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宁缺毋滥”的国人心理
昨天上午去国棉三厂市场采购水果蔬菜,路上无意中两次听到“宁缺毋滥”这个词,一次是在家属院门口附近,有老人劝一大龄青年,说某某人条件不错,你们在一起好好处,不要闹分手了,对方回答说自己绝不将就,宁缺毋滥。另一次是在过建设路等红绿灯时,一对中年男女似乎在讨论购买什么东西,女的数落男人,看了那么多还不买太挑剔,男人理直气壮的回答说,我的态度就是宁缺毋滥。
“宁缺毋滥”应该是一个很受国人喜爱的词汇,可以将自己的选择困难瞬间拔高到生活态度层面,买菜回家的路上我就在琢磨这个词,简单回忆了一下,我应该也说过这个词,甚至不止一次,没有说过这个词的成年人或许非常少。国人买黄瓜土豆不满意时可以用,买衣服鞋帽不满意时可以用,买房买车不满意时可以用,搞对象谈朋友时也可以用,而且处处得体。
人们在使用 “宁缺毋滥”这个词时透露出什么信息呢?闲来无事我就分析了一下,大约有这几层含义:一是目标与期望值有差距,还对更优秀的目标有所期待;二是向周边群体传送一种信息,就是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追求是比一般人要高一点儿的;三是理想目标不是没有出现,而是目前个人实力不足但又不愿意承认;四是原本就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啥主见,选择困难时用此话搪塞别人;五是心中早有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无法说透,故意向世人展示还在寻觅的姿态,比如粉丝以某天王巨星为参照物,据此回绝长辈和介绍人的劝荐。
年轻时收入低,买衣服路边地摊都可以,后来去银基商贸城,再后来去商业大厦、去金博大,甚至偶尔去品牌专柜。当年就曾经对银基里的很多服装看不顺眼,甚至替他们发愁,这么难看的服装卖给谁呀?面料款式做工都不行,会有人买吗?当然,这是杞人忧天。举这个例子是想让大家明白,虽然每个人都在说 “宁缺毋滥”,但是你所唾弃的“滥”可能刚好是别人寻觅的“缺”, “缺“和”滥”都是相对概念,它和你当时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
当我的月收入由几十涨到几百后,告别地边滩时说的就是宁缺毋滥,以后要去正规商场买东西。其实就在那个时候,同样一个月挣几百元,有的同事已经将目标锁定在千元服装上,但这完全不在我的搜索领域,因此说生活品味真的存在差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互相攀比。好在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对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感到满意,所以不会为远远高出个人购买力的事情苦恼。
还能说出 “宁缺毋滥”,说明这个人还处在理性阶段,不仓促决断至少为自己争取了进一步思考和选择的机会。 能说出 “宁缺毋滥”,表明这个人还有更高的目标,并且没有放弃继续寻觅的信心。就算你所寻觅的在某些人眼中其实也很一般,那又如何?生活是自己过的,面子或者别人的品评,都无法影响你的脚在鞋子里的舒适程度。
(前两张为网络图片)