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样东西结合不好,书法肯定高级不了,值得书法爱好者深思
学书法要多看书,比如孙过庭的《书谱》,袁昂的《古今书评》、张怀瓘的《书断》,《说文解字》,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庾肩吾的《书品》等等。
因为书法包括文和字,文不好即使字好也不行的,所以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字作为书法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了好的文底,再加上字法,就完美了,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样,文好字好,随你怎么淡妆浓抹,总是能出来气质的。
文和字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你文不好,字就很容易写错,比如经常看到将“范仲淹”写成“範仲淹”、“万里雪飘”写成“万裏雪飘”、“拉麺”写成“拉面”等等。
这里又有一个基础关和艺术关的差别,要想达到艺术关,就必须突破技法的束缚,守正出新,才能形成个人品格和传统质感的完美结合。
书法要高级,一定要有“篆籀气”,“篆籀气”是高品质书法的必备涵养,要想写出苍茫的线条,没有“篆籀气”是不可能写得出来的。
书法要高古,就要根植传统,传统是书法的入口,古人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地总结和拓宽书法艺术的边界,我们要先进去看看这个边界在哪里,找到原点,再向外拓展,只有如此才能达至高古。
“高古”二字嘉强把它理解成两层意思,一是高级的古意,就是上面说的篆籀气息;
二是高于古人,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父母生你下来,也是希望你能有所超越,这样历史才能不断进步。
所以书法也要在学习古人的同时不断寻找突破,否则都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就谈不上创新了。
学书法要以传统为根基,取法经典的碑帖,分析碑帖的根源,擅于分辨好坏,坚持临习经典作品,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
内外兼修,由技入道,学习古人但又要化出自己的东西,追求高古避免俗气,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优势所在,学会自我定位,在以此深挖,喷出属于自己的清泉。
书法最终是要由技入道的,技法再好,没有格调终属俗品,正如一个人再漂亮却心狠手辣也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对于好人我们却不在意他长得怎么样。
技是书法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字法、墨法、章法等,道是一种精神,是无法看到只能感受的。
就如同你吃饭用的陶瓷碗,有人喜欢花里花俏的,有人喜欢简约朴素的,这些是外表能看到的,但其本质却是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
有人觉得简约朴素的单调乏味很没档次,有人却觉得花里花俏的很土气,这些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感受,我们无法看到,却非常重要。
当一个碗破了,就如一个人死去一样,但他给人带来的感受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讨论一个打破的碗或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谈论的是一种思想感受,是一种精神,就是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的东西。
为什么王羲之和颜真卿等大家的作品能流传至今?靠的就是他们完美的技法和高贵的精神以及鲜明的风格,也就是技与道完美结合后产生了极具人格魅力的风格。
总结一下,嘉强认为学习书法要结合好文和字这两样东西,通过了这一基础关后,就又要结合好技和道这两样东西,才可以到达艺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