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语打开一篇课文的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这个能力,在不同学段针对这个内容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但是这个内容在不同学段都是阅读的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不仅仅是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其实发展的是学生建立联系的能力。能够把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建立联系,就能够通过联系在一起的信息综合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释,作出中肯的评价。《孔子和学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我们以这篇课文中的两个词语作为例子,来看看如何用词语打开一篇课文的阅读。

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语,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是本课的重点词语。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不管贵贱贤愚,哪一类人都给予教育,这是对上文的一个概括,通过孔子收的学生不论家境贫富、天资聪明或愚笨,来理解“无类”,即便是这样的学生,孔子也教,是“有教”。这样分析开来结合上文理解有教无类,同时理解一位大教育家之“大”体现在这种包容无差别对待,再共情一下:大家是否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人呢?几乎每个人都有这种倾向,但是孔子没有,所以最后一段,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是教师中的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成为了教师的一个制高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这种无偏见,无歧视的有教无类。

第二个原因就是孔子能够“因材施教”,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是材质,推及到人就是秉性、素质等等,施是施加,这个词语是能够根据人的秉性、特点施加教育教学。这个词语,需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第二三自然段可以进行这样的列表。之后再看什么是因材施教。孔子作为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特点如此了解,这是知道“材”的材质,如何施教的,对于每位学生如何施教,其实课文中并没有谈到。但是,孔子自身如此谦逊,对于每位学生的优点,都会说“我不及他”,对于每位学生的缺点又都能和颜悦色的指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施教,所以对于子夏而言,这是老师对自己的身教。

这样一位老师,不因为学生的身份地位高低,先天资质聪明与否,仪表是否美好,而喜欢或者厌弃,能够有教无类;还能准确地说出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自己首先要学习,对于缺点,又会采用种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改进,这样的老师,自然是好老师,但是这是常人难以做到,所以,这些行为为后世的老师树立了一个标杆,堪称“万世先师”。

再来看“因材施教”,如上文所言,本文中孔子更多的是对“材”的识别,没有谈到如何根据这些“材”的特点施教,此处不妨拓展到论语中的一些因材施教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完成教材课后的练习“收集几条孔子的语录,背一背。”

词语的学习是这个阶段的重点,重点词语可以带动一篇课文的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教学生什么是“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给学生具体的程序,在上文、在下文中相关信息,而这个找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取信息”的过程,提取到完整的信息,然后分析这些信息,形

成解释,作出评价。


本单元的《日积月累》中还有一个这样的题目,如下图:

这个题目中,体会恭恭敬敬的含义,泡泡图的引导是根据上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不妨:先从字形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过很多表意偏旁,恭字从心,敬字从攵,恭是发自内心的,敬是要把内心的想法转化为外显得行为,这个词语,多么好,有内心的恭,有外显的敬,上下文中,外显的“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的小学生那样”“向他行礼”,通过外显,让学生来揭示内心的想法,体会恭恭敬敬的含义——这是通过字形理解词语之后,再放回到语境中进行勾连,进一步深化理解的过程。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