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散文推荐」王钦|华山行
作者简介
王钦,笔名乾元、闲云野鹤,山西运城人,山西省作协会员,太原市作协理事,万柏林区作协副主席。曾主编万柏林区地名录——《山之右·河之西》一书,编辑万柏林团区委主编的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征文汇编《优秀作品选》和万柏林区直机关工委主编的《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汇编。近年来有二百余篇散文、随笔在《西部交通运输》《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老年杂志》《太原日报》《太原晚报》《万柏林文艺》《今日万柏林》《古交文苑》《七色花》等纸质媒体,以及《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华网》《东方女性网》《搜狐网》《网易网》《散文网》《和讯网》《今日头条》《太原道》《旅途》《万柏林宣传》《作家新干线》《夏都文脉》等新兴媒体发表。
华山行
华山亦谓之太华山,号西岳,雅太华,又曰花山。《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故“华山”即“花山”。《白虎通义》载:“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据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籍此,华山有“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人称“奇险天下第一山”唐以前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皆于山下西岳庙祭典。唐朝以后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辟了“智取华山”的路,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道。
登山的前一天晚上,考虑到每个人的体力不同,采风团的人员进行了分组,一组人员路线是乘北峰索道上山而后乘西峰索道下山,另一组的路线是乘西峰索道上下山。我因多年前来过这里,那次是步行登顶的。故而参加西峰上下的一组。次日一大早铁瑛和四清两位老师便跟着导游小杨去游客中心取票,然后等着大家过来。人员集合后,坐景区的区间车分别去乘索道处。
大巴沿路盘山而上,乘车的这条路线是华山瓮峪旅游公路,它是华山西峰索道的配套项目。瓮峪,又名泓峪,明代游记大家徐霞客在他的《游太华山日记》中高度地评价了瓮峪的山光水色。游记描述:泓峪为华山西第三条峪道,两边山峰参天而起,峪道颇显狭窄。其间有河,奔流甚急。沿峪中小道前行,倏而东折,倏而西转,迎面峰岭犬牙交错,行走者似在牙隙,宛转若江上行舟。通过瓮峪旅游公路的“好汉山隧道”,会经过新建的五座桥,分别是“安澜”、“望关”、“卧波”、“通幽”、 “飞虹”。凌空而架的“飞虹桥”。有一种“竣岭拦腰穿玉带,崇山拨地架长虹”的感觉。车子行进约40分钟后,到达西峰下大牌坊。牌坊正面刻有“太华胜景”,背面刻有“华岳雄风”,牌坊立柱上所镌对联为“跨天堑平步青云横空出世闲赏玉莲花,穿通途举头红日登峰造极壮揽太华风光。”石牌坊上面雕有以华山神话传说为素材的图案,包括观棋烂柯、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著名的神话故事。
站在牌坊下面,想到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道教“第四洞天”,也是西岳华山君神的道场。吕洞宾的弟子陈抟老祖曾在此修行。留有他“一片野心皆被白云留住,九重龙诏休教丹凤衔来”的名联。这是一个钟灵毓秀、清心修为、仙气十足的地方。我们这组有高叔、孙爱晶大姐还有拴贵、铁瑛、雪梅、秀萍四位老师,加我共七个人。虽不能喻为“北斗七星”、“全真七子”、“竹林七贤”或“七剑下天山”的侠客。但人数相同,总的起个好听的名字吧。思来想去,因此处有药王洞,起了个“晋阳七子”的名字,就以中药“使君子、决明子、褚实子、石莲子、金樱子、五味子、五倍子”命名吧,也算有个名号。
从大牌坊步行至西峰索道入口处,大约需要20分钟。考虑同行的高叔和孙大姐年龄大了,加之时间充裕,大家悠闲地登台阶。拾阶而上,在踏步末端,有一个小广场,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周围“与华无极”有四字,"“与华”意思就是与华山相生同寿,“无极”原指“无边际,无穷尽”出自《庄子·逍遥游》,也指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与华无极”引申为对人类福祉与华山一样万古永存、永无止境的一种祝愿。
乘西峰索道观看华山,是一种很棒的方式;索道下站设在瓮峪内东沟口,直通西峰。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每厢可乘8人,行程18分钟。那自古的“华山一条路”,阻断了多少人登临绝顶的向往已成为历史;而今,西峰索道使天堑变为通途。从索道吊厢向下望去,一条崎岖蜿蜒的小道映入眼底,它是索道建设之初运送物资的施工便道,由太华索道公司用一块块石条垒成通往每一处支架的台阶,全长9948米。过了东沟梁,从吊厢的北面俯瞰下去,看到的那三个洞窟,便是华山唯一一处佛教遗址“白雀寺”。途径仙峪景区,后查阅资料得知,仙峪深五十余里,峪道窄狭清幽,山路崎岖蜿蜒,河流湍急,山石险峻,多处路段凿崖,加栈凌空通过。峪道两边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溪水汇而成潭,如面面明镜,台田层层叠摞似条条绿毡,过去有山民聚集成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异桃花源仙境。西峰索道的开通,改变了传统欣赏华山的视觉,东仰势拔五岳的华山如斧劈刀削般直插云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交通代步工具,更是一条具有人文及观光意味的索道。
