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危急时刻:一场自家兄弟的叛乱|史记次元周世代019

在《史记》次元里,似乎一直都在回避一个问题,周王朝在建立之初,自己内部的问题并没有搞定。或者说利益分配并没有让大家满意。就是在周武王的兄弟之间,可能也都有意见。周武王一死,这种矛盾就暴露出来。管叔和蔡叔以及另外一些弟兄们叛乱了。

《史记》中是说,这事是受了阴险狡诈的武庚禄父的策反。管叔和蔡叔两个人有这么不靠谱吗?他们是否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呢?或者说,他们对这安排从一开始就不满意呢?

019

在打败并占领商帝国之后,周王朝做了一个安排。继续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继续管理商王国。这是对商族旧有势力的妥协和怀柔。周王朝放心吗?怎么可能对有灭国之仇的武庚禄父他们放心呢?于是就特别分封了管叔和蔡叔在商地,目的是在监控原来的商国不要搞乱子。

管叔和蔡叔知道自己的责任吗?在《史记》次元的记录里,他们应该是非常明白的。周武王他们之所以这么安排,大概也认为管叔和蔡叔这两个兄弟有能力而且信得过。而且应该还对他们有特别授意。不然,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安排给他们。

管叔和蔡叔对这种安排满意吗?《史记》次元中没有说,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对这个安排就不满意。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应该有充分的自信的。甚至有可能,他们对于周灭商这件事本来就不认同。

这个矛盾在周武王在的时候,被隐藏了。管叔和蔡叔接受了安排,到了他们封国。周武王死后,矛盾就出现了。

我们前面分析过,小屁孩周成王姬诵上位可能是一次权力争夺的结果。尽管有人不支持,周公旦他们仍然选择了这么干。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周。”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白。周公并非不知道,把一个孩子推上王位,诸侯们不会没有意见。这些人反对的未必仅仅是担心周公旦干政。管叔和蔡叔应该是反对派的代表。

我们看一下另外一种形势:周公旦和太公望为首的一直处于帝国的中央。管叔和蔡叔呢?他们早早就到了自己的封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否意味着从这种分布上,就已经形成中央和地方诸侯两种势力的分野呢?这是否会让他们绝对,这种权力的分配并不均衡呢?诸侯们和周帝国中央的思路未必统一。或者说,管叔和蔡叔想要支持的是另外的人选呢?

周武王的死给所有人提供了另外的机会,他们自然也就会有各自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自认为有能力又有资格的管叔和蔡叔是否有另外的想法呢?没有才奇怪。从周王朝最初的布局看,他们的位置不可谓不重要。这有可能让他们成为地方诸侯势力的代表。受他们监控的武庚聪明地看到了他们和周公旦之间的矛盾,并且在日常密切的接触中应该建立了不错的关系。这才有了后来策反他们的可能性。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

从这句话或者可以看出,这场叛乱是管叔和蔡叔主导挑起的。他们拉拢或者是借用了武庚主导的商国的势力。要知道,在武王伐纣之后,商国的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消弱,反而更像是因为不得已,还是把商国的势力保持了下来并且交给商人自己治理。管叔和蔡叔之所以拉拢他们,是因为他们势力足够强大。

这件事周公旦有预判吗?感觉很像是因为对管叔和蔡叔担心周公旦会借着周成王年幼,找个机会取代这个孩子自己干,所以就反叛了。也就是说,这场叛乱的起因是针对周公旦的。叛乱来得很突然,感觉好像让周公旦他们有些措手不及,仓皇之间组织力量进行平叛。周王朝一度处于危险之中。

事实呢?周公旦或许早有准备。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这两段记录其实是在说另外一个事实。周武王死了,天下少了一个有力的主导者。周王室的那些诸侯们感觉到机会来了,很有可能看到利用这个机会搞事情。周公旦从周武王死的那一刻开始,就预料到这一点,他知道诸侯会反叛的,就早早地做了准备。当时周成王太小了,不足以面对这种局面,这件事只能他来干。或者更简单地说,在周公旦、太公望的主导下,他们把一个诸侯并不认同的孩子推上了王位,成功地完成了王位的争夺。现在这件事上胜了一局。之后就是如何摆平反对力量,控制局面了。

周武王在位时所建立的中央和诸侯之间的格局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产生了不稳定因素。这也从另外一方面显示出在最初的利益分配上大家是有意见的。趁着周武王的死,大家可能觉得需要重新分配一下。诸侯的势力太大了,周公旦也意识到这种威胁,必须对他们进行消弱和控制。这很可能也是周武王生前的意思。

诸侯的利益在周公旦的一系列举措中被触及,地位应该也在周公摄政之后进一步有所消弱。管叔和蔡叔在帝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受到不小的冲击,为了争取更多的主导地位,他们造反了。

作为纣王的儿子武庚呢?他是不是觉得因此有了一种复国的可能性呢?商国的势力还在,周武王生前一直担心的商王朝的拥戴势力还在,而且根基很稳固。我们之前分析过,周武王一直都在琢磨,怎么做才能把这帮人找出来,连同周国一起把这股势力瓦解掉。不然,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周王朝来说,这种危险太大了。

雷果然在周武王死后就暴了。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带头闹事的居然是自己兄弟。这也说明了,周王朝在建立之初,根基有多不稳固。仅仅两年时间,这种冲突就尖锐到诸侯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很不符合大家对于周王朝兄弟和睦的认知。难怪周武王一直都睡不着觉。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叛乱。参战国涉及周国、管叔和蔡叔的诸侯国、原本的商国、鲁国和齐国两个大国……其他的诸侯估计这个时候应该全部都参与了,出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利益考虑,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史记》次元似乎很介意去说,在周王朝刚刚建立了两年,就陷入了再一次的全面混战。《史记》更倾向于表述一切都在周公旦的控制中,有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平叛的战争进行了两年,应该可以说,花了两年的时间,周公旦他们才最终稳定了局面。诸侯国势力通过战争的洗礼被消弱,被重新控制。地盘被重新划分,这完全是按照周公旦他们的意思。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於卫,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由此可以看出,原本商帝国的势力被彻底瓦解了。这是不是就是周武王生前想做但是没有完成的呢?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周成王的名义进行的,这让周公旦他们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正义的制高点上。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

一个孩子,他懂得什么呢?他只是一个象征。

历史总在细节间,在独立的史记次元里,推理历史可能存在的秘密。

在不同的平行次元里,真相不止一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