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第17~21条解读
第十七条原文解读。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病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太阳病”者,表阳病,表中之表阳病。“汗法”者,是发表的辛温之剂,借其正阳之气的趋势,处于表阳之机,驱而散之,是属于正治法,更况太阳主开。
但太阳病三日,就经过了发汗法。我们要知道,“法”者,就是方法论。“汗法”,就是发汗法,这个法是具有向上向外的势力,对枢机起张力作用。除了治疗风寒暑湿外感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宣发通透的作用。这个作用呢?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开发宣透于任何凝滞之症的。
“法”是大法,是“用”的具体实施。这个实施时,形成一个势,或称一个局,这个局势呢?是一直对外的,目的方向手段明确。所以“汗,吐,下”三法所指定的方向目标均是不同的。
“太阳病”,本当以“汗法”,“汗法”就意味着载阳还表。“汗”之,邪气不退,是可以再施用“汗法”的。但“汗法”之后,又实施了“吐法,下法,温针法”,即三天之内频繁的改变治疗手段与目的,不但表阳病未解,反而出现了“坏病”。这个“坏病”呢?就是指广泛的临床杂病,即因为误治而导致的杂病丛生。
此时“桂枝汤法,已不中与之”,当结合实际情况,以静观其变,然后随证治之。
这里观其脉证中的“观”字,就是要让我们心情静下来,处于一种潜意思的状态,不要为一剂未能愈其疾而浅尝辄止。
如果被“汗吐下”法后,导致为临床的杂病现象时,这就是论中处变之法,要让我们知道太阳病之变,他无非是以“汗吐下温针法”之误治而引发太阳病的量变与质变过程。但“观其脉症,知犯何逆”者,则是整个论中治疗原则。与是乎,后世就产生了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整体是论其本,也就是黄煌教授所说的“体质”,辨症则是指的“八纲”,论治是的“八法”,后世医学家们又增加一法,即“解毒法”。
这里的“知犯何逆”者,就是知道前法的错误治疗后,再观其治疗后邪气所形成的势力,在那个方位上。即指邪气所犯是阴性或是阳性,也即《内经》所曰:“查色按脉,先别阴阳” 进行新一轮的辨证后,再找出治疗大法与对症方药。
比如“汗后”后,桂枝汤加附子法的“汗出如漏”,苓桂术甘汤法的“心下逆满症”,蒸蒸发热的“调胃承气汤”法,“神伤饮动”的桂枝加龙牡汤法,皆是指先明了邪气所陷落的部位何在,再随其症而进行新一轮的辨症施治。
第十八条原文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脉浮紧,发热无汗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桂枝汤本为解肌,“本”是指本来的功能,解肌是指其具有解散肌腠的邪气,是指的桂枝汤本来所能局限的所具有的本来的功能,这里的本是指功能,解肌是指其治疗中狭义的功能。这里本为解肌是与其广义的功能所用相互比较的。让我们先知其狭义中的本,然后了解其广义中的用。
这个广义功能的用呢?就是有调和其全身性的阴与阳病的偏颇,并非局限于解肌。
前面我们谈过的调和阴与阳,气与血,营与卫等功能,更况,人呢?无非血气二字,血气所循环的管道即内经上所说的脉为血之府是也。所以上海名医头颜德馨教授独创寿定,畅消东南亚与欧洲,就是以气血为论而创立衡法,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延年益寿。
本为解肌,这里的“本”字,也是指皮下的肌腠,说明肌腠中的邪气,是属于氤氤之邪气,处于皮下的邪气呢?是属于闭滞,氤氤之邪气处于温而且散的,是属于耗而散的作用,所在用桂枝汤法,调而和之,调者,是调阴阳气血营卫的之用,和者,正气充沛,邪气乃散。所以桂枝汤简而括之是处于敛的功能,正汗止,邪汗出的功能。
处于皮下的是邪气的加临,表阳处于闭涩滞敛的状态,当用红色散邪气的麻黄汤法等,一汗即愈。
桂枝汤法邪气虽处于肌腠,但也氤氤皮腠,麻黄汤法邪气虽处于皮下,但也波及肌腠,但是主次不一样,功能即有别,这一点就是整个太阳病上篇所以要求理解的真谛。这里也强调说明,肌腠与皮下看是解剖上的言语,实属中医的术语。是在体悟伤寒论一书中,在条文与方症下产生的属于邪气病态下的组织功能,这个组织功能是以应邪气而存在的。