出了索道站,旁边便是镇岳宫,是道教著名宫观,古称上宫。宫外山谷间松林荫翳,清幽异常;宫中有井,名曰玉井,深达30余米,水味甘醇,传说此井与山下玉泉院内的玉泉相通。该宫是华山诸峰间较大的道教宫观,倚山间峭壁而筑。宫内现有正殿三间,内供奉西岳大帝少昊金天氏塑像,宫后石壁上有一药王洞,内奉药王神位。既然大家都用了中药起名字,远处拜拜还是应该的。
从镇岳宫旁边的台阶往上走,沿着巨灵足拾阶而上,有西峰南崖山脊,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象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路过天下第一洞房的景点,据说“洞房花烛夜”中“洞房”一词就源于华山西峰。相传在华山修行的吹箫人箫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曾到西峰莲花洞点烛成婚,为姻缘而起的“天下第一洞房”便由此而来。所以华山是爱情山,是爱情的见证。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初识的情人、恋人,一次携手华山之旅,必将情深意浓。
西峰上有一处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同行的“七子”就此分开观景,雪梅、秀萍陪孙大姐去南峰。拴贵、铁瑛寻找写生的最佳位置。我与高叔继续登顶。迎面建筑是翠云宫,沿着宫侧的台阶上去便是西峰,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或称莲花峰、芙蓉峰。
袁宏道在他的《华山》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传说是沉香劈山救母处,左边是千仞绝壁,右边是万丈深渊,沉香在这里”劈“开的石头中间有一道可以容纳一个人的大缝。许多人在这个地方驻足留影。站在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难怪陈抟老祖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登临莲花峰,感叹天下之大,美景之多,最美当属华山!
由于高叔的年纪大了,为了不影响返程的时间,我俩是提前下山的。出了索道口,看到有下山滑道,考虑到老人有些累了,我决定乘滑道直奔大巴停车的地方。高叔是一个身体健康,为人和善,乐观豁达的慈祥老者,退休前曾任中条山林场的场长。此番能在古稀之年成功华山登顶,内心自然是喜悦的。我与高叔前后位置坐在滑道车上,系好了安全带,开始下行。这一组滑道车约有20多辆前后车挨得很近,远处看,好像一辆小火车。
下行的滑道车,遇到陡坡和急弯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大声喊着,声音在峡谷中回荡,每当听到回音,犹如与神仙对话。近300米落差的下行,身体会有失重的感觉,好像整个人都飞起来了。颇似,挟飞仙以遨游,踏祥云而飞腾。春风习习,柏翠松绿。穿行在其间,犹赴瑶池宴;赏太华美景,观西岳伟岸。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功德圆满,羽化而登仙。
下山后,待人员齐至,乘车返晋。归途,余思之,采风团中,“团长之真诚”、“政委之亲切”、“高叔之和善”,又有“孙姐之散曲”、“耿老之书法”、“秦哥之摄影”、“常哥之诗词”、“保哥之楹联”、“四清、铁瑛、拴贵之丹青”、“喜爱、雪梅、秀萍之文章”、“澍乾、刘怡之才艺”,皆可为吾学之。
(钦,无长技,蒙众友不弃,幸甚!今河东、西岳采风,收获颇丰,何哉?信义、知识、灵感、友情。可谓:翰墨飘香写春意,一路欢歌黄河情!今作文记之。)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公众号
五龙杯
“年度文学奖”、“季度人气奖”公告
一、年度文学奖:2020年4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凡在本平台发表的文学作品,均可参与评奖。
二、奖项:
1、“年度好小说”1名,奖金1000元。
2、“年度好散文”1名,奖金1000元。
3、“年度好诗歌”1名,奖金1000元。
三、参评要求:
1、“文学奖”所有参评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由本平台首发,非本平台首发原创作 品,均无资格参与评奖。
2、入选作品要求阅读量达到2000以上,留言50条以上。
3、作品题材不限,拒绝低俗内容,不得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在阅读量和留言量达到参评标准的基础上,获奖作品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题材要求新颖、独特,主题要求有一定深度,读者反应良好。
四、本平台每季度公布一次候选作品名单。每季度末阅读量和留言量达到要求的作品,即进入候选名单。
五、颁奖时间:2021年1月15日进入评选阶段,1月20日公布获奖名单,为获奖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
六、经评委评定,如无作品符合评奖要求,获奖名额可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