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少交点智商税?

1

1月25日,80后创业代表人物万家电竞CEO茅侃侃24日在家中开煤气自杀,家人发现时已去世,未留下遗书,终年34岁。

1月26日,优米网创始人&CEO,原央视资深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王利芬却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这个微博后来被删除,王利芬也认识到其中的不妥并道歉!

优米网的介绍是这样的“优米(youmi.cn)由马云、柳传志、史玉柱、《赢在中国》打造者王利芬共同创立,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实用的商业知识服务与全方位的战略指导......”

也是在1月25号,知名公号六神磊磊发了一篇《今儿就从头彻底扒一下周冲,看是什么成色》的文章,说的是另一个知名公众号,也被许多人尊崇为个人奋斗典型的“周冲的影像声色”。

里面有一张图据说是周朋友圈发的,也很有意思:

你把人当人生导师,人把你当SB!

2

记得有某地一个MBA同学会的负责人曾经问过我:田老师你认识这个刘xx吗,说是北大某个中心的副主任,我们请他做了个讲座,怎么讲的那么差啊?

事实上是,北大根本没有那么一个中心,当然也没有那个人。但从互联网上一看,到处是这个刘老师的照片、视频,都是北大XX中心的副主任。

去年暑假的时候,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疑误入传销组织后溺亡,让传销又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但如果你用“大学生 传销”去搜索,这种事情几乎每年都有而且前赴后继。

在这个时代下,即便你自己和亲人没有被传销组织拉进去,但各种理财、古董、金融

的诈骗也一定在你的身边: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的人被欺诈、欺骗,损失财务甚至身体受到伤害。

今天,如何防骗成为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也是欺诈的主要客户之一。

“投入2998元,只要你努力发展合伙人,保证你3个月能挣到20万。”估计你不信,信了就去做传销了!

但总有人信,做传销的永远不缺人。

“中国人拍的《金陵十三钗》小鬼子票房为零。小日本拍的《贞子》3D将于5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而5月12日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又是国难日。勿忘国耻!!作为中国人,敢不敢让 贞子3D 5月12日票房为零。 朋友们 拿起你的鼠标 复制然后粘贴一下 转起转起!”

这个估计你也不信,但许多人却在自己参加的朋友圈、各种群里见过别人转发。

也有不少人信!

记得2016年《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刷屏时,早晨起来就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很多转发,估计不少“好心人”也给了赞赏。

去年辱母杀人案热炒时,还在某个群里看见,一位某领域的知名专家转发了一条新闻:高院二审已出,于欢无罪释放。

该专家还做了精到的评论,政府终于顺应了民意,给赞。

然后有人告诉他是假新闻,并转了正式的消息给他,貌似就不说话了。

3

也许你说自己不会上当,但那句”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在启示我们:总有一款骗术适合你!

据说虽然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人的大脑却没有相应的进化。这就出现了用农业时代的大脑处理信息时代的资讯的矛盾:面对繁杂的信息,大部分人缺乏处理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免不了,有意无意的被骗!

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我们眼里有许多很低级的骗术,你也许不会上当。但不能否认的是,很多人仍然被收了许多智商税,而自己浑然不觉:

  •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做的美轮美奂的广告,说一个超过十五年经验的理财大师的演讲,告诉你如何让财富升值。但照片上那个人我明明认识,原来做电源产品销售,后来她们公司不行了去卖保险,怎么突然就成了理财大师?

  • 还有一个“知名”的知识管理专家,但我知道这哥们就在一家公司做过不超过半年,最后啥也没做出来把自己部门还做黄了,但这个“专家”却成了许多人的人生偶像,还有许多死忠粉是真的相信。

这样的事情太多,看的我都不好意思。

所以有人说,有什么样的需求才会有什么样的供应,因为存在着大量不具备辨别能力的看客,才会有那些出来忽悠人的高手。

有时候看到很多胡说八道的文章下面很长膜拜的评论、感觉自己找到知音、指引并肉麻吹捧的内容时,我都替他们害臊。

4

我是做知识管理工作的,所以对于知识的界定上可能有洁癖!当许多人说“有用的信息就是知识”的时候,我就哈哈。

我更倾向于柏拉图对于知识的定义,知识除了跟个体有关联外,它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有自己的客观性,不因你知道或者不知道而改变,不因为对你有没有用改变,对你没有用的它该是知识也仍然是知识。