或原本太阳中风之症,或指麻黄汤汗后导致的汗出表不解,就会递增出来的桂枝汤方症,但是桂枝汤的方症,则不会递增为麻黄汤方症,因为麻黄汤方症是以邪气闭涩滞郁为主的。
邪气在太阳为病后,导致汗出,是局部性质的太阳中风症,凡表散法后,表症未解者,均是递增中的汗出中风症,这是延伸出来的太阳中风症与桂枝汤方药。
一个“本“字者,是太阳病中的阳气处于释放,津液处于耗损状态。一个“本”字是说桂枝汤处于解救表阳的功能,一个“本”字是在说明桂枝汤法,在临床上的所用是处于广义的功能。
桂枝汤解肌的功能是狭义的,但调的阴阳气血营卫则是属于广义的,桂枝汤法持有有本之炳,所以凡是导致阳不能悍卫时,均是可以考虑其调而和之,用而达之,
所以“本”为“解肌”者,解字处于动态中的意动用意,解者,即是救之义,解救出肌腠中的风阳邪气,本为解肌是积极的,主动的,肌是邪气处于部位,方向,所以他原文曰:“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麻黄汤法,桂枝汤法,本具解表发散的功能,但是麻黄汤法呢?是属于脉浮紧,风寒凝滞表阳,不能宣发透达的概念。
桂枝汤,是属于脉浮缓,风寒凝滞表阳,处于释放耗散的状态,
麻黄汤法是邪气处于敛,桂枝法上正阳处于释,一敛一释,敛者,需要宣发通透,释者,需要收涩固敛。
敛而使麻黄汤法宣而散,汗出表阳中的邪气未退时,就会递增为汗出后,表阳处于释的状态。
《内经》曰:“阳加于阴,谓之汗”,麻黄汤法,是以秉阳而加阴,强调之汗出后,表症未得解散时,就不能再与麻黄汤法,所以表阳症中的前趋症,是麻黄汤法,后期症则属于桂枝汤法。麻黄汤法是以药物性能产生的阳气,此阳气以加于阴而谓之汗,桂枝汤法是以药物性能调出来的阳气,以阳加于阴之方法,谓之之汗。
所以这里用"若"字者,是不固定之义,如果是其脉浮紧,又加之发热汗不出者,治疗中是属于麻黄汤法的法,汗是直取,麻黄汤法秉赋纯阳之性,是以阳加阴之为用,是把阳气调至即悍且卫的状态,表阳在正气的支配下,使麻黄汤法涌而散之,驱除邪气,与桂枝汽法相比较时,桂枝汤是调的全身的阴阳气血营卫,然后才能产生解救济表阳的功能,所以当表阳中的邪气盛而实时,是属于麻黄汤之法,驱而散之,当表阳中的邪气处于与正气胶着时,即汗出而发热不退时,就当与桂枝汤本来调和阴阳血气营卫的功能,去解救表阳中的正气,驱散肌腠中的邪气。
因为表阳中的正阳之气,虽处于用阳之悍,但终是处于表阳释放的耗损状态,释放是损阳,汗出是伤津,这时的汗与津呢?正是麻黄汤所要表发的物质基础,在麻黄汤法者,则是驱而散,在桂枝汤法呢?调而和之。一个用表阳驱散法,一个用表阳温散法。
虽然一峻一缓,但开发表阳的功能是一致的,所以后文就产生了桂枝汤与麻黄汤法的互用倚角,互为变化应用的功能,广泛于应用于临床之中,也将论中条文。随着阴性的与阳性线,无限的展开而延伸到论中的深处,让我们去理解其开合枢者,是如何的处于邪气状态下的阴与阳,半阴与半阳的。
故“本”者,是桂枝汤在持有本功能之炳的基础上,即汗血水津之气, 这些汗血水津之气处于郁滞凝结的状态时,是属麻黄汤法的治疗范畴,这些汗血水津之气处于耗散状态时,则属于桂枝汤法的治疗范畴。
桂枝汤与麻黄汤虽然同处于发汗解表的功能,但他们同样可以参与内伤杂病的治疗,这就体现在体与用的功能上,这里的桂枝汤本能是解救表阳中的正阳之气,即内含量有驱散风寒暑湿之气的功能。
临床上利用麻黄汤发汗解表之机,即开表阳,也调动一身的正阳之气,促进正阳之气,去通关开窍,所以我在开篇即讲了麻黄汤法小议,小议中提出,麻黄汤法与麻黄的功能者,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一切阴与阳症中出现的凝结郁滞之症,这就是临床所说的体(阴)与用(阳)的关系,临床中所需要“用”的功能往往大于“体”的局限性,所以后世说,方是死的,法是活的。
桂枝汤本为解肌,如果出现脉浮紧,表阳处于收敛凝滞的状态时,就会出现发热,汗不出的症状,当然这里也是省略了太阳病共有的主症。临床上常须认识清楚桂枝汤法与麻黄汤法的本来功能,与病因病机。
内经曰:“体若燔炭,汗出乃散”,麻黄汤法,桂枝汤的原本就是汗血水津的为物质基础的,汗出伤津,不汗出亦伤其津。汗出至柔痉,不汗出致刚痉者,皆是表阳中的物质基础不能宣发与滋养。
第十九条原文解解读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不喜甘故也。
因为酒是热性之品,酒客者,一是惯饮酒者,一是指饮酒过多导致的损伤,客本名词,这里用为动词,内经运气七篇主要就是讲的主与客的关系。
