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总结:湿气“入侵”五脏,浑身会有这...

老中医总结:湿气“入侵”五脏,浑身会有这些表现,收藏对照
 
1. 湿气“入侵”胃部
伴随:口臭、嘴里发干,胃部功能运化差、消化不良、腹胀、频繁腹痛、身体恶心干呕
 
2. 湿气“入侵”脾部
伴随:身体容易困倦疲惫,面部、头发喜欢出油,舌苔厚腻、嘴里发粘,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粘腻、肢体偶有浮肿情况
 
3. 湿气“入侵”肾部
伴随:腰酸背痛腿抽筋,身体乏力四肢没劲,疲劳感很强烈,睡觉时喜欢出虚汗
 
4. 湿气“入侵”肺部
伴随:腰膝冷痛、酸软乏力、麻木不仁、关节肿胀、屈伸不利
 
5. 湿气“入侵”肝部
伴随:小便清或者淡黄、面色暗沉或苍白,舌头胖大,心情经常郁闷烦躁
 
湿气到底怎么来的?
我们天天听别人说:身体湿气重,我要给身体祛湿。
 
湿气有内外之分,外湿由于大雨、大雾等气候影响所导致,尤其是多雨季节,少阳光,在南方的“回南天”和“返潮”的现象确是比较多;或者是居住环境潮湿,例如住在低洼地区的人;或者是在身体淋雨较多,长期在水中工作的人群,在正气衰弱的情况下,湿气就会侵及人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内湿,大多数是由于脾胃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主要是由于脾胃过食寒冷性食物、肥甘厚味,或饮食不健康,时常暴饮暴食,或过度疲劳等,就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体内水湿滞留而形成的。
 
夏季多湿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阴阳转化的一种正常偏性。
 
夏季不要贪凉饮冷,否则会导致胃痛、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湿气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夏季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油质食物,如火锅、烧烤等
 
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不管是外湿还是内湿,只要湿邪上身,就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赶走湿气,就要做到“一泡二不”。“一泡”是指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通经、除湿、利水。“二不”是指不贪凉、不淋雨,少喝冷饮,以免损伤脾胃;不淋雨,避免脚气、湿疹。

《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需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和薏苡仁为祛湿双雄!医书记载了健脾祛湿汤,组方由赤小豆、薏苡仁、芡实三种食材配伍,后经御医调配,加入茯苓、山药、橘皮、蒲公英等几种辅材,制成代茶饮,流入民间至今。

1)赤小豆:脾虚天敌,祛湿双雄之一
2)蒲公英:清热解毒,利胆,健胃。
3)薏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增强免疫力
4)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5)金银花:清热,泻火,凉血。
6)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7)橘皮:湿气的死敌,健脾的王者;

多种食材相得益彰、君臣佐使,制成茶包,每天热水冲泡一袋,喝上2~3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