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丨手术烟雾的危害及其防护研究进展
随着电外科设备、激光及超声等工具在手术中广泛运用,手术烟雾的产生率越来越高,但因其没有典型的快速致病效应,手术烟雾的危害常常被忽视。有研究发现,手术室平均每天产生的烟雾相当于27~30支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可见手术烟雾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手术烟雾相关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1手术烟雾的成分及其危害
手术烟雾是由于电外科设备将能量传递到细胞时,细胞内的蛋白质及其他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非活性颗粒、有害的化学成分、活性病毒、活性细胞、血源性传播病原体等多种成分。
①非活性颗粒
电刀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超细颗粒,其粒子浓度可达3 ×108/m3以上,并且95%为粒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进入肺泡后难以清除,长期吸入可引起细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纤维化等疾病。
②有害的化学成分
手术烟雾中约含600种以上的有害化学成份,主要分为3类:多环芳烃、挥发的化学物及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多环芳烃包括苯并芘、苯并蒽等,是一类致癌、致畸的物质,并具有遗传毒性,可通过空气吸入及皮肤接触进入体内。苯并芘可通过胎盘并导致DNA损伤,对生殖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挥发的化学物包含甲烷、乙烷、乙烯、氟化氢、一氧化碳和七氟烷等,其中一氧化碳及七氟烷可能造成人体损害。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一项对大鼠的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七氟烷中可影响生育能力,但对人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苯、乙苯、甲苯、苯乙烯、腈类、酚类等。苯对人体的危害较大,长期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毒性、白血病、神经毒性、癌症等;乙苯可引起眩晕并对眼、喉产生刺激;丙烯腈会释放氰化物,氰化氢可结合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而抑制细胞对氧的利用,从而导致组织缺氧。
③活性病毒、活性细胞、血源性传播病原体
激光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中存在病毒基因、病毒和活性细胞等,具有潜在的传染性;由于超声刀所产生的蒸气是低温气化的,蒸汽中可能携带更多的传染性或活性物质;此外,电外科手术工具高速刨削器、骨锯等,可气化含HIV的血液,产生含有活性HIV的手术烟雾。
2手术烟雾的防护
①提高防护意识
因手术烟雾无典型的快速致病效应,部分医护人员虽然清楚手术烟雾的危害性,但未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在控制手术烟雾、提倡手术环境安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对手术室工作者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其防护意识。
②减少烟雾的产生
正确选择及使用电外科设备在减少手术烟雾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手术医生应根据各类不同手术选择所需的模式及刀片。此外,手术过程中及时清理电刀头上的黏附物,可有效减少手术烟雾产生。
③加快烟雾的排出
在手术室内建立良好的空气净化及负压吸引系统,一般将高效过滤器安装在手术床的正上方,气流垂直吹送,回风口设在四周的墙面,能控制气流从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可及时排出手术区域的烟雾及细菌。
④实施有效的个体防护
有效的个体防护可减少手术烟雾的危害,目前口罩是最常用的个体防护措施。常用的外科口罩可滤除大部分直径大于5μm的颗粒,但手术烟雾中绝大部分颗粒的直径为0.31μm,可见,常规的外科口罩并不能为佩戴者提供有效的防护。手术室工作者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对术中产生的烟雾进行分级,选用恰当的滤过口罩进行防护。
详细内容请阅读:手术烟雾的危害及其防护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7年9期1065页-1067页)
作者:唐韧冰 杜美华 陆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