酒客至病,酒蓄为毒,酒毒化热,伏遏血脉,邪无退路,形成如同桂枝汤症中的汗出,头痛,发热,恶寒的阵势,治疗中当以清热解毒为务。
因为酒蓄为毒,化热扰动三阳不安,是不可以辛温之剂的桂枝汤,一酒毒为热,二是桂枝辛温为热,同时病邪气的部位处于三阳之悍,三个方面加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一个热毒蓄势待发的概念,阳热互劫,饮邪上攻,导致呕吐,也因为酒的温热性,是不喜甘温之气的。
《灵枢 病能论》篇曰:“病有身热解坠,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曰酒风。帝曰:治之夸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撮,为饭后”,此用内经时代的解酒毒之方法。
第二十条原文解读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佳。
喘家者,是指素有宿疾之患,从作桂枝汤法,说明病因病机仍属于表阳处于释而不能固敛的状态,这个表阳的释放呢?也递属于正阳之气正在随卫阳而减弱,或称为进行性加速的衰退。表阳病牵出里阴症,这里正是延生大小青龙汤的伏笔法。
此即有太阳病中风的桂枝汤新病,也有素有喘咳之宿疾,新病导致宿疾,宿疾加重新病。出现标本与缓急之病。故论中新制桂枝汤法,即桂枝汤加入厚朴杏子者,为最佳节的配伍方法。即用桂枝汤固敛表阳之释,再加入厚朴,以宽舒中枢之滞郁,杏子肃润上焦之气,杏仁与厚朴温运太阴之气,太阴之气得以温运,浊阴得以运化,清阳得以升发,有形之痰饮得以温运和化,以和里阴,正合金匮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无形之阳气得以升发以助表阳。
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入厚朴二两,杏子五十个,余依桂枝汤法。
病人素喘又临寒,痰湿不断乏津源。
桂枝汤法调阳悍,汗血水津自收敛。
太阳在表须温暧,太阴在里莫虚寒。
三与三者有极端,天地上下相对观。
桂枝汤法东风添,发陈之际绿嫩鲜。
阳秉乾时离中燃,阴赋坤坎龙雷潜。
更加杏仁滑润煎,直通幽门上下宽。
厚朴降浊非一般,更把六腑通降转。
营与谷气太阴变,卫与气机太阳悍。
标本之疾皆得蠲,痰饮被驱愈咳喘。
第二十一条原文解读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凡者,是说凡具有温热病性的症状时,是不可以与桂枝汤法,因为辛温之剂,有阳热之蔽端,所以凡是温热性的病服用桂枝汤后,病性之阳,加上药用之阳,二阳相劫伐,有耗气伤津而动血之蔽。
其后:就是服了桂枝汤法,或辛温之剂。其后是结果。
必吐脓血者,这个脓性的血者,是先有脓液性质的宿疾,这个脓液性质的宿疾,是属于温热病邪气导致的,如肺痿肺痈中的桔梗汤,千金苇根汤,大小陷胸汤等等,均是属于热病的治疗范畴。如果真用了辛温之剂量的桂枝汤法呢?阳热病邪就会加重,耗伤阴液更加迫切,最终导致吐脓性的血液,造成严重的后果。
杨姓 男 46岁 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脉弦滑紧。舌嫩紫白燥苔。
症状:饮酒史多年,每饮必醉,醒后再饮。刻下全身性的战抖,说话不清楚,行走拿酒瓶,一次性喝半斤至一斤,醉时二便失调,有时昏睡一天一夜,酒醒后,不停的再饮,饮食甚少,步行不正,面色焦黑晦暗,体格较健。
分析:饮酒史过长,曾到精神病院解过酒,管了近三年之久,后又能饮,饮而成瘾,再饮时不能自控,酒醒后,自知不能自拨,也深恶痛绝,加之心理压力,还是借酒麻痹,一饮不可拾。
治则:清枢透泄法。
方药: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全瓜蒌12克,川黄连5克,黑柴胡12克,野黄芩10克,杭白芍12克,生大黄3克,川郁金15克,炒枳实25克,川厚朴115克,怀牛膝10克,防已6克,十剂量
2014年4月9日星期三
脉沉弦滑紧,舌:白燥苔。
全瓜蒌12克,川黄连5克,黑柴胡12克,野黄芩10克,杭白芍12克,生大黄3克,川郁金15克,炒枳实25克,川厚朴15克,丹参片30克,虎杖片25克,怀牛膝10克,防已片10克,淡豆豉10克,山枝子10克。
十剂量。
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脉沉弦滑紧。
仍按上再加十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