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现场管理的内容

 (一)整理 

  对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将必需物品与非必需品区分开,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实行目标管理,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些被处理掉的东西可能包括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设备仪器、工模夹具、管理文件、表册单据等,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首先是对生产现场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在岗位上不要放置必需品以外的物品;其次是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碎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

  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号: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

  其要点如下:

  ①对每件物品都要看看是必要的吗?非这样放置不可吗?

  ②要区分对待马上要用的、暂时不用的、长期不用的;

  ③即便是必需品,也要适量;将必需品的数量要降低到最低程度;

  ④在哪儿都可有可无的物品,不管是谁买的,有多昂贵,也应坚决处理掉,决不手软!

  ⑤非必需品是指在这个地方不需要的东西在别的地方或许有用,并不是“完全无用”的意思,应寻找它合适的位置。

  ⑥当场地不够时,不要先考虑增加场所,要整理现有的场地,你会发现竟然还很宽绰!

  整理的目的是:

  ①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②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③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④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⑤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⑥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因为不整理而发生的浪费:

  ①     空间的浪费

  ②     使用棚架或柜橱的浪费

  ③     零件或产品变旧而不能使用的浪费

  ④     放置处变得窄小

  ⑤     连不要的东西也要管理的浪费

  ⑥     库存管理或盘点花时间的浪费

  5S“整理”执行技巧:

  定义: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

  对象:主要在清理现场被占有而无效用的“空间”

  目的:清除零乱根源,腾出“空间”,防止材料的误用、误送,创造一个清晰的工作场所

  零乱的根源,主要来源于:

  a) 未及时舍弃无用的物品;

  b) 未将物品分类;

  c) 未规定物品分类标准;

  d) 未规定放置区域、方法;

  e) 未对各类物品进行正确标识;

  f) 不好的工作习惯;

  g) 未定期整顿、清扫。

  腾出空间整理地方和对象主要表现在:

  a) 存物间、框、架;

  b) 文件资料及桌箱柜;

  c) 零组部件、产品;

  d) 工具设备;

  e) 仓库、车间、办公场所、公共场所;

  f) 室外;

  g) 室内外通道;

  h) 门面、墙面、广告栏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