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孙子兵法(九)——懂得避害
原文:“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其字面意思很清楚:战事久拖不决反而对国家有利的,从未曾有过。所以,不能全面了解战争的害处,则不能深入彻底地看到战争带来的好处。
汲取智慧:先避害再逐利。遇事要看清利害关系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眼里看到的只有利没有害,一旦事情不顺,则怪天怪地觉得自己好惨,总之只怪别人不怪自己,大呼“怎么会这样”,感叹命运不公。其实,做任何事都会有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好的结果、也可能是坏的结果,如果提前考虑到做不好或者做不到会怎么样,那么整个过程必然会有意识的去规避风险,必然会大大提高成功率;如果从不考虑坏的结果,那么极有可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到头来受苦的还是自己。比如:明知道喝酒不能开车,如果不想想酒驾被抓会怎么样?只想着,没事,不会被抓,如果总是这样的想法,那极大可能铤而走险,那就绝对走上犯罪的道路。
事物都有两面性,把可能变坏的一面想透了,那就想尽办法避免事情变坏,至少能固本,一旦有机会,就会朝着好的一方面发展。
原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兵的指挥员,打一次仗只征一次兵,送两次粮(粮不三载,即出征时带一次,班师回朝时送一次),武器装备等从国内取用,而战场上的粮草则从敌人那里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充足了。国家变得贫困主要是因为军队远途输送粮草,远途输送老百姓也会变得贫穷(杜牧注解说,要运粮食得出人、出牛马,一旦远输则耕地的人、牛马都变少了,老百姓不得不贫穷),部队所到之处,一旦驻扎下来,周边的物价就会涨上去,物价涨了,老百姓也得跟着忍受高价购物,家里的财物就会变得枯竭。国家库存的财物变得枯竭了,就会加重赋役,导致老百姓家家户户难以生活(丘役,《司马法》中记载,四邑为一丘,四丘为一甸。原本征兵役是以甸为单位,每甸出一辆战车,即4匹战马、16头牛、75人,到了春秋鲁成公时,就改为以丘为单位,每丘出一辆战车,每甸就是4辆,兵役就加重了4倍)。
汲取智慧: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避免事情发展越来越糟糕。善用兵者,是“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那不善用兵的呢?会发生什么事呢?那肯定是“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一将无能,不仅累死千军,更是拖累国家、百姓。所以,作为任何一件事的决策者,都要充分考虑到事情变糟糕了怎么办,做好最坏的打算,必然事情搞砸了也有底线,不会输得太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