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周公旦一句话,周武王可以闭眼了|史记次元周世代017

周公旦是深得周武王姬发信任的。这应该和他一直都在周武王身边是有关系的。在周王朝开国大业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周公旦既没有出风头,也没有回避自己的责任,甚至在出现乱子的时候,清晰地摆明了立场,站稳了脚跟。

《史记》次元中对周公旦褒奖有佳,在周文王姬昌还在的时候,《史记》就提到过他“异於群子”。这种从小看到老的判断让他更有机会在周王朝的建国大业展现他的才能。

017

《鲁周公世家》里“异於群子”这句话拉开了周公旦和文王其他诸子之间的举例。这意味着他从小就会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机会。这得益于他小时候的乖巧和讨喜。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群子。”

周文王有那么多儿子,在身份次序上不占任何优势的周公旦能够脱颖而出,很可疑意味着在于他很会来事。这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孩子,他似乎一直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周公旦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就和后来的周武王姬发关系很好,按照《史记》次元之外的说法,他和周武王是同父同母的,这也可能让他们在血缘和感情上比其他的兄弟更进一步,或者说,他们之间有更多的相处机会,因此也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就是《史记》讲述周公旦的故事里,是要在这个次元中树立一个标准化的完美人臣典型。也就是说,在这个故事里,从他一出生似乎就承担着要成为这一完美典型的所有条件。

我们来看一下: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和周武王的母亲应该就是周公旦的正妃太姒。他非常聪明而且很有能力,品行当然更是没有话说。除了他的排行靠后一点,晚出生了几年,几乎可以成为周王朝未来继承人的一个完美人选。

这或者可以看成是一种反衬,他的存在说明周武王姬发比他还要更优秀更合适。而后世被无限吹捧的周世代似乎也需要一个人臣的典范,来界定一下人臣的标准。这似乎才是在《史记》次元里,周公旦存在的真正意义。

周公旦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责任。身体里流着最纯粹的王族的血统,毕生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尽心竭力的完美人臣。这是他的人生终极目标吗?不管怎样,从他“把大钺”跟随周武王进入商邑,他似乎已经确定要在整个周王朝的未来历史中担任一个什么角色。

《史记》次元的在讲述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并不希望从他所做的事情本身来判断,更倾向于去猜测他的内心和动机。在所有关于周公的记录中,似乎都在通过各个角度来证明,他的内心和动机是纯洁无私的。似乎只要能够证明这一点,就是让人长出一口气。不过,我们还是抛开永远都无法证明的这一点,来说说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这个周武王姬发信赖的兄弟所所的事。

在周武王姬发接替他的父亲姬昌成为周国的统治者之后,周公旦的位置大概也被确定了下来。他成为周武王最核心的伙伴,和周武王一起承担起周国崛起的责任。他的地位在前期的一些细节中已经显现出来。当伐纣的一战结束之后,周武王的军队列队进入商邑。周公旦和他在同一辆车上。

“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大家都清楚,他是周武王身边最亲近的、也是最信任的人。同时,这似乎也已经宣布了他未来在周王朝里的位置。

我们在之前也讲过,周武王姬发和他这个弟弟之间的信任关系。伐纣之后得了失眠症的周武王在睡不着的时候,会把自己的这个弟弟叫来,安排一些重要的事。他非常明确地把未来的一些规划和安排交代给了周公旦,同时也毫不隐瞒地表达自己的担忧和顾虑。

在那几年里,两个彼此信赖的兄弟是否经过一次一次深夜的详谈,完成了对周王朝未来目标的详细安排呢?在他们的对话中是否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呢?无论如何,周公旦都会是他哥哥最坚定的支持者。认同并充分理解周武王,应该建立了他和周武王之间的信任基础。这或许会让周武王姬发觉得,这个弟弟懂他,从周公旦的身上,他是否还可以看到一种崇拜和折服呢?这一点和伪装出来的对于人君的谄媚是不同的。

而在周公旦身上最不同的特质在于哪里呢?我们可以看一看伐纣成功之后,周王朝面临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史记》次元的记录里要表现的到底是周公旦作为一个完美人臣的忠诚呢?还是有别的话要说呢?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

关于这件事,《周本纪》里的记录是简单的,更详细的记录是在《鲁周公世家》里。不过,我们应该从“天下未集,群公惧”看出来,大家对于局面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是担忧而且是毫无对策的。他们知道武王如果死了,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安定。但是该怎么办呢?大家都没有主意。

关于这件事,《鲁周公世家》里是这么记录的: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於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接下来在周公旦给出的祭文的一个核心意思是说,周武王姬发对于周王朝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他愿意代替周武王去死。在那个时代,也许他们真的相信这种要求会得到鬼神的回应的。从这一点上看,周公旦应该不只是说说而已。《史记》次元的记录也倾向于是他的这份诚心感动了他的先祖们,让周武王的病情有所改善。当然,也没有坚持多久,周武王姬发还是挂了。

那么,就这件事来说,周公旦的不同作用在于哪里呢?真的仅仅在于他比别人更忠诚吗?显然不是的。他确实比别人更优秀,当局面陷入不可控的混乱,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同样是祭神祈福,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

就连太公和召公这样的重臣也麻了爪,他们只是希望通过占卜来判断一下是凶还是吉,上天打算让周王朝走向何方,刚刚建立的周王朝是不是会得到上天的庇护。他们自己是没有主意的。但是,这些问题在周公那里都不存在。他要做的是什么呢?

周公旦知道局面的混乱。不管局势陷入怎样的混乱,周王朝的未来的方向是明确的,在上天庇护周王朝这一点上,必须是肯定的。他的祭祀就变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周武王最好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如果不呢?大家也应该坚持下去。

这也意味着,在大家失去一个主心骨的时候,周公旦以这种方式站出来,展示出一种应该有的态度。这应该算是一种危难时刻的担当。在大家都处在恐惧和不知所措的时候,周公旦所表现出的是一种难得的镇定。他不是要表达对周武王姬发的忠心,而是要通过这一行为,给大家以信心。

从鬼神那里得来的信息当然会是吉的,也必然是吉的。除了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之外呢?周公旦应该也做足了应急的安排,这个时候仅仅等待上天的庇护,那都是扯淡。做好了这一切,周公旦去向病重的周武王汇报。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

这是对于周武王的临终安慰。在周公旦的内心里早就确定了一个不可能避免的现实。他只是要告诉周武王,按照他的意思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周武王尽可放心好了。

这对于此时的周武王姬发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安慰。他的病情稍有缓解,但并没有持续太久。不过,周公旦“维长终是图”这句话应该说到了周武王的心坎上,他应该可以闭眼了。

历史总在细节间,在独立的史记次元里,推理历史可能存在的秘密。

在不同的平行次元里,真相不止一个。

喜欢点赞、转发、探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