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不说故乡这个词,因为,曾经那里是我的家。

——我们都知道我们终将离开这个城市,但我们不知道何时,也不知道如何。

地中海还是如以往那样平静,傍晚的晚霞将原本海蓝色的天烧成了金色。不知不觉已在这个城市多年,放晴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坐在石滩上望着海发呆,回想这些年,这些人,这些事……

那一天我从机场出来,拖着重重的行李箱,尼斯,这个城市对我来讲,一切都是陌生而崭新的。

那时候我跟朋友们住在同一楼,房间很小,简洁简单。学语言的日子很忙,但有朋友们逗乐,也就不觉得累,每天都充满好奇的这儿看看那儿转转。

尼斯虽然是大城市,但意外的显得小。没有繁杂的地铁,出租车也少得可怜,却有一条tramway线贯穿整个市区。因为这条tramway线的存在,使整个中心区的大道显得宽敞整洁。马塞纳广场在刚来的那两年还在整修,如今建成的公园十分漂亮,喷水后的广场像镜面一样可以倒映晚霞。

尼斯有一些很出名的小吃,比如Socca,还有尼斯特色沙拉,但对我们这种嘴特别挑的食客来说,它并不如国内的美食可口。怀恋家乡美味的我们开始着手自己做,肉夹馍、刀削面、粽子、煎饼、川菜、鲁菜……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成了大厨,餐馆有的,我们也会,我们会的,餐馆没有。

电影《单身男女》里Paul和我是“校友”,他说尼斯大学里有很多的无花果树。这句话说得不错,错落之间,我也收获了几季的果实。那时候在学院里就可以看海,换校区的时候一个朋友问我,你喜欢这里还是市区的校区?望着窗外的我一时忘了回答。

时间过得很快,平静而充实,学习生活,波澜不惊。

那一年,加入乐队。担心自己水平不好,即使是贝斯手,也会刻苦去看谱子,去练习。认识了那帮兄弟,在老城咖啡厅,第一次坐下来感受这样的节奏。

我曾经不去餐厅吃饭,不去街上逛街,可慢慢的我也开始进入这个世界中,融入了这里。那一年邻居的传道员给我传道,我曾经也那么相信。可是真的问一问在海外的滋味,我也还说不清楚。懵懂的感觉。后来和大家一样去打工,从餐厅厨房帮厨到服务生,慢慢明白靠自己双手去生存的感觉。

而大海就是那么安静,不偏不倚的在那里,即使你无喜无悲。

那一天第一次登上城堡山。这里可以看到老城区的全部样子,那一次在山顶驻足很久。想了许多。想今后的生活,可是想那么多还是要去执着面对才是生活它真正的样子。

那一天和朋友们在海边聊起梦想,一帮年轻的话语,现在想想,也觉欣慰。尼斯的海很干净,海上并没有繁忙的渔船,有时候望过去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夏天的太阳总要等到快10点才落山,即便是半夜也会有不少人在滨海的大道上,舍不得入眠。

天气好时就约上朋友,开车去远方。

薰衣草花开,便去露营地露营。这是夏日的节奏,也是那一次第一次深入这个地方。

冬天则去雪山上,租个大木屋,白天滑雪温泉,晚上打牌数星星。

我们在峡谷划船。

我们在湖里游泳。

我们在小镇市集采购。

这里有最正宗的柠檬味蜂蜜 limonade。

我们去徒步爬山,山里下雨,只好又原路返回。

我们去铁索攀岩,那帮家伙累得哀嚎连篇。

一次又一次,我们总是能找到新地方。一起分享快乐,享受快乐。

直到那一次大家相继说出“嘿,我要走了。”

我们喝了很多的酒,说了蛮多的话,话语里已经没有了那份年少轻狂,只有对大家的祝福和更坚决的目标。

走的那天,我们相拥在机场。来过尼斯的人大多对这里都依依不舍,又何况他们呢。你们的离别有我陪伴,我离开的那天,站在我面前的人又会是谁。

回来的时候,车里放着“海阔天空”。这里的山林曾记得,在最深处的山林里,我们分享过的那份烤肉。

再路过海边时,总是会想起乐乐的话:

“不说故乡这个词,因为,曾经那里是我的家。”

———至留法生活中的所有朋友们,谢谢这些年的自由快乐。

◆  ◆  ◆  ◆  ◆  

(点击观看尼斯城市宣传片,视频大小72M)

下期预告

巴黎不只是那些匆匆来到又离开的旅客眼里的时尚之都,也不只是世界各地艺术家们心中所向往的艺术殿堂,它有太多的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许转角就是一场未知的盛宴。下期《一站游法》,让我们回到法国的中心,世界的甜心——巴黎。

* 本文为法国留学一站通专稿,欢迎分享,转载请先于公众号取得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