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马克·吕布:以游侠的视角,观望东方情调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1923.6.24- )

生于里昂的马克·吕布在14岁时,

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

二战期间,他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

战后,进入里昂Ecole Centrale学院学习机械工程。

但到1951年,他决定放弃他的工程师工作,

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

▲4岁的马克·吕布

在18岁的时候,

马克·吕布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

他告诉自己应该去冒险,到山里去玩儿。

因为马克·吕布从生下来就很害羞,

不敢和女孩子说话。

▲马克·吕布和朋友,1945年

马克·吕布应对人生的惟一方法,

就是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和拍摄。

他一直不停地行走于各种不同的地方,

后来他游历了伊朗、印度、中国等几个国家。

▲北京,1957年

在此之前,

马克·吕布是一名工程师,

摄影也只是刚刚起步。

他与布列松的亲密关系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1953 年,他拿着布列松送的取景器,在埃菲尔铁塔。

拍下的《埃菲尔铁塔的油漆匠》一炮走红。

▲巴黎,埃菲尔铁塔,1953年

▲埃菲尔铁塔拍摄小样

最初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拍下那个用跳舞般的姿势站在铁塔金属支架上的油漆工。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最先发现了这张照片,并推荐给各家报纸和杂志,竟然为玛格南图片社赢来不菲的收入,他也正式加入了这个图片社。

1955年的秋天,

他驾驶乔治·罗杰老旧的陆虎向东方出发,

从事摄影师的职业也已经差不多两年。

▲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1955-1956

1957年1月,马克·吕布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

开始了他和这个国家的不解之缘。

▲毛泽东,1957年

▲周恩来,1957年

从1957年到2010年,马克·吕布到过二十几次中国。

中国可以说是他拍摄最多的国家。

从1979年起他几乎每年都要到中国拍摄。

▲北京,1957年▼

1957年的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自1948年布列松拍摄蒋介石统治下的国家以来,

没有一个外国摄影家拍摄过中国。

1956年马克里布经过一年的旅程到达加尔各答,

他梦想能一直走到中国,

并足足等待了好几个月才拿到签证。

▲鞍山,1957年▼

1958年,马克·吕布前往日本。

在此期间,专注于拍摄日本女性,

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

《日本妇女》。

▲日本,1958年

接着,他穿越阿拉斯加,

南下美国,游历墨西哥和中美。

▲阿拉斯加,1958年

▲卡斯特罗

马克里布等待了近八年才又获得签证,

于1965年再次来到中国。

就是在这第二次旅行中,

他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初端,

展示了在田地里工作的衣衫褴褛的学生

和广场手持木枪游行的成百上千的孩子。

▲1965年

一直在世界各地进行拍摄的马克·吕布,

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其中的美国反战大游行的画面最为难忘。

▲《枪炮与鲜花》

1967年10月21日美国的反战大游行中,17岁的女孩简·罗斯手持鲜花直面荷枪实弹的军警,努力劝说着士兵放弃战争主张。这张简单干净的爱,这样清澈芬芳的力量,祈愿这爱与力量能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祈愿这朵鲜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1979年起中国开放,

初尝资本主义,它的活力震惊西方。

虽然改革只触及港口和城镇人口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蓬勃的国家。

▲1992年

▲1993年

在稍纵即逝的时空中,

他敏捷地抓住了令人寻味的瞬间,

将那些耐人寻味的情感现象凝固在画面上。

他,给们带来的又何止是记忆呢?

这位法国摄影师抓拍的众多黑白照片,

已成为巨变中国的一份历史档案。

▲2001年

▲2002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