另一个核心特征是,知识一定要在某个较长时间范围内被验证过,被确认过的,它有自己的正确性,所谓的正确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确定的、能指导人类工作的。

如果理解了这些,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干完活写一个总结它不一定是知识,为什么你出去旅游一把写的攻略也不一定对大家有价值。你的总结和攻略欠缺了验证和确认,个人的体会和经验是知识的来源,但要想成为可以指导普遍性工作的知识,则需要更多的经验和体会,这个更多包括你个人参与更多实践,也包括其他人实践、总结和经验的验证,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并在实践中被验证多次后,才可能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

如果读懂了上面的话,你就会发现我们看的许多东西其实根本不是知识,大都是个体的体验。这种体验有对的部分,一定也有不合理、不全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如果从你获取知识的效率上讲,去学习、研究这些体验有价值,但效率一定很低。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推荐经典的原因,因为那些经典都已经被验证过了。更有人曾说过,自己从来不看活着或者死去不超过50年内的人的作品,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他认为这些东西还没有被验证过。

但不幸的是,我看到有大量的人更愿意去看、去读那些个人体验的作品,因为这些更容易读、更好玩。我倒是建议,如果是读这些内容,还不如去看小说,那里更能了解人生百态、世态人情。

更不用说,那些完全是挑拨、撩读者和听众、观众情绪的内容,这样的内容跟知识完全没有关系。

5

对于知识工作者除了财务上受骗和上当之外,其实在知识上的上当和受骗是更“悲惨”的状况。

如何避免被收智商税,做一个明白人呢?

第一招:不相信,去验证

最近【二班】在做一个练习题目,有一个问题是:华为公司是哪一年成立的?

许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都觉得弱智,说为什么要测试这样的题目,百度一下不就有了?

但事实是,虽然简单也每次都有人做错的呀。

有人说1987年,有人说1988年。我们问怎么看到的呀,有的说在百度百科,有的说在网上一个新闻里面提到一句,反正只要看到一个年头就写出来了。

我们再问,那你验证了吗?

你去华为的官网上验证了吗,去工商注册的系统里看过吗?你怎么确定这些写的就是真的而不是错误的呢?

这个题目大部分人当然不会错,但我们其实最想提示大家的是:作为现代人,要有对于信息和知识确认和验证的意识和能力。

你看到的朋友圈里的信息、互联网上的信息、甚至你亲戚朋友父母家人告诉你的信息,你首先要去做的是验证

第一:这是一种意识,没有这种意识你会被各种有心和无心的骗子欺骗

亲戚朋友家人可能是无心的,因为他们也没有去验证和确认,却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内容告诉你,譬如你妈在微信上给你转的那些养生秘笈。

另一种则是专业的骗子有心的设计,是利用轻信的特质来达到自己商业、经济或者政治的目的。

第二:验证这还是一种能力。

对信息、知识进行验证、评估和判断还是一种能力,许多骗人的信息包装的比真实信息还要真实、还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假药广告里出现的都是专家还有治好患者的案例)。验证需要你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有深入的知识基础并且要见多识广才能做到。

各种诈骗那么多,除了有骗子太狡猾的部分外,还有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太欠缺验证、评估和判断的意识。许多骗人的方法其实很不高明,但许多人仍然上当,就是连这个意识都没有。

在中国农村的年轻人中,大部分人都用的智能手机,他们也是每天用QQ百度微信。从信息获取的工具和渠道上来讲,他们其实跟城市里的人们差不多。

虽然都用的是一个互联网,但你仍然会发现差别:他们会跟你讲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并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现在的世界。

你还没发说服他们,因为他说是百度上说的。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虽然信息获取的渠道平等了,但因为大部分农村人所受教育不多,他们对于信息评估的意识和能力都不高

这就会出现虽然看的是同一张网,但其实你们眼里的世界仍然不是一个世界,仍然会上我们认为很low的骗术的当。

在搜索引擎找大部分内容的时候,花掉零点几秒的时间,但会找出上十万百万条的内容。但困难的是,要从这上十万的内容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则需要数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几天。

这里面牵涉到意识和能力问题,我经常跟我们家小孩讲,你不要在网上手机上书上报纸上看到东西就相信,你要去再查一下看看别的地方怎么说;甚至老师父母说的你也不要认为是圣旨,你要自己去考虑是不是对的。

不论哪里的人,农村还是城市,作为现代的人,首先你要有对信息和知识进行评估的意识:看到信息是不要照单全收,要去验证。

第2招:知识、逻辑、科学

许多人经常问我:最近见了个知识管理专家,老牛了,你跟他挺熟悉的吧?

