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孩子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家长工作又忙,如何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

做语文老师最怕碰到的家长不是“三不管”而是瞎管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体验到什么成就感,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家长着急,希望孩子能够一直对语文抱有学习热情。对学科学习没有兴趣,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就是找到原因,帮助孩子去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过很多家长,在还没有找到原因的时候,就开始盲目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往往就事与愿违了。家长这边越努力“鸡娃”,孩子这边越抵抗学习,这该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不是不想管学习,而是确实有难处,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很少。可是架不住老师总是找家长沟通,那么对于工作很忙的家长,该如何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呢?既没时间陪伴阅读,也没时间督促背诵和听写,全靠孩子自己学,完全没有那种自律性,这样的学习状态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其实,有些老师一直倡导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有了内驱力,孩子就更主动愿意去承担学习的责任了。

但是这个内驱力,家长理解的往往是家长辛劳的角度,希望孩子去体会,得到孩子的理解,其实很难,想要孩子自主学习,尤其是没有接受过独立学习训练的学生,家长关注度再少,那只能通过满足最基本要求的方法,让孩子去体会学习带来的结果和意义。这个过程,对父母而言,要求很高,工作很忙,需要调节,但是再忙的家庭,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也是完整的,备受关注的,有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帮孩子去解决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1、给孩子充分选择,家长继续忙工作

小学生的家长有一个特点,对孩子的学习要么非常关注,要么一点不管。家长在忙工作之余,想起来了去关注孩子学习,往往都是批评和指导,也就是家长都有一种错觉,只要我不管孩子,没有督促学习,孩子就不会好好学习。家长习惯性地对孩子采取学习控制,过度干预孩子的语文学习,看什么书、买什么作业本都要管,总觉得如果没有自己的指导建议,孩子就不会做好这些事。但是家长又分身乏术,想管不能总去管,导致孩子语文学习成绩下降。其实这不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问题,是家长没有给孩子充分的选择。

当我们的学生在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过程的时候,他才有建立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也就是作业是先玩后写,还是先写后玩,家长一般给孩子做好了决定,先去给我好好写作业,写完了再玩。但往往写完了,家长还要加码,再做一些练习题,孩子在学习之余,完全没有选择权,自然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语文也是一样的,关于学习选择,是需要家长明确一件事:选择,不是方法,是给孩子一个为自己学习计划做一个选择的权利。接下来家长再给一些建议和指导,至于是否能完成得好,不是家长说好,而是让孩子亲身去感受,他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区别。

2、让孩子有学习的胜任感,才有投入学习的兴趣

不爱学习的孩子,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孩子,都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学习的胜任感,自信也好、学习的乐趣也罢,孩子没有过成功的体验,自然对学习这件事就感受到了负担。家长工作忙,对孩子的关心就更不够了,在学习辅导上,往往又是一个居高临下的状态,那怎么可能对语文学习,尤其是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出学习主动性呢?

让孩子有学习的胜任感,才能有投入学习的兴趣。家长要在仅有的关心中,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好处,那么孩子才会自己去建立一个成就感。包括对语文学习的胜任和及时反馈,家长工作忙,关注不到,那么就需要引导孩子主动来反馈。每天和家长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在语文学习中还有哪些问题,自己如何解决的,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实际上就是一个协调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时间磨合,方法协调。

3、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目标,给予一定的学习肯定

任何学科都要有学习目标,语文也需要,这个目标可大可小,根据孩子的具体学习能力来设定。我们的小学生,缺乏生活理解,当我们的家长要求他们对辛苦劳作产生共情的时候,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孩子生活幸福,学习环境也很好,怎么可以体会到不好好读书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人生到底会有怎样的发展?只有真正被现实捶打了,我们才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目标,我们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学习肯定,有了肯定,才有动力去设定目标。孩子的底层需求是什么?只有父母最了解,也许是一个玩具,也许是家长的一句鼓励,所以,靠说教是没办法去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很多时候就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手把手去教会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关于语文学习辅导,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