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哭”的重要作用
哭,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很显然,词典的义项太概括,不足以反应生活的真实。哭,作为一种情绪的表达,在人类文化史上有无比重要的作用,这种情绪活跃在文学作品中,历史事件中,现实生活中。虽然不是当下人们鼓吹的正能量,但是其效能之大,有时候也让人藐视不得。
哭的种类很多,有嚎啕大哭,小声啜泣,表演哭,伤心哭,软弱哭,畏惧哭,喜极而泣是高兴地哭……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可以用“哭”一言以蔽之。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是史上成本最高的哭。也是最产生效能的哭。这是女子为了失去丈夫的哭,哭得涕泪俱尽,继之以血,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儿女情长,荡气回肠,感天动地,日头无光,阴云密布,海水泛滥,长城崩塌。孟姜女也因为这一哭而成为了著名的贞节烈女和反对暴政的著名人物,最后精炼成为民间故事,在中国老百姓中间口耳相传,世代不绝。
另外一个记录在案的“哭”是一位男子之哭——申包胥哭秦庭。这个故事在《左传》《史记》等史籍中均有记载。讲的是公元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一开始秦国国君不答应,申包胥便在秦朝廷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从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京剧剧目《哭秦庭》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的剧本。
《诗经·秦风·无衣》的写作背景,就是申包胥哭秦庭请救兵,秦王发兵时写下的鼓舞士气的诗篇啊。
申包胥的哭,大义凛然,慷慨悲壮,忠君为国,高风亮节,名垂青史,成为历代官家宣传的典范,其实冷静想想楚平王对忠诚良将做下的那些恶,这君王心里都没有国家,你一个大臣用得着那么多情吗?不过这个男人之哭,被煌煌史籍记录下来,所谓男子有泪不轻弹,这个泪不是白流的,为了国家大义,也是拼了。
文学作品中的哭,林黛玉用哭来还前世的债务,貂蝉用哭迷惑了吕布,最著名的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影《乱》中,枫夫人的哭,哭得让人毛骨悚然,这个女子哭着央求自己的杀夫仇人把自己纳为正室,哭的同时,又轻轻巧巧地碾死了一直小昆虫,然后又哭……终于,一字文秀虎家族在这个女子的撺掇下走向灭亡。
这个女人的哭是表演哭,通过表演打动了次郎,终于得到了正夫人的位子。而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复仇。
表演哭还有一类就是王熙凤著名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一边哭一边往人家身上滚,鼻涕眼泪的搞了对方一身的,尤二姐还记着吧?王熙凤为了尤二姐,跑到贾珍的府上跟贾珍的夫人尤氏的那一出,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指着尤氏的鼻子骂,搞得优柔寡断的尤氏没了主张,又是赔钱,又是道歉,感觉自己理短得不行。
表演哭的功能强大,王熙凤用这个哭,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震慑了对方,一出场在声势上就让对方觉得占了下风。
以前听北京教育学院的名嘴张红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到人际关系的处理,有亲密关系,比如家庭中夫妻关系,不讲理,可以通过哭来争取权利;有工作关系,这是完全讲规则的地方,是不能靠哭来破坏规则解决问题的。差的人际关系处理,就是错位,比如在家讲理,在工作关系中不讲理讲感情。在工作和社会中不讲理,这种事情在欧美那种冷酷的万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在我们国家是可以容忍接受的,比如在工作中,通过哭来解决问题。据专家分析,工作中的哭,功能有三种:首先,陌生化的表达,吸引对方注意,争取说话的机会。因为,一般的工作关系,人们都不会通过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来进行,突然来了个会哭的,这种陌生的表达一定会震慑或者惊到对方,肯定会获得把话说完的机会;其次,可以拉近感情,转化工作关系为短暂的亲密信任关系,哭,毕竟是个比较私人的事情,因为感动才会哭,哭的情真意切,在工作场域的哭,其实可以起到温暖气氛的作用;第三,通过哭来换取怜悯和同情,这种哭可以用在异姓之间,女性在男性面前哭,男性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悲悯之情。反之,其实也比较可行,比如一个男生突然在一个女生面前哭,一定比女生在男生面前哭,更容易打动人,这得怎样的信任,才能让一个男人流下眼泪。其中威力就不用细说了。
总之,作为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和工作方式,哭,有时候可以是最有效的方式,既可以表达情绪又可以争取权益——只是要用对了,用好了,像王熙凤那个哭,就哭得不错!申包胥那回肠荡气的哭,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