一问名字,木听说过。

做这个领域十几年,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而且大部分人的水平和能力我们也有自己的判断。

专家又不是个人隐私,所谓专家总得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吧,总有自己的案例吧,这又不需要藏着掖着,从来没听说过就有点奇怪了。

这个时候,我对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帮我判断出来,那个所谓的专家可能是个忽悠者。

许多人受骗都来自于常识的缺乏,在不少超市门口卖的理财服务,动辄许诺高达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高收益,稍微具备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支付宝的钱包年收益率都低于3%的环境下,这些公司凭什么业务可以给到10%、20%,如果没有明确的收益来源,那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倒霉蛋接最后一棒。很多人总是认为自己不是最后一棒,人家就喜欢这样的客户。

如果你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也就不会出现文首那位所谓大咖出现的问题(转发于欢无罪,当庭释放的新闻)了,认为于欢案那么快就可以无罪释放,因为法律自有自己的流程和步骤,即便知道错了,程序还是要走啊。

更难判断的是,许多骗子包装成专家的形象出现。

有许多机场经济学家、许多鸡汤大师,许多个人体会写成的专业著作,许多名声显赫各种头衔的大咖,对这种评估就更加困难:需要你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背景,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式,否则很容易被骗到。

原来写过一个如何在7天内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其实是想总结一下假的专家有什么特点,当一个人具备了很多这个特征时,已经高度疑似骗子了。

对于这种的评估相对困难很多。但其实也有共性可寻,需要你首先保持不相信,有自己的定见,具备基础的逻辑判断能力,头脑中有跟弦。

举个例子,现在利率这么低的环境下,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那里有一款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15%甚至20%、30%,无论他说破天,也只能是骗子。因为这不符合一般的逻辑,大规模的理财产品,他通过什么渠道能挣到这么高的收益,如果没有收益,他即便仍然给付了高收益,那也不过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将后来者的投入付给前面的人,但这样的游戏总有玩不下去的一天。

专业的骗子都是专业人士,他们设计相应的流程、话术甚至情景冲突来拉人下水,据说许多传销组织都开始请专业编剧来设计他们的套路了。

对于这类骗术的鉴别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没关系,只要你守住本心,不希望占便宜,不求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大部分人可能很难骗你。

同时,需要你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这样才能不被忽悠进去。

但还有一类骗子,他可能不是想骗别人,但由于自己的知识、见识和能力所限,对于不正确的事情有强烈的认可。

而更悲催的是,你也相信了他的说法,按照他的办法去做了。这种无意识的骗子,其实危害更大,而且他自己还很委屈说:我没骗你啊!(参考阅读:警惕他们的知识

技巧

首先:无论说的多么美好,你先保持不相信

其次:将你遇到的事情在互联网上查一下,大部分骗子一定不是骗一个人,还有很多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可能已经知道那是骗局。

这是互联网给我们的好处,查一下先。这个可以避免90%以上的受骗几率,当然是你要知道如何查、查什么。

最简单的是用这样的关键词:“公司名 骗子”或者“项目名 骗子”去查,看看前面的人怎么说。

包括公司、人、电话号码、email信箱、模式、方法,都是你发现骗子的线索,查一查如果已经有上万人都在骂了,你还信,那就是傻了!

如果查不到,还可以问问他人。

最后:尊重科学和逻辑。

坚信天上不掉馅饼,有因才有果,不要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不劳而获,少劳多获。

骗子最喜欢的是那些贪婪的人,而所有被骗的背后都是因为贪婪,这个贪婪可能是金钱、名声、颜值(跟你借钱、美女邀请你去看她等)。

好运!

即将到来的讲座(2月4日):提升个人思维能力,像专家那样分析问题!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该文内容是《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这本书即将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