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是如何掏空老人钱包的?

《 人文之窗 》人文综艺掌上微刊

来源:燕梳时评(gh_d179e622b6fb)
作者丨梳子姐

兜里有钱,身边有人。

这是对老人来说最好的状态。
而且大概率是前一条决定后一条。
身边是良人最好,就怕一群骗子虎视眈眈的盯着老人的钱包。
在中国,有一半老年人买过保健品。
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2000亿元以上。
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且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
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为了让大家对保健品行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我为您准备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个骗子的自述......
01.入行
我叫小K,是一个保健品销售员,走上这条路纯属偶然。
2015年1月,一家来自ZJ省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我就读的中医药大学校招,招聘面试官并没有告诉我这是保健品销售。
被“生物科技”四个字吸引了,与公司签约后,我和同伴们被总部安排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
这段培训“类似洗脑”,每天早上5点起床晨跑、喊口号、户外拓展、分组竞争。
培训过程中,负责人不断强化一个概念——公司卖的保健品只是个媒介,我们要给老人“带来健康和陪伴”。
不断有公司老员工讲述自己的经历,描述团队氛围好、上升空间大等一系列的前景。他们不过二十七八岁,工作不过四五年。
一位女员工说她不到5年便实现了全款买房的小目标,“我一个女孩子都能做到!你们男生凭什么不能?”
这句话如激将法一般激起了我们的斗志,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培训过后,我又被送到YW市一家已经开了6年以上的“养生馆”去学习。在那里,有购买保健品长达5年以上的老人,有每年会购买数万元金额的老人。
老人们甚至会非常仔细地给其他正在犹豫的老人分析,保健品到底有哪些好处。
那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内心很可能并不认可保健品,但他们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辩解,当别人问起他保健品好不好的时候,为了维护面子,老人一定会说好。
没有老人愿意承认自己傻,“如果说不好,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
我被公司洗了一遍脑,再被这些老人洗了一遍脑,对保健品的神奇疗效几乎深信不疑。
(下图为会议记录:发传单、拉人进店、团购、送礼品、老“顾客”教育新“顾客”、重点发展的顾客类型……小K的会议记录上都有流程。)
(下图为保健品销售员要掌握的“话术”)
02拓荒
2015年春节后,我和几位同事被派到JX市“拓荒”,要建立起一家新的“养生馆”。
“养生馆”挑在了一个老小区,这里老年人多,全是目标客户。我们每天早上吆喝着拉老人来店中测血压,用很和善的语气和老人谈,老人是不会抗拒的。公司有专人培训保健品销售员的“话术”,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这些是必须背会的。
我们一般不叫他们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
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
聊天还是为了“筛选客户”。一盒保健品数千元甚至高达数万元,老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是不是自己管钱,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买得起保健品,买得起哪个价位段的保健品。
为了研究顾客,我们每天晚上6点闭馆就会召开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四五个人琢磨一个老人,专门针对他们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第二天的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话题,有时候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和老人说什么,老人作出不同情况的回应后,又该如何应答。
“养生馆”时常组织“养生会议”,用鸡蛋、大米以及“生态养生杯”、“印度养生袜”这些生活用品吸引老人参加。
“生态养生杯”是总部找厂商定制的,他们在给老人宣传时,只需要让老人觉得“这个杯子非常好,来了就免费给你”。
“养生专家”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制造病痛的恐慌,老人很有代入感。“养生专家”推销一款名为“X豆”的保健品时说,这是中科院院士的研究结果,通过复杂的工艺流程提取了黄豆核心的粘稠物质,能够高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后,以退为进地说,“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着吃一点。”不直接劝老人买。
这个“复杂工艺”其实就是普通的压榨法,不可能治愈心脑血管疾病,也不是什么中科院院士的研究结果。
“养生专家”结束授课,我们会配合主持人在场下鼓掌、喝彩,让整个会场“热血沸腾”。
很多老人不信,但是因为拿了鸡蛋、大米、肥皂,往往不会公开质疑我们。
为了卖出产品,我们会制造“饥饿营销”以及“优惠大促”的假象,守在关系好的老人身边,不管想不想要,都会“抢来”所谓的优惠单,放在老人面前,劝签字。
软磨硬泡下,老人很多时候会选择签字。
签字不代表购买,为避免反悔,销售员还会在一小时内把“纳豆”送入老人家中,直接拿刀把包装拆开,要老人数货、验货,并且劝老人当场吃下,“把生米煮成熟饭”。
甚至陪同老人去银行取款,当场完成交易。
老人碍于情面,最后也不会拒绝。
(下图为小K提供的“养生会议”包装和“专家”包装注意事项:气氛、纪律、养生内容……)
(潜在客户会被特殊对待,要求看血管、灌输危机意识。)
  
03.骗局
我骗过金额最大的老人是倪阿姨,82岁,老伴已经去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退休金有2000多块,是我们眼中的“优质客户”。
倪阿姨一直说自己条件不好,我也一直没强迫她购买,我们之间反而产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倪阿姨:小K啊,我家庭条件真的不好,每个月退休金才2000多,你这保健品动不动就四五千上万块,我这根本买不起啊!

小K:倪阿姨没事的,公司规定了我们要好好给到店的顾客讲产品,你来了我们店里,买不买是您的事,但讲不讲是我的事。不然公司给我们开工资,我拿着不安心。

倪阿姨:小K你每月工资是多少啊?

小K:我们每个月底薪是1800,还会有些提成。

倪阿姨:那是不是我买了你的产品你就会有提成?

