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多年后,才知道大学教的知识原来是有用的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中国教育经常被诟病的是题海战术,整个中学里面学到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很多,但中考和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的却是学生的熟练程度、一次正确率。

为了提高这些指标,大部分学校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练习题目、各种大小的考试模拟,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大家都都知道,从认为自己明白一个知识点,到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恰当、准确的用在解决练习和考试的题目中,这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不用说多个知识点交叉的情况了。

假设高考某一学科需要掌握100个知识点,但用到这些知识点的问题可以设计出10000个甚至更多,理论上讲,设计的某一道题可以用到一个知识点也可以用到一百个知识点(难的问题通常是涉及知识点数量多、对知识点理解的要求深),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

孩子对于知识点是掌握的,如果你告诉他用哪个知识点去解决这个问题他大致就能做出来(题目不会做,但看一眼答案就恍然大悟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真正解题的时候用哪些知识点却是一个黑箱,没有人明示,只能靠学生从考试题目提供的蛛丝马迹中去发现线索,去假设用到何种知识点,然后再去验证。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他可以不断地尝试,总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但通常考试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快速、准确作答,题海战术目的是在提升学生理解不同题目的类型,然后可以根据几个线索快速判断题目要考核的内容,这样遇到熟悉的题型即可快速反应作答。

当然,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也加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京东购买

学习某个知识点后,都需要去做适当的练习,这无可厚非,也只有经过适当的练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问题在于咱们的考试将这种练习的数量做到变态的程度,因为从设计题目的角度来说,这些题目数量可以是无限的;并且这些场景跟实际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关联度很小,所以即便熟练掌握这些,除了应付考试,过量的练习对于真正应对社会的挑战价值也不大。

但另一方面,作多年后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原来自己大学里面学的东西是真的有用的:

大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时学习的动力不足,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药学这些内容、在什么地方有用。

只有在他们毕业后,要用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这些知识的价值,也是在这个时候会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学习。

但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因为不知道这些学到的内容在哪里会用到,就成了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所以通常动力不足。

不仅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练习和实践,即便你真正学会了,到能够在现实中利用这些内容解决问题,也需要练习和实践。

因为通常情况下,知识最后都表达得抽象而非具体,概括性强但并且超越普遍的实践,例如模型、框架、方法,三原则四步骤或者五个注意事项,这些内容要发挥作用还需要与具体的需求和场境结合起来才可以。

例如一个刚刚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可能比那些资深律师对于法条的记忆都要好:

资深律师对于具体的法律条款也有记忆,但他们通常会在需要的时候去查询。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大家所用的法律法规和各种司法解释等内容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便捷的获取。

但估计很少有人认为,那些记法条更多更准确的实习律师比资深律师更厉害。

为什么?

与实习律师相比资深律师之所以水平高的原因是“功夫在诗外”,对法条的文字理解是最基础的要求,而对用户需求、不同法律问题解决的情境、更深入的法治精神的理解才是成为专家的原因。

对于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深入、准确把握,是简单通过读书和做练习题目无法获取的,只能通过大量接触用户才能真正掌握;“只能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对法律的更深入理解甚至成为信仰,也是在被实践中一次一次的教育后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

一个新手律师也许知道在刑事案件中证据是根本,但可能会在具体的业务实践和混乱的信息中,忽略了证据的重要性,而只有专家律师才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现状、各种说法和利益纠葛时,抓住证据这个环节不放松。

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里面已经提到过,知识利用的情境知识也是一类知识,简称情境知识。

我们的学校和教科书大部分教的都是陈述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加上少部分流程性知识,这些书上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对的,因为他们经过了几代人的评估和验证。

但经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学习很好的学生,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到了真实的工厂、企业、实验室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干,满腹经纶不知道在哪里用。

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这些知识利用的场景性知识。

但场境性知识很难教,通常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内容可教。

对于与现实结合紧密的专业,譬如管理、营销等,大部分学校里的老师对这些场境性知识也是欠缺的,所以他们不好讲也不会讲,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在市场上打拼多年,在实务界很有成就的人去大学教书比较受欢迎,主要是他了解更多的知识应用的情景并能讲出来,他的讲座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放到了应用环境中,活灵活现。

这样的讲述学生也容易记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传递场境性知识的方式,题海战术也是一种尝试。

但对于不同专业的知识工作者而言,在遇到问题时,场景知识只能靠你自己去摸索。

高手和专家之所以一眼就看出问题背后原因在于:他们通过有限的线索可以快速识别出问题后面的情景,并能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找出最合适的知识点加以应用,问题得以解决。

讲座:破解知识焦虑的策略与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