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第一句相对
第二联 第三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和上一句相粘
第四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和上句相对
第三联 第五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和上句相粘
那么第六句呢,是他的对句,对句,顾名思义,就得与他相对
于是,第六句又有了
第一联 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第一句相对
第二联 第三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和上一句相粘
第四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和上句相对
第三联 第五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和上句相粘
第六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上句相粘
到此,下面一联,大家就知道了
从上面,我们看到了一个规律
凡是出句,都是单数句 比如 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句
凡是 对句,都是 偶数句 比如 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
那么也就是说,只要记住,凡是出句 (单数句)粘上句
凡是对句(偶数句),对上句
我们就掌握了律诗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规律了
律诗
就开头而言
有四种基本格式
平起仄收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起仄收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平起平收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仄起平收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平起平收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仄起平收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我们刚才说过
所谓 起,是指每句 第一组的代表字 第二个字而言的
这个字是 平,我们就叫这一句 平起
这个字是 仄,我们就叫这句为 仄起
那么,所谓 收,就是指每句的最后一字的平仄而言的
我们刚才说过
凡是出句 仄收 不包括第一句采用平收式的两种格式
因为 这句,你采用的就是 平收
红军不怕远征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无论第一句的出句,你采用平收还是仄收
作为第二句,是他的对句
都必须平收
红军不怕远征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么,第三句,就没有平收式了
只能仄收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和上句相对
第四句,是他的对句,和他相对 平收
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上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和上句相对
第四句,是他的对句,和他相对 平收
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上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和上句相对
第四句,是他的对句,和他相对 平收
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上句
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