小K:是有的,一大盒保健品一般提成是200块。

倪阿姨:小伙子出来工作真不容易,你讲讲你们的产品吧,我好好听一听……

其实我的底薪是2500元,提成也不只200,而是8%,只是为了让老人觉得我辛苦,产生同情心,倪阿姨也确实相信了,很认真地听我讲。
后来在一次“养生讲座”后,我安排倪阿姨和“养生专家”展开问诊,当时房间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养生专家”非常准确地“诊断”了倪阿姨的病情。
这个时候,正式的骗局就已经开始了。
我不断问“养生专家”,“X豆”对倪阿姨身体是否会有好处。
“养生专家”在肯定好处后,我还不断向他“争取”优惠。
“养生专家”很犹豫,一直都不愿意给。
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终松了口,答应把价值8000多元的一大盒“纳豆”以及一系列赠品卖给倪阿姨。
“养生专家”还非常神秘地悄声对倪阿姨说:“大姐,这个优惠真的不多,全市没几个人能拿到,你出去后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实际上在问诊的前一天,我早就给“养生专家”介绍了倪阿姨的病情,这场问诊更像是事先导演好的“双簧”,所谓的“优惠”也只是我们演戏的产物。
倪阿姨后来还买了价值12000多元的保健品,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花了2万多,我拿到了1600多元提成。
(“养生专家”进行“经络养生”的授课后,“收款”这一项被小K列为工作重点。)
04.离开
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的时候,我每天有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做饭。
老人在家很孤独的,天天去看他,每天给他送些水果,陪他聊天。
老人都把销售员当成了亲孙子。
老人家里断水断电,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销售员。
晚上老人病了,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销售员。
我们组织过120元杭州三日游,“养生馆”包下食宿费、交通费以及景点门票,实际成本远高于120元。
在这样的旅游项目中,白天陪老人划船、唱歌;爬山时帮老人背包;晚上还给老人端洗脚水、点蚊香。
三日游之后,80%以上的老人会买保健品。
有老人说:“买产品不是真的觉得好,而是你对我好。我不能让你对我这么好,还赚不到任何钱。”
但像这样的陪伴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遇得到,越投入、越有钱、越肯掏钱的老人享受的服务越好。
也不是所有保健品公司都是这样做。保健品是个暴利行业,有些人不择手段,完完全全把它当成是牟利的工具,导致了如今的混乱。
有些“游击队”几乎是全国各地流窜,胡吹海夸,打一枪换一地,卖完东西就跑,一个一个城市的老人轮流被坑。
而且保健品行业因为标准松散,有些产品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有毒有害。山东那位跳海老人就是被这种公司所坑害的。
2015年,我连续三个月拿到了“养生馆”的销售冠军,每个月我都可以向5-10个老人卖出保健品,每月收入高达上万元。
这对于一个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高。我很开心,陷入了狂热。
当时每个月我工作29天,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班,晚上12点才下班,丝毫不知疲惫。
不过,好景不长。2015年10月,我和“养生馆”另一位同事发生利益冲突,让我突然变得清醒。
我的顾客虽多,但是真正自愿购买的人可能不足两成,大部分老人都是在半推半就下被迫购买的。
我用了太多手段,吃相太难看,这样没有意义,不是一条正道,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萌生了退意。
半年后,一个男人大力推开我办公室的门,将保健品狠狠地甩在桌上,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要再敢来我家一次,我拆了你!”
我认识他,是旁边小区一位退休大爷的儿子,那套保健品价值8000多元。
退休大爷有比较严重的脑血栓,以为吃了我们的保健品可以痊愈,就将医生的药都停了,结果严重到躺进了医院起不了床。
我连续几天做噩梦,最后决定离开这个公司,另外找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但人过得舒坦。
讽刺的是,当年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奶奶也时常参加“养生讲座”,在销售员的推荐下购买保健品。
我第一反应就是劝她不要买,可奶奶不听,我最终没有坚持。
显然,那个销售员对她足够好,就像我对倪阿姨一样。
.END.
一直认为,所谓保健品,也就是卖点害不死人的淀粉和糖,骗点老人的钱而已。
虽然没有用,但也不会有多大危害。
但花了半辈子积蓄,买几十万保健品堆满家的大有人在。用保健品充当神药耽误病情的也不少。
而被骗后自杀的事件更让人触目惊心。
不久前,一位姓陈的老人先后被骗九万余元买保健品,一气之下跳海自杀,他留下的遗书字迹凌乱:

眼看着我与老伴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难过......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

为了利益,丧尽天良,他们的恶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而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
这些夸大其词的保健品又如何销售出去了?
湖北谋生物科技公司的销售人员曾这样说:

产品不在于好和坏,而是靠你的督导,我们这边的顾客,就算你卖狗屎,他也会情愿去买。

真是坏到家了!
老来难,老来难,人老之后最怕嫌弃和孤独。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寂寥时光的痛楚无比煎熬。
内心空虚寂寞的老人向来是推销人员最“优质”的猎物。
如果有陪伴,有聊天的伙伴,也不至于那么容易让推销员乘虚而入。
父母年龄大了,反应迟钝,思想老化,接触的信息没有我们多。
衰老和孤单让他们特别爱热闹,而节俭和抠搜又让他们禁不起诱惑。
所以当儿女责备父母愚昧被骗时,我们更该反思是否给了他们足够多的陪伴。
如果你都没有卖保健品的了解你爹妈,你说他们信谁?

世间轮回,生生不息,只有未老时敬以老,

我们老时,才能被子女温柔以待,被世界温柔以爱。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传达给他们。

也愿你们,把这篇文转给你身边的老人,或者读给说给他们听,

让他们知道风险,愿爸妈们都能平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